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沈子善文集沈子善 著,骆远荣 编沈子善先生著作宏富,是近代史上知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文集》按先生思想架构、从教领域、特点分为8个部分,共收教育著述16部,论文约90篇,译文15篇左右,另有提案、实验报告等。所收《教育史上人物的评价问题》和《作书参考资料通用论书语》(残卷)为先生遗稿,均为未刊本,底本由沈子善家属提供。卷九书法作品《中兴鼓吹帖》为特藏品由上海图书馆提供,《前后赤壁赋》和《十七帖》由沈子善家属提供,为首次发表,其余为江苏省国画院典藏品。各卷各章节均按先著作、后论文,及出版时间之先后顺序编排。由于体例不合,《英文常用六千字表》(改编)、《小学写字范本》(全6册)和“标准小公民丛书”(全18册)未收入本集。 沈子善先生是近代中国首次引进西方课程理论——《设计组织小学课程论》的翻译者,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小学公民训练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学术团体的缔造者、现代书法教育体系的创建者,生前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教育年鉴、第一部儿童年鉴、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参编了民国时期我国研究高等教育惟一一部学术期刊《高等教育季刊》。是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国统计学社、测验学会、教育学会、社会教育社、心理卫生协会、师范教育学会、书学研究会等8个学术团体较早的成员或发起人,担任多种杂志编辑、编委会理事、特约撰稿人;任教育BU小学公民课程标准编订委员会委员、师范课程标准编订委员会委员、小学教育实验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大学用书审查和校订委员会教育学系初等教育和教法类首席专家、教育学名词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参加第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师范教育工作座谈会,是第三次全国书法美术展览会的主要策划人。 《文集》为较好地还原沈子善先生著述之全貌,奉上珍贵文献资料;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也不无裨益。
-
沈子善年谱骆远荣 著《沈子善年谱》正谱底本为沈子善先生于1965年手订的简谱,有关谱主沈子善先生生平资料较多,《年谱》采用纲目体,以事迹标题为纲,以所引资料出处为目,先写论断,后面紧跟着排比史料,年谱分上下两卷,突出史事要点,引据原始史料丰富。作者披览文献资料数百种,对援引资料中的事实、时间、地点等讹误,均加辨正,凡考证、补充、评述皆出注,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沈子善先生成长在中国经历巨大社会变革的年代,他的一生精彩纷呈,《年谱》以沈子善的生平行止,尤其是教育思想、书学思想形成相关的教育改革、社团流派、社会交往、家庭温情线索为核心,从社会背景及重大历史事件、沈子善书学理论和观点的转换、家庭及友朋之间交往事况多个方面展开,以年月为经纬,编述其生平活动、言论、著作及影响等,将为研究近代中国世局变乱中的知识分子群体,提供一个较好的范式。
-
教师的挑战(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著暂缺简介...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案例评析盛正民 主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上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针对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学习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如何通过改造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哪些策略或手段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等问题并没有多少经验。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实践研究》和《基于学情分析下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设计及实施研究》两大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拥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传统教学上的行家里手。我们试图通过案例的方式,结合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评析,并提出改造建议,以期帮助一线初中物理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
宋代文化研究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编《宋代文化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1991年5月,因编纂 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规划项目——《全宋文》的工作需要,在曾枣庄、刘琳先生的主持下,作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丛刊”第五十三辑正式创刊发行。自第二辑起,改为以年刊方式发行,先后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巴蜀书社、线装书局等担任出版工作,至今已出版二十九辑。刊物在内容上以宋代历史、文化、文献等专题研究为主,涵盖文、史、哲多学科,并形成三苏研究、宋学与蜀学研究、宋代文献研究等专业特色。
-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式双语教学设计初清华,孙慧莉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更是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和专业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教材遵循学习科学规律,通过感知与体验相关文化技艺,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国际表达形式和国际影响。同时,本书有助于熟练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提升用英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
《巴黎协定》遵约机制背景下中国减排政策协同研究魏庆坡《巴黎协定》开启了“成员国驱动”的国际气候治理模式,“自下而上”的自主贡献 “自上而下”的定期盘点对遵约机制提出了挑战。本书以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巴黎协定》促进实施和推动遵约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对《巴黎协定》第13条透明度框架、第14条全球盘点和第15条遵约机制进行分析,基于保障协定履行的有效性、促进性和透明性,结合“自主贡献 定期盘点”特点以及中国的立场关切,对实施和遵约机制从法律视角进行分析,并为中国参与谈判提出建议与方案。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考虑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实际,从碳交易市场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的协同与整合角度提出中国实施路径。
-
医疗损害救济法唐超医患关系紧张,根源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行监督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办法,故而,从国际经验看,自我规制构成医疗行业规制的鲜明特征。表现在医事法上,即通过授权立法或委托立法,赋予行业协会规范创制权,行业协会的规则比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更重要。中国的医患关系法,重心向来在纠纷解决和事后救济,由于避开了信息不对称这个症结,故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患关系的品质。依照国务院“完善多方监管机制”的医改精神,中国医患关系法应重视对行业自我规制这个维度的研究,借鉴比较法经验,探索合乎中国情况的医疗行业自我规制法律框架。中国的医事法研究,和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部门法学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症结就在于基础理论准备不足,比较多的是碎片化的研究,还有对法律条文比较表面的解释。本书打算详细考察同业自我规制理论,应用到医疗行业的法律规制上,搭建起医事法的理论体系。
-
法制现代化转型与法律意识问题研究金星暂缺简介...
-
通往恢复健康和停止犯罪之路大卫·贝斯特,任建通,李亚西,王颖本书研究了希望的社会传染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在最不可能的环境和情况下孕育而生的过程。基于优势的视角,作者将这些行为置于其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关注点从缺陷转为优势的可能性。作者认为,在社区一级,这样的转变过程可能具有社会传染。从人与社区对立到人融入社区这一过程,与人的个性或性格相关,也与社区环境息息相关,并且社区环境可以进行改变,以开始和加速这一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探讨了一系列催化思想(如恢复资本、恢复的社会认同模型、恢复景观)和社区一级的干预策略(基于优势的社区发展),并且通过相关个案的行动研究检验这些想法和方法。本书着眼于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通过构建知识库的方法,提出了社区资本概念模型及其与个人和社会资本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社区联系和社区资本的重返社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