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是魔法吗(英)布赖恩·里德雷(B.K.Ridley) 著;李斌、张卜天 译科学家孜孜以求的万物理论是什么?究竟有没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在这本小书中,物理学家布赖恩·里德雷探讨了相关问题,并提供了答案,呈现了科学的限度,值得关注。——英文版编辑推荐语……发人深省,文笔出色……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导论性著作,探讨了哲学与科学交界处的几个重要问题,科学变得有了哲学意味。——约翰·卡斯蒂(John Casti,美国著名数学家、科普作家)有科学,那是后来的事儿。从宗教到科学,无疑,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巨大飞跃。但是,谁又能说科学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宗教呢?当大众对“科学至上”越来越顶礼膜拜时,科学家们却越来越感到狂飙背后的困境与疑惑。上帝掷骰子了吗?上帝之手到底存在吗?在这样的问题面前,似乎走了很远的科学,却像是在原地踏步。那么,科学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在科学之外寻找答案。本书涉及了艺术、魔法、音乐、心灵等诸方面,它们像一面面镜子,我们由此观得科学的镜像,也看到了“无限”背后的“有限”。
-
定见(美)约翰·奈斯比特 著;魏平 译超级畅销书《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最新力作11条规定见助你预测未来商业世界,实现个人事业发展。历史是延续不断的长流,约翰·奈斯比特归纳出来的这些原则有助于人们立足现在,掌握未来。——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书的理念不仅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更启发了新经济的管理理念:承传过去,连接未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道理愿所有的读者都能受到“生存有道,发展无疆”之理的启迪。——叶莺 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奈斯比特的预测从不失误!即使我们认为难以预料的2025年,他依然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定见。——《金融时报》奈斯比特的作品能够指引我们的方向,让我们有勇气向前迈步。——《华尔街日报》奈斯比特凭《大趋势》一书奠定声名,成功地预测了网络的兴起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此书全球共销售900多万册,并高踞《纽约时报》排行榜达两年之久。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世界中,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简单的架构,借以观察趋势,但混乱、急促的世界,却让我们终日浑浑噩噩,无法跳脱过去惯性的思维。那么,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充满噪声的庞杂信息里,抽丝剥茧预见未来?这就是本书的目的:为渴望“洞烛机先”的读者,架构清晰的观念,抛弃不合时宜的心态,掌握全球未来新趋势。在本书中,奈斯比特将自己多年的趋势观察经验悉心整理,告诉读者11条定见,并如何将这11条定见运用在信息收集、分析判断与预测未来趋势上奈斯比特在书中列举爱因斯坦、中国篮球明星姚明、星巴克咖啡、诺基亚手机、太阳马戏团、芬兰、丹麦等创意致胜的个人、企业与国家,让读者看到他们是如何将赤子之心专注在自己的热情上,逐步将11条定见应用到预测未来的经济世界与个人生活中。奈斯比特认为,我们对事情所持的观念或是采取的认知思维,其作用就如同飞机双翼的切风角度,目的就是要以特定角度获得最大的飞行速度;所以,如果我们的观念、思维偏离了世界未来趋势的走向,不论多么劳心劳力,一切作为都将事倍功半,更不要说预测趋势了。奈斯比特的思想得到全球相当多的商务人士的追捧,他的11条定见将我们身处的复杂世界变得简单,帮助我们更轻松地投身其中。
-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一本像惊险小说一样刺激、好看的哲学著作哲学一开始是要寻求真理,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哲学理论的“道理“从常识(或常情)而来,并对它们加以组织,成为连贯的道理系统,哲学家们在用自然语言构筑理论体系,相信他们能以此解释所有的现象。反观哲学,几千年来所有寻求普适的努力都归于失败,这也许恰恰是因为哲学是如此仰赖常识(常情)的缘故,哲学体系是在常情与自然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科学家就有所不同了,他们先是把日常经验归约为“实验”,并用精确严密的定义塑造一门新的逻辑——数学语言,这门语言超出了纷繁多样的生活世界,也正因如此,一个具有强大解释力的普适的理论体系才真正成为可能。科学也是要寻求真理,但它不满足于我们被动地经验到的世界的真相,它通过仪器和实验,拷问自然,迫使自然吐露出更深一层的秘密。要解释这些秘密,古代传下来的智慧和方式就逐渐显出其不足。常识式的理性不够用了,人们学会求助于数理式的理性。公元1642年也许是特别富有意味的一年,伽利略于该年去世,牛顿于同年诞生,罗素曾把这个事实推荐给相信灵魂转世的读者。伽利略和牛顿可说是一先一后“联手打造”了近代科学。伽利略是一个巨人,他在广泛的领域引入了近代科学的观念和方法,牛顿也是一个巨人,他赋予近代科学以完整的形态。陈嘉映在书中引述韦斯特福尔总结的说,整个西方世界从17世纪起,就开始了“将原来以基督教为中心的文化变革成为现在这样以科学为中心的文化”。 从牛顿开始,我们有了一幅科学的世界图景,它“把一个我们生活、相爱并且消亡在其中的质的可感世界,替换成了一个量的、几何实体化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惟独人失去了位置”(柯瓦雷语)。人类的知识累积始于“常识”,而且也正是常识,为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即科学与哲学)提供了背景框架,然而,一方面,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与常识经验日益疏远,科学理论的解释力也无须倚赖常识和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哲学作为组织和重构常识以达成普遍解释的努力又是徒劳无功的。因而我们面临的两个世界的分野:一边是疏松零散的常识世界,一边是体系严密的科学世界。问题在于,这两个世界何以彼此通达?《哲学科学常识》提出,这也许正是哲学今天的任务。
-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变局张素华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和北京召开了由县委书记以上七千多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与会人数如此之多,空前绝后。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埘之后历史的深远影响。大会的起因,是党想通过总结经验和反对分散主义一举改变1959—1961年的国民经济困难局面。但后来会议日程和主题发生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改变。“白天出气、晚上看戏”,宽松的民主氛围,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大跃进”的后果和责任,如何评价“三面红旗”等重大话题。受大会鼓舞,1962年春夏,全国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但不久,局势再变,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七千人大会及会后产生的认识上分岐,成为后来“文革”发生的一个远因。本书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而、深入、详细地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和曲折的全过程,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以及对各省委、县委负责人的情况,都有详细分析。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
-
斯人不在陈远《斯人不在》中所选择的人物,大都命运多舛,这么说,也许不是那么确切,但是至少,在他们身边后的历史,他们被遮蔽了。与定些人物的命运相映成趣的是,《斯人不在》中所选取的文章,没有哪篇是陈义甚高,也没有哪篇有什么微言大义。学者们最初爬梳这些人物的出发点是什么样的情形我不得而知,但是就我而言,选编一本这样的书,除了个人的兴趣之外,那就是取消文字上的遮蔽,回到历史的本初。在这些比较原始的故事里,如果说还要什么道理,那就是:我们只能是自己的道德法官。
-
航海秘史(英)约恩·哈丁(John Harding)著;任静,孙旻等译“西方体育畅销书译丛”以它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及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西方各国读者的喜爱,现已出版24种体育项目的图书;分别以大家熟知的这24种体育项目命名,介绍了该项体育运动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历史。丛书中每本的作者不是体育专家,就是资深体育记者或体育专栏作家。每种图书一经出版,便立即畅销欧美,并被译成十数种文字,远播海内外。地球是一个大多数陆地被海洋覆盖的星球。自远古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不断向海洋挺进,探索和发现海洋的秘密,寻找通往未知陆地的通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认识自己所依附生存这个星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向海洋挺进的过程。这种人类的航海探险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和认识世界的本能。而这种本能一旦同人类文明的发展融合到一起,人类航海史的新时期就喷薄而出了。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各个民族都在自己可达到的范围内开展向周边地区特别是进入海洋的各种探险活动。埃及人为寻找香料,曾乘简易的木船沿非洲南下,一直绕非洲一圈回到红海。希腊人曾沿大西洋北上,将中华文明传播到西非各地。到了地理大发现时期,人们才知道,地球是圆的,海洋是一个整体,驾船从欧洲前往亚洲不仅可以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而且也可以穿过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北极点位于北冰洋的海洋中,南极洲是一块完整的大陆……这些航海探险造就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白令、库克……他们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综观航海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那些名垂史册的航海家之外,无数不知名的航海者同样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搏击海洋,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探索海洋的秘密,谱写了一篇篇鲜为人知但却足以令后人景仰的感人事迹。为了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呈现给读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航海事件中精选了10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航海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展示了海洋的神秘和可怕。其中有壮志未酬的悲哀,有血与火的洗礼,有生与死的抉择,有永远的未解之谜……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威力,从而激发起征服自然和探索未解之谜的勇气。曾有一位佚名的航海者面对海洋的挑战时说过:“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希望读者在读过这本书后,产生同样的人生信念。本书是世界著名航海探险纪实作家〔英〕约恩•哈丁(JohnHarding)的力作。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热销,作者也因此跻身于世界畅销书作家之列。
-
第二次宣言王小平著本书阐明了未来决定现在。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识未来、应对未来、驾驭未来。在作者笔下,未来是如此引人入胜。她用生动的笔触揭示了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文化发展趋势、未来人类发展趋势,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将如何把握这些未来趋势,更好地选择学业、职业、事业,更好地选择生活模式和人生模式。这既是一部造就未来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财富奥秘书,又是一部最能使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教科书,更是一部即将对人类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旷世奇书。全书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揭示了美妙动人的“中华梦”,并把它转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试图为人类远离战争、根除恐怖、为开万世太平寻求一条新路。书中信息量极大,内涵深邃,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内容涉及中外科技史、中外历史、人类学、生命科学、美学、文学、未来学、经济学、政治学、现代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让你享受一场“智慧与知识的盛宴”。同时,富于哲理的深刻分析,宏观与微观的巧妙结合,新锐的观点和绝妙的奇想,必将开阔你的视野,扩大你的胸襟,震撼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想象,对你的思维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启迪。《第二次宣言》——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书!新学年开始了,你的孩子升级了;新技术突破了,你的电脑升级了;新时代来临了,你的头脑升级了吗?最大的监狱是头脑的监狱,人是观念的囚徒。一切的解放当从解放观念始,一切的革命当从观念革命始。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的杜拉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软件、速度革命,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第二次宣言》将在中国和世界引发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
万物简史(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著;严维明,陈邕译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而且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起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宇宙万事万物和万千生命比以前有更多的了解,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这位小读者将他父亲的这一想法告诉了作者。作者感到非常高兴,在他看来,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本书2003年5月在美国出版后。连续数十周高居《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排行榜最前列,荣登亚马逊网站2003年长十大畅销书列,在年度科学类图书排行榜中,本书更是勇夺桂冠。2004年初,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03年度最佳科学著作之一。2004年6月,又一举夺得了由英国皇家会颁发的世界最著名的产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Aventis)奖。
-
走近食人部落李冰编译为什么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世界上的一些原始丛林、千年洞穴中还存在着茹毛饮血、猎人首级的食人族?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吃人行为的背后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探险队深入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美洲大陆探寻食人部落的历险经历,为人们揭开了“吃人生番”吃人之谜。李冰,199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社专刊编辑、杂志社编辑。1994年至今,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曾多次在报刊好作品评选中获奖。深入蛮荒世界的禁地,与食人生番共进晚餐!本书共有一百多幅精美的图片,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欣赏,使读者消除阅读疲倦。精美的图片,精致的彩色印刷让你一目了然,具有资料性、收藏性和观赏性。内文准确、通俗易懂、练达的行文,让你的阅读轻松愉悦。详尽的图说,准确地概述了图片所呈示的故事。
-
探访北极张继民著远征南极大陆,置身北极雪原,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环行柴达木盆地……由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编撰的科学探秘图文丛书《历险天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套分别名为《聚焦南极》《探访北极》《穿越峡谷》《扫描西部》的图文丛书,由近700幅照片、约20万字构成。在本套丛书的许多章节中,无助的惊险贯穿始终:南极冰区遇到特大雪崩,险些船毁人亡;乘着小飞机,不情愿地多次擦着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山尖飞行;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讨厌的旱蚂蟥除了让人紧张还要让人付出血的代价……情,且无限的激情淋漓挥洒:枯枝树下,大漠人的婚礼同样有歌有舞,只是新娘为何藏而不露?南极的企鹅温文尔雅、憨态可掬。不过这些家伙要是呆劲上来,也会让你哭笑不得;碰到北极熊怎么办?喊叫、扔衣服、推上子弹开枪,“北极须知”给你出招……另外,出于青少年的求知需要,科普更是贯穿丛书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