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李宇明《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1949-2019)》从语言学研究的专业性出发,采取分专题的方式,突出重点,主要从理论、方法、领域的进展等对包括当代中国语言学学术史研究、语音与音韵学研究、词汇与语义学研究、语法学研究、文字学研究、修辞与语用学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当代外国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交叉学科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
新常态新探索新对策张新文《新常态新探索新对策》搜集了2014年以来山东发展改革综合计划系统的33篇优秀研究成果,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宏观经济运行、区域协调发展四个专题。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有的直接推动了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关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读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王作跃作为一本历史著作,《科技革命与美国现代化》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提出一系列明确的美国经验教训来供中国参考,而且想要通过对美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历史的考察,包括美国学者和公众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来说明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指出一些已被历史研究澄清的迷思和误解,或至少显示在哪些问题上历史学家和其他学者仍然在争论。这种通过历史和历史研究所展示的批判性思维,也许比现成的、明确的经验教训对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更有意义。
-
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刘益东,高璐,李斌对于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的探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工作,《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通过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知识基础等来阐述英国现代化的开端;通过科学革命与牛顿来分析科学革命前后英国的科学、技术的整体状况;通过英国的大学与皇家学会、牛顿科学革命的来龙去脉分析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及历史影响。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典型,探讨两者的关系可以加深对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认识。用分子生物学革命与“二战”后英国国家科技体制的建立为案例,来揭示英国20世纪的科学技术与国家进步的关系所呈现出的新特征,进一步具体回答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关系这一问题。显然,要驾驭这样复杂的问题好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涉及内容繁多,具体涉及现代化、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等多个主题,各自又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而且与整套丛书的体例也不协调。因此在《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前四章的研究中,根据各章的主题,史论相结合地进行论述和分析。在《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的最后部分,进行一些理论探索,把理论探索作为一项结论,既可以丰富全书的内容,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
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方在庆,朱崇开,孙烈,崔家岭,朱慧涓 等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曾被誉为世界的“科学中心”。与此同时,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欧洲发达的工业大国。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全球史的视野来考察这一过程,我们发现,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作用因素也从不是单一的,科学在德国的兴起与衰落,不只是德国自身因素在起作用,还与周边国家的科学发展息息相关。在整个过程中,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在落后时,向比自己发达的国家学习;在领先时,又担心被超,克服内部压力,改革科研体制,使之永葆活力。从研讨班的设立到实验室的兴起再到专业科研机构的大力发展,其中既包含教育理念的革新、研究模式的更新以及科研体制的创新,也体现了科学与社会、政治与文化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从德国近两百年的科学发展史中抽取出几个片段,试图说明这些科学发展中的各种内外因素是如何纠缠在一起的。
-
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姚大志,孙承晟《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主题围绕着科学、技术与法国现代化展开。作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将研究主题分解为更为具体的问题:近代科学知识及其传统在法国如何发展并融人当地社会?重要科技机构及科技体制如何建立并经历改革?牛顿力学及其世界观在法国本土怎样获得传播?近代科技知识与启蒙运动和革命思潮具有何种关联?科学革命与产业革命之间如何互动?一度成功的科技体制为什么使科学发展陷入困境,国家又如何加以克服?进入20世纪,法国如何克服战争创伤在科技、经济上取得显著进步?又如何在法兰西特性和全球化中保持平衡?
-
纳西象形文字谱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主要内容包括纳西象形文字谱绪论,纳西象形文字简谱,纳西标音文字简谱。
-
双法字理白双法《双法字理(第3辑 字部·天文)》分为三类,一类天体—日月夕,其中“夕”指的是金星,代表了星星;第二类天气—云气雨;第三类天象—电雷火,一共九个“文”。我们依然按照这个顺序来讲天文家族的每个字。
-
语言学视阈中的现代汉语词汇认知及其教学研究李婷婷《语言学视阈中的现代汉语词汇认知及其教学研究》共有七章内容。第一章作为全书开篇,对汉语词汇的概念、性质、特点、构成、单位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详细阐明了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章至第六章是《语言学视阈中的现代汉语词汇认知及其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着重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与规范化、造词与构词法、词义、文化差异与选择运用、熟语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读者能够把握现代汉语词汇的体系构成。第七章在以上各章内容的基础上,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例,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详细探讨。
-
应用文写作谭靖仪《应用文写作》在编写上突出项目教学活动,按项目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针对项目任务的特点,设计了“情境引入—实训目标—知识技能—例文借鉴—情境训练”等教学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学习生活人手,逐渐向未来职业工作情境转换,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写作认识规律。《应用文写作》共八个项目,除一个项目介绍应用文写作基础技能外,其余七个项目分为党政机关公文、事务应用文、经济应用文、演讲应用文、会议应用文、职场应用文和日常应用文七个大类,分别介绍各类应用文的适用范围、特点、分类、写作方法和要求,并结合例文评析和写作训练,立体传授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