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医学
-
桂林中药资源典缪剑华,张占江,黄浩,余丽莹,白隆华 编《桂林中药资源典》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桂林市普查成果著作。《桂林中药资源典》总论内容为桂林市自然地理概况、生物及矿物资源概况、药用资源发展简史、药用资源、药用资源市场流通与生产利用、药用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桂林中药资源典》各论中的植物药以植物来源按植物分类系统排列。其中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的系统编排,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8年)的系统编排,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1926年、1934年)的系统编排;同一科的物种按属、种学名的字母顺序排列。《桂林中药资源典》各论中中药材条目内容包括药材名、来源、别名、形态特征、分布、性能主治、采收加工等,依次著述,并附有药材来源植物的彩色照片。
-
中国针灸大成 综合卷石学敏,王旭东 著本丛书系大型针灸学术资料类编性著作,由石学敏院士、王旭东教授领衔全国中医文献专家共同整理。全书共分9卷,分别为:经典卷、骨度卷、通论卷、经络卷、腧穴卷、针法卷、灸法卷、临证卷、综合卷,收载针灸类古籍较多的分卷再根据具体的古籍书名进行分册。分册名用原古籍名进行命名,单个分册如收载了多种针灸古籍,该分册名则按正文古籍排列顺序进行命名,各古籍书名之间用空格分开。本丛书对我国古今针灸文献分门别类地予以汇集整理,图文并茂:每面古籍原文以图片的形式原貌呈现,图片下面附以现代简化字重排文,每面底端以脚注的形式对文献中明显的文字差错、技术失误、理论乖谬之处以编者按语的形式简要评述、解释。
-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 儿科卷陈奇 等 编“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①心血管神经精神,②呼吸消化,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④外科皮肤科,⑤妇产科,⑥五官科,⑦肿瘤血液,⑧儿科;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该丛书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丛书,英文版邀请了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英语教授担任翻译。 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将中成药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读者在理解药效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中成药。《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儿科卷》有药效机制示意图,图文并茂,体例新颖。
-
现代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郭广春,朱宏,葛涌钱,利进琴,冀宾等本书包括绪论、x线成像、CT诊断、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颅脑CT诊断、消化系统CT诊断、肌肉骨骼系统CT诊断、心血管MRI诊断、乳腺疾病MRI诊断、心脏与大血管超声诊断及妇产科疾病超声诊断等内容;本书立足基础知识,力求简明而又实用,并注重新进展、新技术难点问题的纳入。除介绍各种疾病的影像诊断以外,书中还有附图详细注解,并有指示标符,通过参阅附图及注解可以加深对影像特点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且上下有一定的衔接,既方便读者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查询,又有利于其对影像诊断学进行系统强化学习。
-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刘宝厚 著首届全国名中医刘宝厚先生结合60余年临证经验,梳理其研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以其临证特点“病位病性辨证法”解读伤寒“六经辨证”,并结合自身实践验案,为读者提供了一条学习实践《伤寒论》的新思路。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尤其是伤寒爱好者阅读参考。
-
章永红治癌临证经验章永红 编内容推荐:?上篇 医论医话 一、论“全力扶正、尽力攻毒”的抗癌基本原则 经过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研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不断创新中医药抗癌治疗理论,是提高中医药抗癌疗效的必然需要。1、“全力扶正”是抗癌的根本人体正气亏虚,日久不复,必然会产生痰瘀毒,日久有可能酿成癌症。气虚阳虚易生湿毒痰毒;阴虚血虚易生火毒瘀毒。凡此种种均可造成痰瘀毒互结而易生癌症。癌症发生后,又不可避免地大量耗伤人体的正气;人体正气的进一步耗伤,又加剧了癌症的恶性发展,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癌症是一种全身正气亏虚、局部至虚至实的病变,*虚之处,即为癌生之地。癌症患者从全身来说,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亏虚;从局部来说,存在正气至虚和癌毒至实的病理改变。因此,癌症治疗上以补益为根本治则。扶正法应贯穿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而且必须全力扶正,还必须针对癌瘤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注重进行归脏归经补益。全力扶正,就是时时刻刻、尽一切可能扶助正气,保护正气,增强患者自身机体的抗癌能力,抑制癌症,“养正积自消”。扶正之首在于补气;扶正之重在于补脾;扶正之根在于补精。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故扶正还应注意气血、阴阳、五脏之间的配伍。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负载着生命现象。人生所赖,惟气而已,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因此,补气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气能生血,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气能生阴,气旺则阴津充,气弱则阴津亏;气为生人少火,立命之本也,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因此,补气为扶正之首要,是各种扶正疗法的基础治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人以胃气为本,五脏皆禀气于胃,四季脾旺不受邪;人之所以元气充足,皆因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由生,治当补脾胃之弱;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故凡欲治病者,必顾脾胃,脾胃无损,诸可无虑。所以补益脾胃十分重要。这既是扶助正气的需要,也是顺利进行其他治疗的需要。因此,补脾为扶正抗癌之重点,是各种抗癌治疗的基础和前提。精是构成人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精微物质。精充盛,则生命力强,身健少病;精虚衰,则生命活动减退,易病易老。因此,精虚衰是人体衰老和癌症等难病顽疾之本,补精为扶正抗癌之根本。精能化气,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气能生精,气盛则精盈,气弱则精少。精能化血,精足则血足,精亏则血损;血能生精,血旺则精充,血亏则精衰。精气互生,精血同源。故临床治疗肿瘤多精气同补、精血同补。2、“尽力攻毒”是抗癌的关键经过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凡是能引发癌症的因素中一定含有癌毒,否则不会发生癌变;凡是发生癌转移的,一定是癌细胞迁移所致,否则不会发生癌转移。所以说,癌毒既是致癌的病因病理因素,又是体内组织癌变后的病理产物癌细胞本身。癌毒不是单一的某种致病因子,而是包含了无数能够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致癌有毒因子;癌毒也不是单一的某种病变细胞,而是包括了所有不同组织的癌变细胞。因此,癌毒既是病因,又是病果。癌毒是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调整癌症患者体内环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在这个调整平衡过程中,攻除癌毒治法扮演着重要角色。攻除癌毒,消除癌毒损害,保护正气,“毒除正自安”。对癌症的中医药治疗,必须以尽力清除体内的癌毒为治疗关键。攻除癌毒治法主要适用于有实体瘤存在、或有转移灶存在、或有转移复发倾向(如肿瘤标志物升高;手术时已有淋巴结转移或脉管见癌栓)等有癌毒存在的患者。癌症的显著病理特点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毒、痰、瘀的胶结互生,其中形成坚硬肿块是其关键的证候特征,并且癌毒易损伤正气,故常用治法有以毒攻毒、解毒攻毒、化瘀攻毒、化痰攻毒、扶正攻毒等。以毒攻毒是指用有毒之药以清除癌毒的治法。至今为止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成功的有效抗癌药物中有毒中药占据很大比例,如蟾蜍类、斑蝥类、喜树类、鬼臼类等。解毒攻毒法是指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以祛除癌毒的治法。各种毒邪停留体内,留而不去,有可能转变为癌毒。因此,清热解毒中药被广泛运用于肿瘤临床。化瘀攻毒法是指用具有化瘀消积功效的中药以消除癌毒的治法。癌毒常与瘀胶结,临床可表现为癥积、瘀痛的特征。活血化瘀中药,特别是具有消癥破积的化瘀中药在肿瘤临床上常用。化痰攻毒法是指用具有化痰软坚功效的中药以消除癌毒的治法。癌毒常与痰胶结,临床可表现为痰核、痰块的特征。化痰中药,特别是具有软坚散结的化痰中药多运用于肿瘤临床。以毒攻毒法应在扶正的基础上进行,以做到既能清除癌毒,又能防止毒副反应的发生。解毒攻毒中药大多性寒,临床运用须注意防止伤胃。一般来说,用量不宜过大,或寒热并用,适当配伍温性药物,特别是健脾暖胃中药。化瘀攻毒中药易耗气耗血伤阴,故在临床应用时宜适当配伍益气养血滋阴的药物。由于瘀属阴邪,非温不化,故温性药物配伍也应注意应用。脾为生痰之源,故肿瘤临床在运用化痰利湿攻毒中药时,宜适当配伍健脾药,消痰软坚散结的疗效会更好。攻除癌毒治法应贯穿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而且必须是尽力攻毒,即尽一切可能攻除癌毒,但应该是量力而行,视患者正气情况而定,不能不顾患者的正气情况盲目攻毒。攻毒不宜猛,宜轻、宜缓、宜久,宜多层次,宜多靶点,故在服用汤药的同时,多采用攻毒中成药、小剂量、多品种、多靶点缓攻久攻,避免毒副作用,细水长流,以求滴水穿石、延长生存期的抗癌效果。3、“扶正攻毒”法的临床应用近30年来,我国肺癌病死率已上升了46.8%。非小细胞肺癌占到肺癌发病率的80%左右,65%-75%发现时已属晚期。如不治疗,患者1年生存率<10%。含铂方案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标准方案,研究证明,含铂方案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但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约为30%,2年生存率不超过10%。近几年随着靶向药物异军突起,靶向治疗已经占据了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位置,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仍然不超过1年。笔者采用“全力扶正、尽力攻毒”的中医抗癌基本原则,构建“扶正攻毒”方汤剂与攻毒中成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扶正攻毒方组成为黄芪、黄精、炒白术、枸杞子、红豆杉、蟾皮、白花蛇舌草、猕猴桃根、乌骨藤、生薏苡仁、山慈姑、薜荔果等。扶正攻毒中成药为复方红豆杉胶囊、鸦胆子油软胶囊、抗癌平丸(蟾酥组分等)、消癌平片(乌骨藤组分)、复方斑蝥胶囊、参莲胶囊(苦参组分等)等。上述药物酌情选用,剂量由小到大。笔者近几年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结果1年生存率为77.8 %,2年生存率为 46.7%,3年生存率为 35.2%,与近年来相关报道中的对照组比较,显示扶正攻毒法能明显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递增,确诊时已有5%-15%出现远处转移,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约占50%。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导致生存期降低,是目前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笔者采用“扶正攻毒”方汤剂与扶正攻毒中成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扶正攻毒方组成为黄芪、黄精、炒白术、枸杞子、红豆杉、蟾皮、白花蛇舌草、猕猴桃根、莪术、生薏苡仁、山慈姑、薜荔果等。扶正攻毒中成药为抗癌平丸(蟾酥组分等)、鸦胆子油软胶囊、消癌平片(乌骨藤组分)、复方斑蝥胶囊、平消胶囊(马钱子组分等)、云芝胞内糖肽胶囊等。上述药物酌情选用,剂量由小到大。笔者近几年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53例,结果1年生存率为90.6%,2年生存率为52.8%,3年生存率为34.0%,与近年来相关报道中的对照组比较,显示扶正攻毒法能明显延长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生存期。创新中医药抗癌治疗理论,构建中医药在晚期癌症临床治疗领域的治疗方案,“全力扶正、尽力攻毒”可能成为晚期癌症患者带瘤生存、延长生命的有效治则。 二、论癌症治疗的三大原则 癌症治疗的三大原则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经验。其内容是:调补脾胃是前提,扶助正气是根本,软坚散结是关键。1 调补脾胃是前提在癌症的综合治疗中,调补脾胃、保护胃气是各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抗癌治疗中,首先必须调补脾胃、保护胃气。其原因有二:一是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以胃气为本,五脏皆禀气于胃,四季脾旺不受邪;人之所以元气充足,皆因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这说明脾胃功能强壮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健康无病。二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必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影响疾病的进程,也影响其他治疗的实施,所以当先调补脾胃。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由生,治当先补脾胃之弱;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故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善医者,必先审胃气,然后用药攻邪,药非胃气不行。中医的这些观点均提示我们在癌症治疗上首先要重视调补脾胃。这既是扶正的需要,也是顺利进行各种抗癌治疗的需要。调补脾胃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二是“补”。所谓“调”者,调理脾胃也,以理气为先、为基础。所谓“补”者,补益脾胃也,以补气为先、为基础。在理气时,注意酌情运用理气祛湿、理气清火、理气活血等治法;在补气时,注意酌情运用补气养阴、补气养血、补气补阳等治法。调理脾胃常选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橘皮枳实生姜汤(橘皮、枳实、生姜),加砂仁、广木香。主要用于脘腹痞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脾胃气滞证候。补益脾胃常选用清代汪昂《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甘草)加灵芝、黄精。主要用于饮食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易溏,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等脾胃虚弱证候。这是笔者治疗脾胃虚弱证候的经验方,临床用之常获殊效。“调”与“补”两者结合,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自然疗效卓著。在治疗癌症时,必须处处重视顾护脾胃之气,做到补益而不碍脾胃,祛邪而不伤脾胃,力求选用平和之品。中医认为,甘平恒用,无伤中之害。笔者常选用党参、山药、太子参、西洋参、黄精、炒白术、当归、白芍、石斛、玉竹、参三七、陈皮、绿梅花、佛手、香橼皮、砂仁、茯苓、薏苡仁、扁豆、鸡内金、生麦芽等平和之品调补脾胃。2 扶助正气是根本癌症是在人体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中医认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则成岩。这说明癌症的发生,其根源在于正气虚亏。癌症发生后,又不可避免地大量耗伤人体的正气;人体正气的进一步耗伤,又加剧了癌症的恶性发展。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笔者认为,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中医认为养正积自除,凡治病,必先固正气。这都说明治疗癌症必先扶正的重要。扶助正气不外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4个方面。补气常选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芪六一汤(黄芪、甘草、大枣)加白术、党参、绞股蓝。主要用于面色萎黄少华、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乏力、舌苔淡白、脉细弱等气虚证候。常用药物为黄芪、绞股蓝、西洋参、太子参、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笔者尤喜用黄芪、绞股蓝、西洋参,认为只要有气虚之象,均可配伍运用。黄芪可用10~ 100 g;绞股蓝可用10~ 30 g;西洋参一般用3~5 g,每日晨起顿服。若兼腹胀者可配陈皮、香橼皮等;若兼血虚者可配阿胶、当归等;若兼阴虚者可配麦冬、石斛等;若兼痰湿者可配薏苡仁、苍术等;若兼湿热者可配蒲公英、大青叶等。补血常选用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地黄当归汤(熟地黄、当归)和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加阿胶、白芍、何首乌。主要用于面色淡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目花、心悸、肌肤枯糙、舌淡红苔少、脉细等血虚证候。常用药物为黄芪、当归、熟地黄、阿胶、白芍、制何首乌、桑椹子、鸡血藤等。笔者尤喜用阿胶。阿胶补血作用较好,亦可增强患者体质。一般用法为阿胶株10~ 20 g,煎服,或阿胶3~ 5 g,兑水蒸化后服用。如遇血黏度增高者,用四物汤加鸡血藤、红花等治疗;胃纳欠佳者,则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补阴常选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百合、生地黄)和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左归饮(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茯苓、炙甘草)加龟板、鳖甲、黄精、石斛。主要用于面潮红、心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舌质光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阴虚证候。常用药物为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龟板、鳖甲、黄精、石斛、天冬、沙参、麦冬、天花粉等。心烦不安多用百合,口干多用石斛,舌红、食少多用黄精,腰膝酸软、潮热多用龟板、鳖甲。在运用补阴时,应特别注意顾护脾胃之气,常将养阴与调补脾胃结合治疗。补阳常选用明代王三才《医便》龟鹿二仙胶(鹿角、龟板、人参、枸杞子)加冬虫夏草、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主要用于面色苍白、精神疲惫、怕冷、手足不温、气息微弱、舌胖嫩淡白、苔白润、脉沉迟或细微等阳虚证候。常用药物鹿角胶、冬虫夏草(可用虫草菌丝代替)、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等。笔者对癌症补阳药的应用,喜用温润之品,较少用温燥之品,认为癌症正气虚亏较甚,温润之品较为适宜,适合长期使用,并应适当配以补气养血滋阴药,因阳虚必兼气虚,气虚多兼血虚,补阳应阴中求阳。在扶助正气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唐代医家孙思邈认为血肉有情之品补益功效突出。中医认为草木之药不能治精亏之病,必用血肉有情之品,方能有效补益体内精血。临床实践证明,精血亏虚之症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常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在癌症临床上常用的血肉有情之品有阿胶、紫河车、鹿角胶、龟甲胶、龟板、鳖甲等,用之得当,常能获殊效。笔者强调在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时,要特别注意顾护胃气,使之补而不伤脾碍胃。?????????????????????????????????????????????????????????????????????????????????????????????????????????????
-
凝血紊乱门剑龙,翟振国,雷平本书基于国内外近年来高质量的循证和指南共识,结合作者团队及国内很好专家在血栓预防、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系统讲解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普及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 防治理念和规范化的诊疗流程。
-
中医外感热病经典方药彭欣,张诏 编《中医外感热病经典方药》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流行性感染性疾病中所显示出的良好临床疗效,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名家名著治疗外感热病的处方用药规律,选择代表性经典方药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全面阐释。《中医外感热病经典方药》中以热病经典名著《伤寒论》为源头,纵贯历代到明清温病学派,选择使用频率高、临床疗效好、应用范围广、研究意义大的代表方剂与核心药物,重点论述了各方各药在外感热病中的历代应用主治和现代研究成果,以期展现中医热病传统方药的临床价值与时代生命力。
-
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翟双庆 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2015年录制的百家讲坛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节目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该节目作为中央电视台重点播出项目,于每年两会期间播出。此次拟出版的治法篇篇讲稿,是继五脏篇、风寒暑篇、湿燥火篇、七情篇、长寿篇之后又一力作,拟于2021年3月下旬播出。
-
闽派中医儿科流派研究与传承发展郑健 著本书以福建文化与闽派中医为连线,以福建中医儿科流派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以闽派中医儿科学术思想和特色疗法为特点,整理和挖掘闽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和诊疗优势,拯救频临消亡的特色儿科流派,促进闽派中医儿科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福建的文化形成及福建文化对闽派中医的影响。福建文化的特点决定了闽派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影响着闽派中医儿科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福建精神。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福建中医儿科主要流派的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及其特色和优势。本书以福建文化与闽派中医为线索,以福建中医儿科流派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以闽派中医儿科学术思想和特色疗法为特点,整理和挖掘闽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和诊疗优势,拯救濒临消亡的特色儿科流派,促进闽派中医儿科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服务于全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