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医学
-
止痒中药手绘图谱伍冠一 著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或者疾病症状,中医治疗对治疗皮肤瘙痒症效果显著,中国存在大量丰富的止痒中药,广西止痒中药资源丰富,整理、挖掘与开发广西止痒中药资源有重要现实意义。本书整理归纳广西止痒中药约300多味,涵盖植物95科。作者在本书中通过铅笔勾勒水彩上色的方法,细致地手绘中药植物的主要形态,同时,详细文字描述了中药的药名、植物形态、性味归经与功效,在广西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中药相关止痒的相关方剂,可让帮助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广西的止痒中药以及有效运用。
-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骨伤科卷李盛华,李盛华,赵继荣 编本书是甘肃省名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临证经验的精粹之作,收集内容均取材于名中医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学术论文等文献,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甘肃省名中医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
中国茶疗法卫明,何翠欢 著中国茶疗法是指用一味茶叶组成单方或复方,用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汤汁饮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是以中国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茶叶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种新疗法。 本书介绍了中国茶疗法的基本内容、优势及特色,阐述了中国茶疗法选择茶树与茶叶的特点,包括对茶树种植的要求、茶叶的采收以及炮制茶叶的方法;阐述了传统中医药对茶叶的性味、归经的理解及其治疗作用;讲解了茶疗的配伍、剂量及疗程;同时,对用水、茶具的选择、冲泡的方法、环境的配合、茶叶的存放,以及饮用茶药时的宜忌等,都有详细的介绍。 希望通过本书多方面的详细阐述,使读者对茶疗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知茶用茶,达到治病强身的功效。
-
石志超医案石志超 著本书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大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志超先生的医案选集,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男科等。 石志超三世业医,祖传伤科,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任继学国医大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乐德行中医临证验案选辑乐永红 著乐德行先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是全国第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书收集整理了乐德行先生诊治脾胃病、乳腺病、肝胆病、皮肤病、心脏病及其他杂病的验案,按语详实,分析透彻,处方用药经验得到了充分展示,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初涉脉诊四部曲滕晶,齐向华 著全书由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理论、核心理论、脉诊训练、脉诊实践四方面入手,对经典脉学进行拓展和深化,把脉学研究划分为“经典脉学”与“现代脉学”两个历史阶段,开拓性地运用系统论来探讨“脉象系统”、“脉象的系统特性和规律”,以及“病因脉象系统”、“病机脉象系统”、“体质和个性脉象系统”等,对脉象和脉藏的复杂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此并提出了“方脉相应”规律,使“方依脉立”的思路更加清晰,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诊疗模式,同时以图画的方式描述脉诊能够有效地促使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的相互耦合,彼此协同,打破了“意会多于言传”的脉诊学习模式,突破了脉诊“指下难明”的限制,提出脉诊可以“情景记忆”着手,还原诊脉过程,真正解除脉诊“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难题,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脉学研究者、脉学爱好者迅 速、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脉诊技术和技法提供了方法和捷径。
-
国医大师陈可冀中西医结合临证效验录张敏州 著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70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危重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动中西医结合临床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领域成就突出。本书从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学术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对陈可冀院士治疗相关疾病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挖掘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 著,吴少祯,范颖,梁茂新 编《本草蒙筌》是明代新安医药学家陈嘉谟编著的一部本草学著作,该书对其后的本草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全书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论述野生家种、道地药材、采收季节、真伪优劣鉴别、炮制方法、配伍宜忌等问题。各论载药742种,讨论各药气味、升降、阴阳、归经、毒性、产地、形态、采收、炮制、主治、功用、配伍宜忌等内容。全书始终贯穿着药品质量至上的学术思想,陈嘉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药品质量对于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影响中药质量的诸多因素,强调要从中药的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加工、储存保管等多方面严把质量关,以保证药品质量优良。该书强调药性法象,认为药物升降浮沉之能由气味参合而定;在运用气味治病方面,该书强调药性与治疗紧密结合,对后世处方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明嘉靖四十四年刻七卷本为底本,以明崇祯元年刘孔敦增补本及《中国本草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为主校本,并增加了注释、点评。凡有疑惑、混淆、争议者,必释其疑辨其误,正其源。体现了点评作者多年从事本草研究的心得体会。《本草蒙筌(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是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教学案头应备的参考书,也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
黄仕沛经方师传录潘林平 著本书是全国著名经方临床家、广州名 中医黄仕沛教授师生团队共同创作的“经 方师承实录”。分为两部分 :上篇为“黄仕 沛经方师传”,下篇为“诸弟子经方学用”, 堪称中医师承教育的生动示范 黄仕沛教授是全国知名“经方家”,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南粤最美中医。 黄教授1945年出生于广州,中医世家五代为医,父亲黄继祖是广州名老中医,自幼受中医药的熏陶,由十六、七岁便在其父的指导下背读《灵枢•经脉篇》、经穴分寸歌。后进越秀区中医学徒班学习。其勤奋好学、强记博识,七十年代中任教越秀区中医士班,自后为越秀区培养多批中医人才。1979年发表论文《温柔补肾法及其临床上的应用》。八十年代初一次会诊时,力排众议,以大黄庶虫丸治愈一继发性闭经、消瘦食难、肌肤甲错的患者,此后便留神于仲景经方。九十年代初更觉自己所学今是而昨非。临床渐弃昔见,回归《伤寒》、《金匮》。主张方正相应论。胸臆顿广,疗效突显。黄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致力于经方的应用与研究,学验俱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遣方用药讲求方证对证,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疗效卓著,行内知名度高。多年来培养了多批中医人才。多次应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香港注册中医学会等全国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邀请为特邀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比如“首届国际中医经方临床(疑难病)高级研修班”、“全国经方临床应用研讨会暨经方(国际)论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培训班”。近年和他的弟子们共同撰写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等专著出版后备受推崇。现仍为实践经方、推广经方、培养中医接班人不遗余力。鉴于黄教授在中医经方领域的杰出贡献,2018年国家中医药局成立“黄仕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室在黄教授直接指导下,众弟子系统总结了黄老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经验,对于传承黄老的经方思想与临证经验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陈国成教授与黄仕沛教授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目前是主任医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越秀名中医”,也是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陈教授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和“陈国成广州市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积极培养后人、传承经验,他长期工作在中医领域的第一线,曾经作为中医院的院长、地方中医学会会长,在管理好中医事业、发扬好中医传统、培养好中医继承人方面不遗余力,在肩负着医院发展管理重任,行政业务繁忙的情况下仍不肯放下为病人治病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临床,坚持每周三个上午专家门诊和一个上午的住院查房带教工作,陈教授常说:“为医者不善临床,非良医者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坚持以“三要”为宗旨,即‘研究要耐心、视野要博览古今、治疗要剑胆琴心’,认为只有通过对中医理论学习和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深入对中医古典医籍的研究,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技能得以创新和提高,作为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在对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思古而不拘泥于古,临床上善于随症思变,常常结合中医辩证论治思想,在忠诚于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敢于探索与发挥,带领医院专科不断创新发展二十多年,亲自组建医院脑病专科病区,发挥中医药在专科中的作用,使专科多次获得行内专家和群众的认可,包括近年根据其临床经验创制的“冰麝液”加氧鼻吸静注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用以中风病外用康复辅助治疗的“红丹活络熏蒸液”、治疗肌肉、关节疼痛的“星夏止痛膏”等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全书共分为示教篇、跟师篇、实践篇、体会篇四个部分,示教篇选取了黄教授亲自书写的医案、医话及答疑。跟师篇选取了黄教授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病的医案,还原黄老的临证诊治思路及独特的临床经验。实践篇选取了两位教授及众弟子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医案,体现了经方的可传承性、可重复性、可推广性。体会篇收录了黄教授、陈教授及众弟子对经方的代表性见解、经验和医论,进一步整理、总结了老师的学术思想与特色。《黄帝内经》以岐伯、黄帝师生问答而为师承之肇始,故中医之学为岐黄之学,此其后者,每以“岐黄传人”称之。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道之所存,师生同工,史实皆可稽也。中医之学,璀巍光灿,垂二千余年。然其推移演进,繁衍传继者,师承之教,未曾离之。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感谢老师们的循循教导与无私帮助!中医之学,博大精深,学之不尽。限于笔者理论水平与临床经验有限,在编写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希冀读者予以斧正。
-
中药调剂实训蒋玲霞,张晓军 编本书根据中药调剂工作实际,分为中药调剂基础知识,中药调剂前的准备工作,中药处方的审核,中药处方应付,中药处方调配的顺序、称量和分戥,中药调剂的复核、包药与捆扎、发药及结束工作,中药煎煮与服用,常见中药的鉴别,贵细药材介绍九部分内容。 本书突出技术性、实用性及新颖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加强实践训练,掌握中药调剂的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