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中国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杨超男我国广大的海外侨胞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外侨胞与祖籍国之间进入了互动的高频阶段,我国的海外侨胞也是如此,他们将在我国企业“走出去” 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实践表明,良好的侨务政策将推动输出国、输入国和侨胞自身实现共赢发展。对海外侨胞权益的保护是增进侨胞与祖籍国联系,发掘利用好侨胞资源的必由之路。 本书认为,完善我国的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法律制度,需要在对世情、国情、侨情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并且需要兼顾海外侨胞国内、国外两种权益,对内解决好权益配置问题,并构建行权衔接机制,实现海外侨胞与中国社会的融合发展;对外利用好国际制度资源,通过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维护海外侨胞权益,妥善处理与侨胞住在国的关系。 希望本书所做的研究, 能够对我国护侨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所助益。
-
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耿元本书探讨了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交通运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方面,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以高速铁路为例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就业效应;另一方面,利用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和最小二元回归法,从微观层面实证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劳动力流动、就业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社会就业的同时,也会使劳动力及其他资源加速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和收缩效应。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稳中趋缓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国政府不仅有必要继续实施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社会就业;同时也应当统筹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努力提高地区的宏观投资环境,从而为本地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
厦门指南陈佩真,苏警予,谢云声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厦门概况,分地理、行政法规、社俗、公共事业、交通、食宿游览、实业、专门技术等十章。书前有陈桂琛、陈佩真的序、编辑大意、风景图片等。是民国时期介绍厦门的书中最详之一种。苏警予(1894—1965),又名苏甦,又字耕馀,别署二庵,福建南安人,世居厦门。曾执教于厦门同文书院、励志女校,兼任《思明日报》《江声报》《厦声商报》主笔。1930年任新民书社编辑。抗战爆发后往菲律宾。此书底本系厦门新民书社民国二十年(1931)印行,约460页。
-
马巷集黄家鼎《马巷集》为清光绪年间马巷厅通判黄家鼎在马巷厅任职期间诗文之结集。收入记、序、碑、传等22篇,诗若干首。所载多涉及马巷、金门之事迹。黄家鼎(1858—?),字骏孙、俊生,室名补不足斋,浙江鄞县(今宁波)人。黄维煊子,清监生。二度在马巷任职,清光绪十九年(1893)任马巷厅通判。官至福建布政司理问。著有《补不足斋诗钞》。此书底本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福州刻本,一册(179页)。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
-
表象文化李斌,刘东波本书计划为系列书系,本册收录的文章,由多位东京大学教授,通过跨学科的视角,采取不同角度的解读,以“文化表象论”中 “颜色”为主题进行论述。“诗人曾言“A黑色,E白色,I红色,U绿色,O蓝色”。“色”并不是作为物体的存在。给人带来幸运的“绿光”不一定是由绿色的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即便是晴日里屋外的影子看起来偏蓝,就因此认为那里有蓝色的什么物体,也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色”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没有根据的。对于“色”的感知毋宁是遵从于精妙的物理的、身体的、心理的、甚至文化的过程的存在。其结果是,诸如同一物体呈现不同颜色,或是别的感官引起对于颜色的感知(“联觉”),这些情况的发生也不罕见。另一方面,我们所体验的“色”也是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并由各种各样的形式所规定而成的存在。它与我们的心情密切相关(这里,歌德的《论色彩学》是无法避开的参考作品)、成为社会身分的表现手段(西方文学中有《红与黑》的例子,历史中也有“冠位十二阶”制度等)、甚至成为深刻的社会分裂的原理(种族歧视!)。再者,日本文化中的“色”是与“欲”的层面有着很强关联性的词汇。这并不仅仅是指引起“欲望”的某些事物(“情欲”“性感”等),归根到底应该是“欲望”所面向的现世事物的总体的指代表现(佛教的“色即是空”)。本书精选南京大学开设东京大学“文化表象论”课程讲义内容,由文理科各领域的东大教授以不同的形式,对具有如此广泛含义的“色”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探讨。
-
恩格斯法律思想研究于沛霖暂缺简介...
-
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及其根源肖顺武丛书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批准号:14ZDB148)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并提炼出了破解课题的全新思路——“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并以此为中心,从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研究总论、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基础理论研究、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观念探新、虚拟经济运行安全立法回应等四个板块,系统地研究论证了我国应如何从法律制度建设层面来确保虚拟经济的安全发展。本书介绍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本体论的建构、虚拟经济有限发展的根基所在、衡量虚拟经济是否实现有限发展的标准、虚拟经济实现有限发展的路径等内容。
-
财政资助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研究张艳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创造新高,财政资助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问题更加凸显。当前我国财政资助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状况虽有一定改善,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正视我国财政资助项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现状,反思当前实践及相关制度之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问题,科学借鉴美、日等国的政策立法及实践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推进财政资助项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路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
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研究徐卉本书立足中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实践,以司法确认、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在试点法院的改革推进 为研究内容,对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展开实证研究,同时对域外的相关理论与制度规范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与效果评估,对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从价值目标、制度衔接、效果实现程度、继续推进方案等予以系统总结并作前瞻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撑。
-
环境资源配置法律制度研究李兴锋本书立足于我国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借鉴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实证分析、价值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方法,遵循“实践评析一理论证成一规范分析—制度建构”的研究进路,在实践层面上,评估我国环境资源配置实践和法律制度运行的现状,分析环境资源不合理配置的原因;在学理层面上,充分论证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共通性的法理基础;在规范层面上,深入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制度及配套性法律制度范围、内涵和适用条件;在制度层面上,建议构建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法律制度体系,并探讨配套法律制度协同运行的机理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对策,对制定《环境资源配置管理条例》的制度设计提出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