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中国亚热带森林景观地段气候与旅游吴章文 著本书从旅游视角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森林旅游区气候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及其保护利用方法。共包括六个部分:一、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二、景观地段小气候特征;三、气候舒适期与有效温度持续时间测算;四、主要经济林林分的小气候特征和油桐林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五、8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物候观测标准和葡萄桐物候期;六、武陵源风景区气候资料推算及2008年苏仙岭风景区冰冻灾害调查。本书可为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可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游时间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和兴趣爱好者的参考资料,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学术著作。
-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技术提升手册侯柳,孙锐 编本书是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技术提升的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3编16章,第1编主要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装备安全锁定装置的功能规格需求书、试验大纲和建设指南,第2编介绍了人影高炮安全锁定装置的操作和应用,第3编介绍了人影火箭作业装置安全锁定器的操作和应用。本书主要作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技术提升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
西藏林芝市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旺杰,平措次仁 编本书分析研究了朗县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朗县气象灾害种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总结了朗县各类气象灾害的防御现状;利用社会经济、人口、地理信息、气象灾害等数据对朗县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防御分区;依据朗县气象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御气象灾害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任务;最后阐述了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气象灾害调查评估、上报、评估流程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本书可为气象灾害相关业务和科研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
基于惯性摆的海洋人工系统波浪能获取方法张颖 著本书针对海洋人工移动载体自主能量获取利用这一重大科学技术需求,介绍了基于惯性摆的移动载体波浪能自主获取机理,以及相关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
-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文集2020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编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利用太阳、月球和其他自然天体导航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人造天体导航的设想虽然早在19世纪后半期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实现。1964年美国建成“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并交付海军使用,1967年开始民用。1973年又开始研制“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苏联也建立了类似的卫星导航系统。法国、日本、中国也开展了卫星导航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卫星导航综合了传统导航系统的优点,真正实现了各种天气条件下全球高精度被动式导航定位。特别是时间测距卫星导航系统,不但能提供全球和近地空间连续立体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和测速,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
西昌市生态地质特征与脆弱性评价张景生,欧阳渊,刘洪,李富,张志 等 著《西昌市生态地质特征与脆弱性评价》以遥感动态监测和1:5万生态地质调查为主要手段,通过典型地段生态地质剖面测制,建立了岩石-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梳理了西昌市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地质问题;总结了西昌市的生态地质背景,提出建造构造是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基于西昌市的生态地质背景,对西昌市的主要生态地质问题开展了生态脆弱性评价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了建议。《西昌市生态地质特征与脆弱性评价》可对西昌市生态保护修护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为中-高山区生态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JS22储层精细地质建模王权锋 著本书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国内外气藏描述等近期新研究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测试资料、气藏动态开发等资料,对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S22气藏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特征、储量分布、动用状况及气藏的开发调整潜力进行综合研究,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JS22气藏未动用储量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沙溪庙组JS22气藏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JS22为中-低孔隙度、超低渗致密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弱。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对气藏储量进行复算,上沙溪庙组JS22气藏储量为180.68×108m3,其中JS22-1、JS22-2气层储量分别为47.05×108m3和133.63×108m3,依据储能系数和地层系数把储量划分为Ⅰ类、Ⅱ类、Ⅲa类和Ⅲb类共4种类型。JS22气藏目前动用储量约136.74×108m3,储量动用程度为74.94%,主力区域内目前采出程度大部分在30%以下,后期未动用储量区建立水平井井网进行全面开发的潜力较大。
-
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许军,暴景阳,于彩霞 著《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水深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中的水位控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位控制的基本原理;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的传递技术;平均大潮高潮面的定义扩展、算法设计,海岸线定义的完善;传统水位改正方法的模型参数求解、时空规律、实施条件与评估方法;中国近海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的实施及实例分析;中国近海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在航海动态水位保障、遥感测量模式下的海岸线推算等应用中,水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例分析;基于GMT软件的潮汐图件制作、水位数据管理与计算及多站水位改正三种软件的功能、技术特点等。《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可供海洋、测量等领域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
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徐子蒙 著本书将长江经济带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流动变化特征,建立基于水源涵养空间流动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生态补偿核算模型,提出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建立跨行政区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合作提供新的视角。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探究到政策建议,让读者了解到生态补偿的巨大意义。本书并不是对于知识的简单介绍,而是在其中埋下了人类认知、知识进步、学科成长、应用发展的脉络,在知识点的介绍同时也让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
数字水深优化建模及滚动球处理技术研究董箭,彭认灿,张立华,贾帅东 等 著数字水深模型构建技术直接决定了舰船航行的安全性与真实海底地形的表达程度,是近年来海洋测绘和航海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字水深优化建模及滚动球处理技术研究》在系统梳理数字水深模型构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滚动球变换应用于数字水深模型的地形形态分析与控制中,对精确表达海底地形和保证舰船航行安全的数字水深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水深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我国标准化、规范化海底地形建模提供了参考借鉴,为海洋国土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地学研究及海战场环境建设、武器装备使用等提供了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持。《数字水深优化建模及滚动球处理技术研究》可供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航海和海洋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海洋测绘专业研究生课程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