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医学
-
运气大医顾植山尹洪东 著五运六气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医理论传承中薄弱和难懂的环节,甚至长期被称为绝学。顾植山既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忠实传承者,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五运六气并应用于疫病预测的开拓者,更是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体系的创立者。《运气大医顾植山》力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五运六气原理讲明白、把五运六气文化背景讲清楚。《运气大医顾植山》系统地阐述了顾植山对五运六气学说的深入探索和宝贵贡献,从顾植山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代中医人奋发有为的风采,也看到了中医药振兴辉煌灿烂的未来。
-
调燮类编蒋力生 著《调燮类编》是我国古代养生和科普读物,多个篇章富含与养生相关的内容.其养生学术思想包括顺应自然规律,生活起居有常与饮食调养有度.顺应自然规律体现在重视天文气象,地理环境及时令节气等方面,生活起居有常体现在注意居住环境,坐卧行走,按摩保健,醉酒沐浴及妊妇幼儿等方面,饮食调养有度体现在注重饮食宜忌,重视饮食补养及服食药饵健体等方面。本书为《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之一,本次整理将以上三本合刊,选用最佳底本,并结合专家多年研习经验予以点评。本书适合中医医、教、研人员,中医药高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
马玉琛临证精粹马玉琛,王洁晨,杨胜永,王勇,赵志勇 编《马玉琛临证精粹》在《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华丛书》中独立成册,追溯自己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及成才之路,包括从医经历、专业技术职称、现任或曾任职务及社会兼职、专科擅长、著作论文、科研获奖、人才培养以及所获奖励表彰等,附加了一些工作照片。书中梳理了自己中医药知识的历史渊源,所受学术流派、名家及名著的影响、启迪及学习的心得及收获,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建立和创新的学术思想、理论学说、观点见解,以及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等。《马玉琛临证精粹》中阐述了在自己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方法和经验,以及通过前瞻性研究,对创新理论、观点指导的临床诊治方法的验证,对中医和现代科学理论依据的挖掘和探讨;亦包括所带研究生、学术继承人所记录的老师和他们自己遵循老师思路与诊治原则、临证应用、遣方用药等的心得体会,以医案医话形式选择性地介绍。《马玉琛临证精粹》中亦收集了自己在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术会议等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参加演讲报告的论文、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获得的科研奖项等。
-
《黄帝内经》刺皮疗法李平华,孟祥俊 著,刘婷 编本书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升,认为《黄帝内经》刺皮方法至今仍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推广运用价值,值得借鉴、学习。现在我们一并整理成书,形成本书奉献给读者,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鸣、关注,共同学习、挖掘、研究、运用、提高。
-
妇科玉尺王咪咪 著《妇科玉尺》清代医学家沈金鳌所著,是书8万余字,却汇集了20余部中医妇科专著、多部综合性医书中有关妇科方面的经典论述,体例新颖,实用性强,旁征博证,内容丰富,重视脉法,求嗣为先,集众家学术见解于一炉,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与可读性。本次重加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
经方抗癌王三虎 著王三虎教授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1、中西合用,防治并重王师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肝癌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肝癌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肝癌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癌前病变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我国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率高达90%,大约70%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果不解决肝炎、肝硬化问题,复发就在所难免。只有积极干预,坚持用药,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功能,使阴阳调和,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2、辨病正名,谨守病机王师认为,“肝著”、“肝积”、“黄疸”、“积聚”、“鼓胀”、“癖黄”等与肝癌相关的传统病证名称均不能体现肝癌的本质。病名是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程、预后等特殊性的体现,所以,正名非常重要。3、把握病程,详于辨证王师从中医角度将肝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的不同阶段。早期患者一般在体检中发现,多有慢性肝炎病史,此期患者可采用手术及介入治疗。中医临证多是手术及介入治疗以后的患者,即使有初诊患者也应积极建议其手术或介入的同时用中药。早期患者临床以口干苦、纳差、胸胁不适、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为主证。病机为肝郁脾虚,枢机不利,邪毒积聚,正虚未甚,治以小柴胡汤加味。中期患者多为手术或介入后复发,或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者,病程日久,邪气嚣张,正气亏虚已甚,临床表现为胁下痞块坚硬、形体消瘦、面色青黄或灰黯、或面色萎黄无华、精神不振、气力低微、纳差、食则腹胀、腹痛腹泻等。此系毒结肝胆,正虚邪实,法当疏肝利胆、抗癌解毒、扶正祛邪。治以王师自拟的软肝利胆汤加味。晚期患者多伴有肺、骨等转移灶,或肝功能持续异常、恶液质出现;腹水难消,白蛋白低下,而反复抽取腹水或利水日久,以致阴液亏耗,燥湿相混;或清热过度,脾阳受伤进而累及肾阳,以致阴阳俱损,正气大衰。证见大肉已脱,神情淡漠,声低懒言,形体消瘦,鼓胀水肿,口干不欲饮,形寒怯冷;而特殊之处在于患者往往表现为既有肝经热毒的口苦、舌红、眩晕,又有胃寒的喜热饮、遇生冷则胃脘胀满、畏寒、舌苔白等寒热并存的表现,而且难分难解,持续存在,即为肝胆湿热与脾胃虚寒并存的寒热胶结;或湿热蕴毒,热入血分,症见消化道出血、发热、肝掌、蜘蛛痣。其治疗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对于阴阳两虚,水停气滞,王师多选用自拟的保肝利水汤加味。若肝胆湿热,脾阳不足,以致寒热胶结者,多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湿热蕴毒,热入血分者,多选用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4、重视经典,创制新方王师非常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方在肿瘤疾病当中的应用,并根据《金匮要略》提出了“肺癌可从肺痿论治”等新观点。而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就是以《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中“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以及《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等为理论依据。小柴胡汤仅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这常用的7味药,就有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和解表里、疏利枢机、恢复升降、通调三焦、疏肝保肝、利胆和胃等功能,适应证非常广泛,尤其与肝郁脾虚、湿热蕴毒、枢机不利的病机相当合拍。
-
中医抗癌进行时4王欢,吴喜荣 著这本书是中医肿瘤专家王三虎在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这两年间从事抗癌过程的真实、动态记录。由其弟子跟师记录病案,抄写方药,总结老师辨证用药规律撰写而成,动态提供真实病例,全面反映众多信息,展现当代名医风采,抒发临床学习心得。对在临床工作的医生和学生有重要的启示。
-
笔花医镜薛博瑜 著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江涵暾撰,共4卷。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浅显易懂,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并增加作者**点评,文前有全书点评,书后附有方剂索引,更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
中医风湿病学汪悦,周学平,钱先 著本教材以现有的《中医风湿病学》教材为立足点,按照本科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突破传统编写模式,以病案为中心阐述病症,目的是建立辨证思维,构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锻炼医学生的临证技能。教材编写的重点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及病证发展变化与联系,每个病中编写多个病案,病案和理论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紧密。案例特色:在不改变现有教学体制的情况下,教材中增加标准化案例,案例为真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例子,来源于工作实践,是理论知识的载体和引领者,案例描述后根据案例情况,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作为教材,保留本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理论知识内容,并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教材体例: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介绍风湿病病因病机、风湿病常见症状、风湿病治则治法、风湿病常用疗法、风湿病护理与调摄;下篇包含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二十一个临床常见病症。每个疾病包含病案、其他治疗、预防调护、要点概括、临证备要几大模块,病案模块中涵盖病案详述、证型分析、病因病机分析、立法处方及处方分析、转归等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剖析辨证思维过程,又与现代医学相联系,有助于达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
针经摘英集 十四经发挥[元] 滑寿 著,吴少祯,[元] 杜思敬,黄龙祥 编《针经摘英集》与《十四经发挥》均系我国元代著名针灸学著作。前者系杜思敬于延祜二年(1315)从宋元医书中辑录有关针灸部分整理而成,全书共5篇,其中第5篇所载69首针灸方为全书的主体部分。该书采集文献广泛,选方精良,特别是辑录了已佚宋代许氏《针经》多首针方,不仅是现存非常早的传世针灸方书,而且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后者是滑寿在元代针灸学教授忽吉甫《金兰循经》一书的基础上补注、编改而成的,共3卷,按“循经考穴”的方式对《金兰循经》所载周身354穴逐一归经,并按《灵枢·经脉》十二经流注次序及方向加以排列,对后世腧穴归经及排列产生很大影响。两部作品文前的“全书点评”从文献学角度对该书的编者及版本流传进行了梳理与考证,正文点评对古籍内容做了详尽解析,反映了点评专家多年研习针灸学的体会与心得。《针经摘英集 十四经发挥/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适合针灸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以供广大针灸爱好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