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
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党海燕 编我国检验医学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检验人的努力,从纯手工操作、简单指标检测的“作坊式检验”,发展至当今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实验室。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已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临床血液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生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输血与输血技术及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亚专业学科组成的独立学科一检验医学。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传统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由于检验医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疗对检验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检验医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师想单纯地通过几十个学时的实验诊断学学习就掌握大量检验项目信息的临床应用,已不现实。为此,总结汇编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一书,该书共九章,包括血液学一般检验、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验、肝胆尧胰腺疾病检验指标、肾脏尧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指标、心肌损伤及代谢类疾病检验指标、内分泌疾病检验指标、尿液检验指标、粪便理学检验指标及脱落细胞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编写,每一检验项目包括项目名称、参考区间、临床意义三部分。其中,党海燕同志编写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首章血液学一般检验的临床应用、第二章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及第三章肝胆、胰腺疾病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谢志碰同志编写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第四章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第五章心肌损伤及代谢类疾病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及第六章内分泌疾病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薛建学同志编写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第七章尿液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第八章粪便理学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第九章脱落细胞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全书旨在提升临床检验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向临床医师宣传、指导如何更好地应用好检验医学信息。全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列出医学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便于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师或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医学检验项目进行快速理解和正确应用。
-
临床实践应知应会姚志莹,凌敢 编《农医、药剂、口腔专业/临床实践应知应会》主要是介绍临床、药剂、口腔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需掌握的临床各科疾病必备知识和临床实习中常见疾病应知应会的要点运用;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简单易记,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记忆,有助于在临床实习中迅速理清各类专业的要点。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认知水平和渴望进入临床岗位的心理,《农医、药剂、口腔专业/临床实践应知应会》突出了以下特点:(1)重点突出:题目力求突出本病的重点、难点,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答题,朗朗上口,答案简洁易记;(2)紧贴职业考试大纲,按系统出题目,使学生对系统的疾病或知识有综合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形成临床工作思维,训练学生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
-
儿童心脏CTA图谱 先天性心脏病Randy Ray Richardson 著,[美] 兰迪·雷·理查森 编,梁穗新 译该书共有11章,重点介绍了儿童心脏CTA与成人的差别、重要扫描技术及成像参数。以心房、心室、血流、大血管、冠状动脉、肺和气管异常等进行分类阐述,附以系列经典图谱和解释,分类科学、条理性强。该书既可作为案头翻阅类工具书,又可作为专科医生系统性学习的专著。本书的另一亮点是,最后一章精要讲解了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分流及手术的基本术语,每一术式均有典型病例,这对临床医生学习掌握相关技术要领非常有帮助。
-
肘关节不稳定[美] Robert Z. Tashjian 著,王刚 译本书引进自 Springer 国际出版公司,是一部介绍各种肘关节不稳定疾病治疗策略的指导用书。作者对急、慢性肘关节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的一些手术处理技巧非常实用。全书共四篇 17 章,分别从疾病背景、评估、治疗原则、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各种急、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将肘关节不稳定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书中配有大量高清 X 线片及真实病例图片,生动描述了肘关节手术的处理技巧及注意事项,使得手术步骤更加浅显易懂。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实用,图文并茂,可为广大临床骨科医师治疗肘关节损伤提供有益参考。
-
光学相控阵天线技术谭庆贵,徐林,李小军,汪相如,葛锦蔓 ... 著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学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动态、液晶基本理论、液晶光学相控阵天线工作原理、波束成形及控制方法、光学相控阵波控器、液晶光学相控阵制作工艺、液晶光学相控阵相位测量以及光学相控阵天线通信系统应用。本书主要面向光通信技术领域工程人员,亦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
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管理罗凤娥,骆晨,孙立新 著本书结合**民航规章的要求,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出发点,涵盖了保证航空公司运行安全有关的关键理论剖析以及技术手段分析,可为航空公司运行安全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书可作为航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相关参考资料。
-
经方抗癌王三虎 著王三虎教授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1、中西合用,防治并重王师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肝癌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肝癌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肝癌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癌前病变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我国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率高达90%,大约70%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果不解决肝炎、肝硬化问题,复发就在所难免。只有积极干预,坚持用药,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功能,使阴阳调和,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2、辨病正名,谨守病机王师认为,“肝著”、“肝积”、“黄疸”、“积聚”、“鼓胀”、“癖黄”等与肝癌相关的传统病证名称均不能体现肝癌的本质。病名是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程、预后等特殊性的体现,所以,正名非常重要。3、把握病程,详于辨证王师从中医角度将肝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的不同阶段。早期患者一般在体检中发现,多有慢性肝炎病史,此期患者可采用手术及介入治疗。中医临证多是手术及介入治疗以后的患者,即使有初诊患者也应积极建议其手术或介入的同时用中药。早期患者临床以口干苦、纳差、胸胁不适、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为主证。病机为肝郁脾虚,枢机不利,邪毒积聚,正虚未甚,治以小柴胡汤加味。中期患者多为手术或介入后复发,或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者,病程日久,邪气嚣张,正气亏虚已甚,临床表现为胁下痞块坚硬、形体消瘦、面色青黄或灰黯、或面色萎黄无华、精神不振、气力低微、纳差、食则腹胀、腹痛腹泻等。此系毒结肝胆,正虚邪实,法当疏肝利胆、抗癌解毒、扶正祛邪。治以王师自拟的软肝利胆汤加味。晚期患者多伴有肺、骨等转移灶,或肝功能持续异常、恶液质出现;腹水难消,白蛋白低下,而反复抽取腹水或利水日久,以致阴液亏耗,燥湿相混;或清热过度,脾阳受伤进而累及肾阳,以致阴阳俱损,正气大衰。证见大肉已脱,神情淡漠,声低懒言,形体消瘦,鼓胀水肿,口干不欲饮,形寒怯冷;而特殊之处在于患者往往表现为既有肝经热毒的口苦、舌红、眩晕,又有胃寒的喜热饮、遇生冷则胃脘胀满、畏寒、舌苔白等寒热并存的表现,而且难分难解,持续存在,即为肝胆湿热与脾胃虚寒并存的寒热胶结;或湿热蕴毒,热入血分,症见消化道出血、发热、肝掌、蜘蛛痣。其治疗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对于阴阳两虚,水停气滞,王师多选用自拟的保肝利水汤加味。若肝胆湿热,脾阳不足,以致寒热胶结者,多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湿热蕴毒,热入血分者,多选用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4、重视经典,创制新方王师非常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方在肿瘤疾病当中的应用,并根据《金匮要略》提出了“肺癌可从肺痿论治”等新观点。而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就是以《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中“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以及《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等为理论依据。小柴胡汤仅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这常用的7味药,就有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和解表里、疏利枢机、恢复升降、通调三焦、疏肝保肝、利胆和胃等功能,适应证非常广泛,尤其与肝郁脾虚、湿热蕴毒、枢机不利的病机相当合拍。
-
胡希恕经方医学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著胡希恕名家研究室组织全国各地临床医生,分次有序推进专题研讨,“勇亮剑,敢碰硬”,这些内容也将是构建经方医学学术研究体系的核心与重点难点所在!用微信群组发起“掌上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自学与互助活动。本书内容即是传承的精华版。
-
中国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图典 第一册 常用贵重药材及进口药材张继 编《中国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图典》共四册,全面、系统地介绍常见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别方法,展示大量动、植物基原的生态样本、药材标本图片和局部鉴别特征图片,这些照片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中国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图典 第一册 常用贵重药材及进口药材》可供中药材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检验、教学和科研等领域的广大中医药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阅览。
-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 郭霭春全集郭霭春 著《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灵枢校注》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灵枢》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灵枢经校注语译》《中国医史年表》《中国分省医籍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