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外国古代神话和史诗研究辜正坤 等著本书为 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系统研究外国神话史诗的专著。全书分绪论以及外国神话学研究、外国史诗研究现状通论、苏美尔神话史诗研究、古埃及神话研究、赫梯神话史诗研究、古印度神话史诗研究、希伯来神话研究、古希腊神话史诗研究、古罗马神话史诗研究、伊朗古代神话和史诗、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主题研究、德国神话史诗《尼伯龙人之歌》研究、西班牙语史诗研究、拉丁美洲神话概述等十四个专题。本书既有总论式的神话学理论研究,也有按国别或语言分类的专题研究。理论研究介绍了外国神话学的主要流派,同时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中国神话学理论。专题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介绍,也关注人物分析、文本细读、史料发掘等具体方面。
-
艺苑卮言全注全译(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是中国古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共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成就。本书是对《艺苑卮言》的全面注解和翻译,试图在以下方面惠益学林:首先,字词训诂、文意疏通。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做文献学层面的考订、诂训,亦重视文意的合理、可读。其次,辑索善本、版本互校。《艺苑卮言》的成书过程较复杂,时间跨度约20年,此过程中几经增删、析合,对不同版本及析出的异名文献进行对校是准确理解该书思想及王世贞观念演变的基础。 ,综合考量、理论提升。参考王世贞其他理论性文字,力求在注释过程中全面展示其诗学思想,努力实现文献学与文艺学的整合。
-
诗学散论魏耕原本书是一本关于诗学的综合性散论,内容包括理论上的思考与探索、诗人个案的讨论、诗学公案的考证以及疑难与习见俗语词的考释等。总体上以唐诗为中心,以杜甫与晚唐诗人为重点,也涉及《诗经》与宋词等。文章长短大小有别,切入的角度与方法也不尽相同,尤以语词训诂见长。诗的语词确解与诗义息息相关,失之毫厘而谬之千里,是诗学的重要一面,然常被忽略。作者多年着力于此,发表相关文章数十篇,重新予以整合、校对、修改,使之成为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其出版价值显而易见。
-
乡村好对联陈晓晖本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农民实际需求,从生产、生活、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精心收集、筛选了约千余副乡村实用对联。第一章“生产兴旺”,主要包括农村特色种植养殖联、美丽乡村农家联、促进生产常用联等;第二章“生活幸福”主要为农村常用的节日庆祝、婚丧嫁娶、乔迁建房等民俗对联;第三章“乡风文明”,为展现乡村精神风貌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对联。本书内容与农村农民联系比较紧密,乡村特色十分突出,结构简明、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张曦 选编本书从《学术月刊》刊自2011年以来发表的现代文学语言研究论文中精选而出。现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受到《学术月刊》长期关注,近十年来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合办了一系列相关学术会议,也陆续有高质量论文发表。本书遴选了其中16篇,分上下两辑和附录三个部分。作者包括陈思和、郜元宝、高玉、李怡、文贵良、王风、陈建华、王东杰等知名学者以及部分年轻学者。正如标题所示,他们将国语视为一个建构的过程,问题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白话“国语”形成的语言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以及现代时期影响国语发展走向的种种考量。语言研究打开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又一个面向,已经越来越获得学界的关注。
-
中外文化与文论曹顺庆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共收录文章30余篇,重点围绕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交流展开论述,涉及文化多样性、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西对话、东方文学、跨文化交流中的变异研究,以及当下文明互鉴中的多民族交流、生态文明、智媒文化等重要前沿论域,研究对象涉及经典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流变、经典作品的多语种传播比较、传统技艺的传播 新、中国文论重要概念的翻译与现代化阐释、博物馆展陈数字化、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与数字写作现象。文章均有较高学术水平,有利于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
-
大理非遗守艺人又凡如果说,“文化大理”是一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藏智慧的书。那么,这部书一定足厚重、久远的。书上写满了传奇、浪漫,和谐与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部书都闪耀着文明的光辉。散发着历史的醇香,彰显看文化的魅力,令人惊叹,使人沉醉。让人神往。
-
高校课程理论黄福涛 著本书基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历史、比较与实证的视角,梳理了高等学校课程的发展变化,将高等学校课程划分为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术训练课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等几大类型。在分析这些课程类型的同时,对近年来中、美、欧盟、日本等国和地区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及其动向也做了相应的考察。本书稿属于开创性的研究,其价值在于:1.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课程研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掀起了多次本科课程和教学改革,然而,较之于众多的宏观研究文献,有关高等院校课程,尤其是基于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将理论探讨与改革实践考察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并不多见。本书不仅介绍了高等院校课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而且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案例,对国内外的高校课程模式做了细致的类型学,澄清了不同课程模式的特点、优势和面临的时代挑战。2. 作者梳理高校课程模式时构建了课程理论的分析框架(教育理念—制度设计—课程实践),这种分析框架使其对教育的理念与制度设计的探讨最终能落实到课程层面。这种从课程的角度来透视高等教育的视角非常有纵深感,非常灵动和接地气。3.本书是作者在高校中十余年授课和研究的结晶,其部分内容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做过专题讲座,颇受关注教学的高教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青睐。总之,本书是一本宽口径读物,既可作为教育学师生的专业用书,更可作为大学教师职业规划教材。
-
教育的本色李镇西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的本色是什么?教师在教育孩子和课堂实施等过程中需要怎样做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呢?本书作者李镇西老师用近30篇教育随笔,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从怎么对待孩子、课堂教育范式、教育常识、教师自我成长与自我规范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追问,语言饱含深情,满怀教育人的情怀和责任,读起来让人心情澎湃,很受鼓舞和启发。
-
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凌宗伟《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 是作者近年来理论与实践融为一炉的心血结晶。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通过一篇篇文字回答了何为教学、何为教师、何为学习、何为教学理解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了“教学是简单的,更是复杂的”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述了教师理解教学的重要性,集中回答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化教师理性反思能力,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等具体内容的理解等问题,并以教学案例现身说法,呈现基于深刻理解的教学该有的样态。第三部分细致地分析了对教学活动组织的理解,包括教学规范的遵从与改变、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教学目标的微调等问题,让教学理解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第四部分强调了要加强对教学的研究,“要借助有关理论的指导,否则就有可能永远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中理解教学”。整本书观点明确,要言不烦,适合中小学一线老师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