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我们周围的仙境(美)奥帕尔·怀特利(Opal Whiteley)著;张宓译畅销近百年的英美自然文学经典名作,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北岛、著名作家王朔、著名导演张元、著名作家阿来联合推荐。都市化时代的理想馈赠,洗涤焦灼躁动的精神清泉,百读不厌的理想藏书。走进天才少女的心灵世界,感受与大自然亲密合一的清幽禅意。她的目光异常温暖,她总是虔诚地细细勾画森林中那些鲜活的生灵;她的心异常敏感,并以神性的思想和情感去深究那些动植物喜怒哀乐的微妙情感;她以天然的童具童趣,认知这个世界,并将这个答案告诉更多的人——即便已不是那个年纪的人们,也依然能够感受其清逸的脉动,并为之深深感动。“仿物拟人、童真趣语”,《我们周围的仙境》是梦幻的、似曾相识的。时光回转、记忆之初,年幼时的好奇与想像、执拗与坚持都是那么的可喜、可爱。那时每一件事物都是活动的、可以与之对话的。重温这样的语境,人们不由得会心一笑……奥帕尔是一位神童,她是上帝下派人间的真正的精灵。无论她身在何处,她都能感受并陶醉于身边的美景,她热爱每一块林地并称之“这是能居住的最美妙的世界”。她用纯真而烂漫的笔调将人们领进时而欢乐时而恬静的梦幻之地,这正是我们灵魂的栖居之所。难以想像,如此美妙的精神创造来源于奥帕尔幼年时深深孤独的自我排遣。她把自己的梦奉献出来,成为所有人的梦、所有人的家。奥帕尔·怀特利,曾经的美国天才少女。5岁起记日记,到13岁时,她已开始就自然和地理问题作讲演。她儿时所写的日记在20世纪初成为风靡无数美国家庭的畅销书。她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伐木工之家,从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有一种奇异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能力。但中年以后,她开始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1948年她的朋友们开始认为她不能照顾自己;她被送进英国的精神病院,在这里一直呆到1992年去世为止。她再没有外写书或是回到儿时深爱的森林中。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奥帕尔的日记》,记载了一个小女孩因为热爱森林和动物而得不到理解的隗独的童年,充满让人忍俊不禁的天真童趣;第二部分《我们周围的仙境》是她长大后所定的自然观察札记,内容更加知性、丰富,充满奇幻的浪漫想像,教人如何欣赏身边的仙境。
-
二月兰季羡林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书之一。本书精选了北京大学终生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季羡林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散文佳作,主要分记事,论人、写景三个部分。季先生的散文文字质朴,思想深远但表述平易,颇具大家风范。
-
张飞流水账于卫江著幽默、爆笑、发人深思的三国故事!超级无厘头搞笑张飞,诠释人生哲理,嬉笑怒骂间,含尽人间百态,说尽人生智慧。很多人都说我长的黑,魏延说我掉进煤堆里绝对找不着,其实我觉得他长的跟只绿头蝇一样,有什么资格来说我。我最好的朋友是子龙(大哥和二哥是我的亲人),他说我长的很男人,这让我从此改变了小白脸没好心眼的观点。
-
幽默大师林语堂朱艳丽著林语堂是个奇怪的人。朋友常常问他:“林语堂,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只有上帝知道。”又有一次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他相信善良、怜悯、快乐,他穿露脚趾的鞋子上学,靠妻子的嫁妆留洋,他至死怀念心爱的女子,却和妻子活出了半个世纪的金玉良缘;幼时他穷得吃不起一碗素面,后来成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富翁作家,住上了花园别墅,却为了发明一台没有投产的打字机,把十几万的家产打了水漂;他因为幽默名动中国,又因为幽默而日夜被骂,却号称要钻牛角尖坚持到底;长女如斯自缢而亡,他歇斯底里流泪说要笑着面对。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烟鬼,带孩子看脱衣舞的清教徒,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反教育的语言学博士,体育运动爱好者,无所顾忌的文人,崇拜金钱,不爱面子,喜欢流泪,安静而好客,待人真诚,骂人不遗余力,他是一个杂文家、小说家、散文家,写真话,会教书,他“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分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林语堂如是说。在这一点上,林语堂和鲁迅泾渭分明。他因为鲁迅的骂名而闻名,却和鲁迅保持了十余年的友情。他们对骂得越凶,私底下的感情越好,不再互骂的时候,友情也消失了。鲁迅要以匕首和投枪唤醒沉睡的民众,他却祥林嫂似的不厌其烦地唠叨一朵花开的美丽,陶渊明生活的精致和俭约,苏东坡失意时的旷达。鲁迅说一个也不宽恕,他说眼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之于鲁迅,那是时代的选择;之于林语堂,那是生活的选择。林语堂是快乐的智者,是日常里弄的哲学家,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发酵出快乐的因子,并用笔流传下来。他是不可重复的,也因而不能被忘记。
-
画梁春尽落香尘刘心武著“画梁春尽落香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秦可卿这一人物命运的暗示。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探讨了秦可卿、贾元春、妙玉之死因,并附有百多年来“红学”研究中前人未及道出的憬悟,包括秦可卿的出身、遗言、太虚幻境四仙姑等内容。该书资料严谨,文字轻松活泼,既是一本“红学”著作,也是一本一般读者的休闲读物。“画梁春尽落香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秦可卿这一人物命运的暗示。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些学术小说建立在坚实的考据基础上,人物血肉丰满,情节起伏跌宕,细节丰富生动,内行可以看门道,外行可以看热闹。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
出走十五年余秋雨著余秋雨更愿意人们称他为“文化行者”。走出书斋十几年来,“我品味到的是一个行者的艰辛,在世界各地感悟到的是历史留下的种种细节。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把我对于自然景观的思考和体验,用散文的形式进行收藏,它们是我对生命、文化和历史的体会,也是我作为一个行者的责任。我愿意与读者一起分享内心对文化的渴念……”十五年前,余秋雨携《文化苦旅》亮相《收获》,融历史积淀和现代意识的文化大散文由此发端,轰动海内外;十五年后,余秋雨检视漫漫旅程的每一个脚印,把最精彩的风景留在这部《出走十五年》里。这本书收录了我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其实还有一项更隐秘的艰难,那就是表述的艰难。我不能把行旅者独特的精神悖论展示给读者,也不能把路上已经解决了的艰难说得危言耸听,更不能把思考中尚未获得晓达的障碍丢给读者,以上这重重叠叠的表述的艰难,几乎贯穿了我十五年的全部时日。因此,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我历来非常珍惜自己的文字,这是读者能理解的。我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我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余秋雨
-
巴金最后32个春秋窦应泰著本书详细记录巴金老人1973年-2005年间的晚年生活,以翔实的史料、平易率真的文字,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巴金和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巴金的心灵跋涉的历程,折射出一位文学大师的文化创造精神,突显出一个历经磨难仍孜孜不倦探求真理、富有良知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书中所触及和揭示的人生命运、道德理想,均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思维空间。“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空着双手离开人间,我要写,我绝不会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的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这是巴老在《随想录》中的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让读者震撼。本书用半纪传体,通过对巴金最后的32年间的人生临摹,勾勒出巴金最后的生命历程,以此来纪念巴金。
-
金庸人物排行榜覃贤茂 著金庸这位江湖上的武林泰斗笔耕下的人物可谓人才汲汲,于是产生了无数的英雄和美女的绝世的爱恋!乔峰的豪情万丈,郭靖的侠肝意胆,扬过的温惋缠绵,令狐冲的放浪不羁……更有众多美女佳人。《金庸人物排行榜》作者通过对金庸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详细分析,将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中近300个人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由标准的程度高低进行排行,并对每一个上榜人物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各人物上榜原因、排名前后的标准。全书能令读者更好、更多地了解金庸的武侠小说。
-
沈从文传(美)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著;符家钦译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八十余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由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教授创作的《沈从文传》,是公认的沈从文研究中的重要作品。作者以谨慎的治传态度。花费极大精力搜集史料,仅资料卡片就多达六千余张;作者还数次来华探访沈从文本人。得到很多第一手资料,并与传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沈从文创作的评述,作者秉笔直书。忠于作品本身,虽推崇却不盲目:对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一切以史实为证,不猎奇亦不回避。全书行文严谨、观点深刻、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史价值。这部以沈从文创作历程及作品阐释为重点的评传,聚焦沈从文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地方主义”立场,以及创作中的地域色彩。以客观审慎的论述。使读者加深对沈从文充满湘西特色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并见证这位备受争议的文学大师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步步走上中国乡土文学的创作道路。真切感受传主所经受的充满苦难的心路历程。
-
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韩石山著序研究鲁迅,对我来说是一次学术训练。作为一个过去时代的人,鲁迅的一生是曲折的,也是复杂的,有过坚守也有过转变。他有他的光荣,也有他的悲哀。有两点是要先作说明的,一是我的研究,不涉及鲁迅的私德,也就是不涉及他个人的品德,只看他在那个大的历史时期站在什么立场,起过什么作用。二是我把这一研究,限定在一九二七年以前,此后鲁迅已兼具革命战士的身份,超出了我的研究范围。还有一个考虑,也不能不说。过去因为尊崇鲁迅,以为鲁迅从来是正确的,把跟他有过争论或对立的人,全贬为落后或反动,这样做太对不起历史了,也太对不起那些曾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过贡献的个人了。还鲁迅一个公道,也是还历史一个公道,还历史上许多人物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