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史与公众江洋 著本书着眼于科学史和科学传播的交叉研究,即在科学传播研究中引入科学史视角,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纲领和研究成果的历史性把握,以及对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深入研读和对实践情况的系统分析,采用宏观的理论把握、文献分析和具体的案例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科学教育、科普作品、科学漫画、科学传播四个层次来考察科学史对科学传播的影响。
-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物质平衡的双站InSAR探测理论与方法孙亚飞 著本书精确的冰川地形及变化信息对研究冰川动力学和冰川物质平衡十分重要。本书提出了一种TanDEM-X双站InSAR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生成算法,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山地冰川物质平衡估算方法,分别以高亚洲的祁连山极大陆型冰川和藏东南海洋型冰川为实验区域,进行了冰川物质平衡及其对气候响应关系的研究。
-
我国主要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中国地质调查局 编《我国主要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一书是“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和“严重缺水区和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两个项目集成的成果。《我国主要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内容详实,稿构成齐全,且排序准确无误,篇章结构合理,取材切题,用详细的数据阐述了我国主要地区地方病的相关地下水的质量、评估、质量机制、开发治理建议等内容,是当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成果服务社会”地重要项目成果,可作为不同地区地下水开采使用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天山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刘友存,焦克勤 著本书介绍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概况,分析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和出山径流特征,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和径流变化关系进行评估,系统研究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山区气温和降水量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间的关联系数大于径流量与气温间的关联系数,降水对乌鲁木齐河出山口径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不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乌鲁木齐河出山口径流量在未来近些年仍呈增长的态势。
-
秦皇岛气候居丽玲 编本书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秦皇岛市各县、区国家气象站建站以来(1954—2017年)的气温、积温、地温、冰雹、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多种气象要素和霜冻期、冻土期、旱涝期、连阴雨、海陆风、干热风、山符风等地方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展现了秦皇岛市的地方性气候特征。本书将对秦皇岛市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气象服务科学水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福祉安康起到积极作用。全书言简意赅、图文并茂、便于查阅,可供当地有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气象业务人员和气象科技爱好者参考使用。
-
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指南郭建侠,王建凯 编本书参考国内外气候观象台发展经验,同时结合WMO气候系统观测要求和我国气象探测事业发展需求编写而成,对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平台、科学研究平台、开放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的功能建设进行规范化指导。全书共分4章,包括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运行管理等内容。本书可作为我国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的参考用书,也可为气候领域的野外观测站、试验基地等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全球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基础与技术方法钱永兰,曹云,赵俊芳,李祎君,郑昌玲 著本书系统阐述了全球农业生产概况、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风险、农业气象监测评价、农作物生长监测评估、农作物产量预报等全球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的基础知识、关键技术与基本方法,可为气象、农业、商贸、科研、教育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塔克拉玛干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与模拟研究何清,金莉莉 著本书介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基本特征、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系统、沙尘天气特征、陆面过程特征、二氧化碳特征、大气边界层特征、陆面过程参数化、数值模式模拟及验证、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流的观测与模拟等。书中内容有助于科学、系统地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沙尘天气基本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网布局、探测仪器设备、观测试验内容、技术研发与应用及探测系统数据集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陆面过程特征、二氧化碳特征、大气边界层特征,陆面过程关键参数及其参数化、起沙参数化等对陆面模型、天气/气候模型模拟的影响、沙尘暴过程中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和风沙流特征等,可为有关部门沙漠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等方面的重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为未来在制定涉及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开发、人居环境与健康、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上提供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从事大气科学、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政府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及感兴趣的公众参考。
-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海南省气象局 编《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海南卷1949-2019)(精)》介绍了在中国气象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历经70年发展,海南气象部门用责任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建成覆盖海南岛及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岛礁的海陆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日益显著,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气象现代化的历史。
-
江淮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袁野,朱士超 编本书通过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江淮对流云宏观微观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及降水物理机理,并结合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研究建立了对流云降水物理模型和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分析了江淮对流云降水形成机制;通过催化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物质在催化过程中的演变。在外场作业试验中,利用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评估了生命期内目标云各物理参量的变化。本书可供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