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医学
-
医学碎金(明)周礼《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9:医学碎金》共四卷,明代医家周礼著。卷一概述人之孕育胚胎、五脏主五窍、五邪所乱、五劳所伤、五劳之疾等5卷二介绍人身之表里病见、治病举纲论、五脏四时更病、病机十九条等5卷三为五运化生、标本运气歌、五郁之发、五运主病等,卷四为诊脉法、诊四季脉法、七方十剂等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十年(1592)虎林胡氏文会堂刻本为底本。《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收录了《医学碎金》两个版本,经实地调研发现两者为同一版本,即明万历二十年(1592)虎林胡氏文会堂刻本。清代时,出现了《医学碎金》的手抄本,系清人据胡氏文会堂刻本手抄而成。198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寿养丛书》,内含《医学碎金》,系清人手抄本的影印本。199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寿养丛书全集》,内含经校注的《医学碎金》。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十年(1592)虎林胡氏文会堂刻本为底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寿养丛书全集》(其校勘的底本为清人的手抄本)中的校注本为主校本(简称“全集本”)校注而成。
-
内经运气病释(清)陆懋修《内经运气病释》九卷,清代陆懋修著。前七卷专取《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以及《六节藏象论》中运气变化与疾病关系的原文,进行归类、注释、阐发,特别注重从运气角度解释病机、后二卷取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16首方剂、清代嘉庆年间缪问《司天方论》对方剂的分析书后附《内经遗篇病释》一卷,是对《素问》遗篇的病证注释、分述五疫推算机理又附《内经运气表》一卷,以13份表格演绎运气推算,本次整理以《世补斋医书》清光绪十年(1884)初刻本为底本。
-
养性轩临证医案(清)半读斋主人《养性轩临证医案》,又名《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撰,共载医案740余则,其中收录尤在泾《静香楼医案》33则。内容涉及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医案记述有详有赂,详者千余字,略者不足二十字。多数医案记述患者姓氏居里、临床症状、色脉舌象、辨证用药等。本次整理以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本为底本。《养性轩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该书记载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共载医案740余则。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缺少序言和后跋,所用很难准确断定该书的成书年代。本次整理使用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孤本为底本。底本封面简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为《临证医案》,但内文首页全称《养性轩临证医案》,此次整理改用全称。有关整理方法说明如下。1.采用简体横排形式,对原文加以现代标点。2.底本中繁体字、俗字、异体字、自造字予以径改,不出校。一字多义、多音的古字酌其文义于首见处出注。通假字不改,于首见处出注说明。难字、生僻字酌加注释。3.书中较为疑难或生疏的人名、官名、方名及专业术语等出校说明。4.底本中用符号代表文字者,皆据其文义改为文字。5.底本明引前代文献者,简注说明。6.底本中药属异名者出注说明。无法考证的中草药名,出注存疑。7.将底本一、二、三册分别列为卷一、卷二、卷三,卷一、卷三无目录,为保留原貌,未予补入,保留卷二原有目录。8.底本卷一原有“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琴川素愚秦士俊藏”,今删。底本卷二“中风”前有“静香楼医案卷之一古吴饮鹤山人著”,今删。9.所收录《静香楼医案》有关医案,皆出注说明。
-
伤寒分经(清)吴仪洛《伤寒分经》清·吴仪洛著。此书系《吴氏医学述》第五种,是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来详解《伤寒论》、系统阐发伤寒外感热病之著述。该书共十卷20篇。凡太阳经3篇,阳明经3篇,少阳经一篇,太阴经1篇,少阴经2篇,厥阴经1篇,春温3篇,夏热1篇,脉法2篇,诸方1篇,补卒病论1篇,秋燥一篇。本次整理以现存清乾隆丙戌年(1766)新镌硖川利济堂藏板刻《吴氏医学述》本为底本。《伤寒分经》,清·吴仪洛著,刊行于乾隆丙戌年(1766)。吴氏以喻嘉言《尚论篇》为基础,重订补注其文,串解详释《伤寒论》条文,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统领伤寒外感热病之旨,条理清晰,文辞简练,易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伤寒论》原文精神,是学习《伤寒论》之入门参考书和通俗读本。
-
伤寒微旨论(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所著外感热病专著。原书已散佚,今本由清代《四库全书》整理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永乐大典》辑复而成1分上下两卷,共17篇。《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对伤寒病机、外感热病分类、伤寒传经学说、汗下温治法、外感热病因时治疗、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均有论述与创新。本次整理以《四库全书》辑复本为底本。《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撰著的外感热病专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在继承张仲景《伤寒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北宋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阐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丰富了中医外感热病理论与实践,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
嵩厓尊生书(清)景日昣《嵩厓尊生书》,清代景日畛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全书十五卷。卷一气机部,阐述五运六气。卷二诊视部,以歌诀形式分析脉法。卷三药性部,按草、木、果、壳、蔬、血肉、金石7类,介绍276味药物的性味功能。卷四论治部,从五脏苦欲、时令用药、七方十剂、补泻、药性等方面阐述用药方法。卷五病机部,列内伤杂病90余种,以歌诀的形式阐述其病机、脉象、治法。卷六至卷十三按人体上、中、下部和周身部,分述多种疾病证治。卷十四妇人部,主述经带胎产诸病。卷十五幼部,以幼科杂病和痘、疹为主。本次整理以本衙藏版刻本为底本。
-
仁术便览(明)张洁《仁术便览》,明代张洁撰。刊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共四卷,讨论了94种疾病的辨证治疗,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每一种疾病病名之下首先冠以总论,简明扼要,或审病因,或析病机,或辨证候,或论脉象,或述治法。之后列方药。附方下标明其具体适应证及该方的药物组成和服用、配制方法。书末还附有一百余种常用药物的炮制方法,对研究中药的炮制颇有价值。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十三年冀州刻本为底本。
-
平法寓言(清)与樵山客《平法寓言》,清代与樵山客撰全书共十卷。卷一、卷二为慎学篇,概括脏腑经络大要。卷三、卷四为启悟篇,解析脉经。卷五、卷六为正名篇,在《伤寒论》六经病框架下论热病。卷七为育类篇,细数妇科经、孕、产及杂病卷八为遏移篇,谈小儿络脉辨证及惊风、痘、痧等病的病因诊治、卷九、卷十为砭惑篇,批驳温厉、肠澼、喉痹、痃疟为疫病之说,同时探讨了胃痈、振埃、痈疽疔毒、金疮箭毒等病的理法方药。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为底本
-
外科活人定本(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明代龚居中著。全书分为四卷。卷一首叙调治心法,阐发经义,概述疮疡病因、病机、治则和辨证等,次述秘传口诀,十善、十恶证候,服药性、搽药性、敷药法、插定法及外科常用药方,继按图形分述脑发等约30种病证。卷二按图形分述赤面疔等约50种病证。卷三论述瘿瘤、疮癣诸病及头面、耳、鼻、口舌、牙、喉诸疮症图形“卷四叙述杖疮、折伤、破伤风等疾病及误吞、诸刺、中毒、虫兽伤等。卷末附经验通用方32首。本次整理,以清顺治十八年(1661)同德堂刻本为底本。
-
寿芝医略(清)王延俊,虞庠《寿芝医略》清同治六年(1867)初刊于浙省翰墨斋,作者王廷俊、虞庠。全书包括《类经纂要》《难经摘抄》《寿芝医案》三部分内容。《类经纂要》为医经著作,虞庠辑,王廷俊增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综合05:寿芝医略》是张介宾《类经》一书的摘要批注,批注有直接采用原注,有对原注发挥。《难经摘抄》为王廷俊辑,为《难经》原文的摘抄和少量注释。《寿芝医案》辑录了王廷俊在成都的验案16例,医案仿喻嘉言《寓意草》体例,[先议病,后议药]。每案于病机、病理阐发尤详。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六年翰墨斋初刊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