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1钟永恒 等 著《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1》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奖励的相关数据,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展开分析。《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1》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评价报告。本部分从基础研究投入和基础研究产出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其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第二部分是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本部分以各省级行政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奖励对我国省域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名与分析;然后分别从活跃学科分布及其高频词、ESI 学科及机构分布、发明专利申请优势领域和优势机构、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机构等维度介绍具体情况,揭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研究现状。
-
话说渭南任正龙 编本书为渭南日报社《话说渭南》专栏的作品结集。按照作品内容分溯源篇(24篇)、遗迹篇(41篇)、人物篇(30篇)、民俗篇(29篇)、技艺篇(42篇)、饮食篇(21篇)、故事篇(20篇)、咏怀篇(22篇)共229篇文章。所收录作品均在渭南日报社上发表。文字通顺,情感真挚自然。
-
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自然科学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著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的委托,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这项工作开展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3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通过艰苦繁杂的劳动,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为科技部等各级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期刊编辑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各类论文统计基础数据和期刊评估指标。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的研制出版始于1997年,是一种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利用CJCR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引用和被引用的情况,以及进行引用效率、引用网络、期刊自引等统计分析。同时,利用CJCR中的期刊评价指标,还可以方便地定量评价期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正确评估某种期刊在科学交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自CJCR问世以来,在开展科研管理和科学评价期刊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选用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在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收录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期刊共2084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刊发的论文构成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进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与国际评价机制接轨的同时,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论文和期刊评价工作经验和丰富数据,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重要的期刊科学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注意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了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核心他引率、离均差率等多种期刊评价指标。《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学术期刊取得的长足进步。期刊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指标和评价体系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我们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适时进行指标的增补和修正。《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使用了25项科学计量指标,并发布200多幅插图。 读者可以看到,每一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都有新的变化和进步。我们衷心希望《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能成为广大读者开展工作时检索查询的友好助手和得力工具,并愿为大家奉献一份独一无二的科技期刊分析与评价报告。 考虑到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状况,同时也为了促进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根据同类比较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原则,《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仍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以中文出版的期刊和以英文出版的期刊列入不同的表格分别统计。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出版,是我国科技界和知识界的一件大事。这些丰富和适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使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科学快速、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和科研人员客观地了解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公正、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同时,也为决策管理部门科学地评价我国科学活动的宏观水平、微观绩效,以及建立科学交流传播机制积累基础数据。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已经为国家期刊奖的评定,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和地方省市及行业机构的期刊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各类评估数据,大大提高了我国科技期刊科学管理的水平,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定量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发行,也有力地填补了我国关于期刊评价数据的空白。
-
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社会科学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著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的委托,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这项工作开展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多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为科技部等各级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期刊编辑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各类论文统计基础数据和期刊评估指标。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的研制出版始于1997年,是一种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利用CJCR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引用和被引用的情况,以及进行引用效率、引用网络、期刊自引等统计分析。同时,利用CJCR中的期刊评价指标,还可以方便地定量评价期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正确评估某种期刊在科学交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自CJCR问世以来,在开展科研管理和科学评价期刊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满足我国期刊评价工作和各级研究成果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从2015年开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覆盖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CJCR评价和收录的期刊也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覆盖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全部研究学科的全面的期刊评价体系。从2016年开始,独立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社会科学卷》,覆盖社会科学40个学科类别。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到2个或3个学科分类。 《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社会科学卷》共收录397种期刊,是在严格的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其上刊发的论文被收录进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进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与国际评价机制接轨的同时,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论文和期刊评价工作经验和丰富数据,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重要的期刊科学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注意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了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核心他引率、离均差率等多种期刊评价指标。《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社会科学卷》中使用了25项科学计量指标,与自然科学卷完全相同,并发布80多个图表。
-
标准化教程何雨辰,王敏华 编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有概述,标准化领域的基本概念,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标准中的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数学方法,标准情报管理,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质量管理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与国际贸易,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计算及论证,重点领域标准化,企业标准化。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标准化培训教材,还可为从事管理工作及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指南[加] 祝京旭,徐婧 著本书中,作者从论文的基本结构与策划入手,介绍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方法等Z基本的技巧,然后分别介绍各部分的素材组织,再到写作技巧和逻辑安排。也针对华人学者在语态、时态和语气以及整句表达中易发生的错误,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连词、介词和冠词也是不宜掌握的语言问题,书中都做了详细讲解。并介绍了如何选词,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然后以几个不同式样的范文为例进行综合评述,并详细分析了50例有代表性的错误句子。Z后还详细讲述了文章的投入与发表过程,特别着重讨论了修改文章与回复审稿意见时所要掌握的原则与策略,以确保顺利完成从写作到发表的整个过程。作为本书的结束语,强调了严谨学风和科学精神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此书内容详实,易读实用,而且由对中英文都非常了解并在国外长期居住的国际著名专家基于自身实际经验所撰写,是英文科技写作方面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相信该书的初出版一定会受到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
-
美国技术简史卡罗尔·普塞尔 著,洪云,罗希,杨念 译本书聚焦美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美国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伟大的人类活动的重要人物。技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过程为首先是人有了想法,然后设计流程,发明制造机器,继而建立了机构,承担技术变革的成本与风险,获得技术变革的收益与回报。本书关注的人物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们犹如天神下凡改变着人间的世界。然而,本书并不是英雄主义历史观,本书只是把这些人物当作一个个窗口,通过这一系列的窗口,让我们观察思想和制度的相互作用,观察技术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观察一个个伟大的时代的诞生和国家的崛起。
-
德国技术史约阿希姆·拉德考 著,廖峻 译本书是德国技术史研究者约阿希姆·拉特卡奥的力作,系统论述了德国从工业革命起到现在的技术发展的历史,讨论德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它对工业的影响,以及政治环境和本地条件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化学合成工业、汽车工业和战争中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是分析的重点。在导论中,作者还讨论技术史的意义和分期,以及国别史的价值问题。 本书首版于1989年,现在的版本出版于2016年,进行了扩充和加工。由德国法兰克福学苑出版社出版。 本书德文原开本为15*22厘米,共533页,计划采用较大开本,中文300至400页之间。
-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究文余源 著目前我国已进入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攻坚阶段,打造若干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任务。北京市作为大国首都,科技资源集聚、创新人才丰富,应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率先垂范,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战略支撑。本书以此为切入,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
中国博物学评论刘华杰 著历史上博物学曾经辉煌过,甚至一度成为自然科学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科学的分化,博物学在宏观层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时髦,博物学已经沦为“前科学”“肤浅探究”的代名词。博物学在衰落中,但是并没有彻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体制之外意外获得了广阔生存空间。在许多国家,博物学得到公众从没有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博物类图书和博物类活动均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可能的解释是,博物学有独特的视角和眼界,重视普通人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统在大尺度上的价值权衡,它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主流“现代性”话语的不足。本书由刘华杰主编,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第6期包括“学术纵横”、“专题一:物的探究与博古”、“专题二:西方博物学文献研究与经典文本选译”、“生活世界”、“图书评论”几个栏目。“学术纵横”包括中国古代动物史研究、放马滩M14秦墓板画中的猛虎形象、乾隆帝《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诗注中的博物学考证、佛经中的虚拟植物,并选译国外博物学和森林史学著作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