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个人发展的法理探究戴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除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求外,个人、社会与国家也应更加重视发展的意义和对发展权利的保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发展的法理探究》对个人发展权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剖析,探讨了个人发展权的由来、思想指导、内容、主体、现实障碍、法治保障、未来方向等重要方面,尝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权理论作出学术贡献。
-
为权利而斗争鲁道夫·冯·耶林,刘权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它们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本版译著以1913年德文版本译制而成,1913年版本在少数段落与注释上有增删,增加了标题、说明性注释与附录。《为权利而斗争》德文原著用空行隔开,区分为六大部分。为了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不同部分的核心思想,译者将译文分为六章,并根据内容提炼了6个中文标题。此外,在原著32个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说明性注释。在译文后,还增加了2个附录,一个是耶林1872年在维也纳的离职演讲稿,另一个是耶林的生平及思想简介。因而,重译本的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本版更倾向于汉语阅读习惯,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论犯罪与刑罚切萨雷·贝卡里亚,钟书峰《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创作的法学著作,1764年首次出版。《论犯罪与刑罚》揭露了旧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刑法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原则,首次阐述了为现代世界各国共同奉行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思想。《论犯罪与刑罚》明晰而系统地论述犯罪与刑罚问题,在刑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的刑事法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
牡丹之辉雷米·马修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点: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中国的。牡丹——中国之象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光彩夺目。然而,我们不理解中国,因为我们不懂得倾听中国,我们不了解中国。遥远的中国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在这部著作里,雷米·马修思维敏锐,一方面引导我们修正我们对中央帝国的见解与“恐惧”,另一方面将中国思想的密码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中国不是一个威胁,也不是解决我们当今困难的他山之石。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历史文化中看出来——其历史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哲学影响。中国与西方犹太-基督教世界截然不同,她不打算将真理强加给全世界,她感兴趣的是道,是达成目标的方法。不,中国人既不“狡诈”,也不“冷漠”,她只是培养了礼貌、谦逊这些基本品质,努力在一个“知廉耻的社会”中不丢脸面。是的,中国一直在变化,并且向全世界开放。不管是在经济、政治层面上,还是在财务、文化层面上,中国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牡丹之辉》灵巧细致地向我们阐明了中华文明的根基,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消除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误解。总而言之,或许我们最终都会爱上中国。
-
感恩同行一路生花林苑华暂缺简介...
-
继往开来 聚焦一流施先亮暂缺简介...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研究马丽丽,陈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书从“理念”“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概念入手,阐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要求、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等一系列问题,从法治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和法治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概括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内容,突出强调新时代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融入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体系、融入中国特色普法宣传教育。
-
刑事一体化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石经海,田恬,骆多,吴永辉,施珠妹,唐龙飘本书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突出困境,基于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刑事一体化的制度体系理念等,认为“认罪认罚从宽”作为由中共中央决定和审议推行的重大司法改革,不可能只是作为独立量刑情节的实体从宽和程序从简(通过司法解释就能做到),而应是理念上有转型、政策上有突破、立法上有改变、程度上有激励的重大革新。一方面,在司法上,通过对接刑法中的出罪、免刑、减轻、从轻处罚、缓刑等既有定罪量刑制度,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给行为人以更大的“激励性从宽”;另一方面,在立法上,启动立法程序,将“认罪认罚从宽”增设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内容并修订和简化“酌定减轻处罚”核准程序。本书系2016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刑事一体化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和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应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在课题成果(调研报告)刑事一体化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基础上完善而成的,该课题成果于2018年经中国法学会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并于2022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八届“重庆发展研究奖”一等奖。
-
法治与社会论丛方有林,段宝玫《法治与社会论丛》是由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汇聚了法学、社会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来至今已经陆续出版了9卷。《法治与社会论丛》(第11卷)延续与承袭了前几卷的风格和体例,坚持对相关法学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对社会现实与实践保持持续的关注和体察。与此同时,本卷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将院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产研合作、产教融合的成果及时应用与转化,收录了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徐汇区人民法院和奉贤区人民法院精于审判业务的法官所撰写的法学论文和个案精解,希冀通过加强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的学术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与研究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和学术内涵。根据研究成果的学科属性和内容,本卷收录的论文分别归入法学各论专题、审判前沿与案例精解专题、社会管理专题、社会调研专题及教学与课程改革专题。“法学各论”收录的文章作者主要来自上海商学院、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等。这些论文凝聚了诸位学者、专家的研究心得,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审判前沿与案例精解”刊载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部分典型案件的阐析评论。每篇文章在介绍主要案情的基础上,侧重于呈现主审法官在审理、裁判过程中的考量与思辨,以及对法学理论层面相关问题的回应与解读,编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透视法律的实施过程,凸显法律的价目标在司法实践中的印证与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调研”专题收录了来自上海商学院、上海市委党校、浙江工业大学等多位作者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新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其中既有真实的个案访谈,又有诸多的数据支撑与分析。各位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龚冬梅加快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首要保障。本书主要对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总结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方法与路径。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教师职前、入职、职后全过程实践;教师教育者的身份与教学能力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等等。本书全面总结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与过程等相关内容,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体现了相关领域的进步性与实践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