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中国科普创作发展研究2021陈玲,张志敏 著《中国科普创作发展研究.2021》聚焦繁荣科普创作中*关键的人才队伍问题,对近些年来国内不同类型的科普创作人才挖掘、培训、激励、扶持的特色与典型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剖析实施路径,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探析人才成长规律和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讨促进科普创作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丛书策划委员会 编本书为2016—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的采访实录,以每位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奋斗故事,对于科学、研究与人生的思考为主轴,同青少年读者、科研工作者展开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谈”,进行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探索,用获奖者的科学精神和专注的工作态度激励、启迪年轻一代,为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喷涌奠定坚实的科学思想基础。 本书受众为青少年、科研工作者、关注科学与自身成长的人群。
-
灰学评说孙诺亚,吴文上 编本书的内容分为:第一部分“实干:政经民生”,收录了9篇文章,主要来自中央与地方领导对灰学指导经济发展等社会实践做出的实质性贡献的评价,以及前辈学者对灰学的评价,其中大部分是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与讲话稿;第二部分“思想:科艺人文”,收录了6篇文章,其中包括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等单位发起的“设计在场——当代设计策展的灰度决策沙龙”为具体案例,部分专家就设计策展灰度决策议题的观点,以及知名作家对灰学应用的记录与书信;第三部分“处世:人间窥镜”,收录了9篇孙万鹏先生的同事、夫人、学弟及儿孙对其生活点滴与做人态度的回忆,让读者得以从日常生活中了解灰学创立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第四部分“附录”,包括孙万鹏与吴文上出版的著作及获得的荣誉,孙万鹏在《孙万鹏灰学文集》(10—12卷)首发式上对灰学研究历程的回顾,各方对灰学的评议与媒体对此次首发式的报道及《孙万鹏灰学文集》(10—12卷)受赠单位名录。
-
中国标准国外推广应用模式刘智洋,张宝林,计雄飞,陈劲舟 著本书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之“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项目所属课题“标准化英汉双语语料库及本体知识系统建设”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国标准国外推广应用提供政策依据和技术支撑。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促进中国标准在国外实际应用为目标,收集整理了中国标准国外应用相关典型案例,在调研中国标准国外推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分析和提炼,提出中国标准国外应用推广的三类驱动方式和六种具体模式,三类驱动方式是技术驱动、产业驱动、政府驱动,六种模式包括主导制定国际(区域)标准、国外采用中国标准、海外工程项目应用中国标准、海外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互认、中国标准国外服务,并提出中国标准国外应用推广的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开展中国标准国外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工作。同时,也期待社会各方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国标准在国外的推广应用这项工作中,切实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使更多的中国标准转化成全球的通用语言,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在全球畅销提供通行证,并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STEM儿童科学百科布兰博儿童出版社 著暂缺简介...
-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 内蒙古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部署,组织精干力量编纂这本图文并茂的画册,摘要记述70年来自治区气象事业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发展历程,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新中国诞生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事业建设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70年来,自治区气象局历届领导班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率领全区各族气象工作者坚持宗旨,艰苦创业,在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工作拓展、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气象法治建设、气象党建和文化建设、台站网建设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气象服务手段和能力不断增强。在为国防建设、自治区经济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服务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多年来,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多次获得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70年来,全区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大力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努力践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始终传承“勇于吃苦、甘于奉献、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内蒙古气象人精神,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由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推动内蒙古气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智库研究报告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编中国老科协智库是中国老科协的“五老”品牌之一。中国老科协十分注重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学科门类齐全、领域交叉充分、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将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2016年,中国老科协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科技三会”重要部署,依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设立“中国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中国老科协智库工作。5年来,中国老科协智库聚焦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回应老科技工作者关心关切,开展了近50项研究,多份研究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其中,“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专题研究”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2020年,中国老科协智库对标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科学应对疫情要求,开展了“疫情反思及建言”系列研究,并为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建言献策,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编制贡献智慧,同时围绕推动老年科技大学建设、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等重点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多篇决策咨询报告。《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智库研究报告》将分批分期公开发布主要研究成果。中国老科协智库的累累硕果凝聚了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老科协智库先后聘请了20多位退出领导岗位或退休的专家担任智库特聘专家。其中,既包括具有深厚学术研究背景的不同领域的院士,又包括具有战略眼光且了解实际工作的不同部门的老领导。他们凭借数十年的经验、智慧和资源积淀,为中国老科协智库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了宝贵指导。中国老科协智库还通过“小中心、大外围”的课题组织方式,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协同研究机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决策咨询事业发展,更好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
生态危机的哲学[美] 维托利奥·赫斯勒 著,邢长江 译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包括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在内的各种机构都在付出努力,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生态灾难将会对人类造成严重影响。这是怎么发生的?未来的人会以我们今天已经经历的方式面对危及地球安全的问题吗?鉴于这种已经发生的生态危机,亡羊补牢是否还有意义? 维托利奥·赫斯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颇有预见性地提出以上的问题,并以演讲的生动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回答了这些问题:仅凭经济政策、措施,生态危机无法被克服。价值和观念的改变才是前提,必须以自然的观念为核心,重塑人类的价值观。必须跳出现代科学的大部分历史轨迹,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目标是建立一种将理性的自主性与自然的独立尊严相结合的自然哲学。哲学自身也有根本性的可供反思之处:仅局限于陈述生态危机的形而上学维度是不够的,必须寻求可行的方法来帮助人类以及未来的人们摆脱生态危机,甚至是生态灾难的威胁。作者从生态危机这一人类发展历史的重大事件中吸取教训,颇具预见性地从道德观念、经济措施和政治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社会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未来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但赫斯勒教授在《生态危机的哲学》中提出的问题和尝试的回答,仍然对思考人类整体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创新方法基础马立修 著目前已有的创新方法(TRIZ)教材多采用专业性的案例,往往使读者在理解案例上花费太多时间,制约了读者对创新方法的学习兴趣。本书以行李箱、矿泉水瓶、水杯等贴近生活的物品为创新载体,旨在创作一本通俗易懂、摆脱学科知识和工程背景束缚的,适合于创新方法普及教育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材。全书分为3篇,共10章。第一篇概述与入门,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发明原理及应用;第二篇进阶与提高,包括第3章功能分析、第4章因果链分析、第5章剪裁、第6章技术矛盾及解决方法、第7章物理矛盾及解决方法;第三篇扩展与实践,包括第8章技术系统进化、第9章物场模型及标准解、第10章创新设计流程。本书可供普通高校各专业校开设创新方法相关课程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培训用教材,还可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读物。
-
地外文明探索穆蕴秋,江晓原 著本书是“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传统科学史研究中,通常只处理科学发展史上“有成”之事,所以呈现的科学发展历程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辉煌历史。本书却将天文学史上那些在今天看来属于“无成”的探索过程重现出来,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无成”之事背后的科学脉络和历史背景。通过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案例,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幻想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边界,科学幻想不仅可以,而且应该被视为科学活动的一部分。本书又表明,将科幻纳入科学史研究的范畴,就为科学史研究开拓了一片新疆域;而将科学史研究中的史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引入科幻研究,又给科幻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