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导论卷吕变庭本书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的发展历史过程入手,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并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总体特征进行了新的学术审视和反思。此外,为了较客观和全面展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面貌,本书还着重考察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总体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并对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进行了学术评价,探析其在中华科技文明辉煌中的历史贡献,以期为当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
贫铀国际行动中心贫铀教育项目组 著;贾珺 译本书是由联合国国际行动中心组织举办的一次专题会议报告集整理而成,收录了来自世界各国包括科学家、医疗工作者、法律专家、政策专家、平民大众等各方面代表在内的各界人士的专业文章,主要针对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使用贫铀武器的案例,揭露其对各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与此同时,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禁止其使用,并呼吁在全球范围内予以抵制和废除,呼吁人类的沟通交流与和平共处。
-
科学技术史辑要 2曲安京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R》《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经过专家组遴选推荐,以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推荐等不同形式,收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度优秀论文,旨在全面呈现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交流与合作。《BR》
-
科学技术史辑要 1曲安京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R》《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经过专家组遴选推荐,以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推荐等不同形式,收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度优秀论文,旨在全面呈现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交流与合作。《BR》
-
代谢视阈下的低碳城市管理陈绍晴暂缺简介...
-
产业与科技史研究 第十辑武力本书收入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的专题论文、书评等共10篇。内容包括新型举国体制研究专栏文章3篇,涉及新中国举国体制演变研究报告、举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的构建、中国举国体制的新旧之辨;理论思考栏目文章1篇,分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术传统与新探索;案例研究栏目文章3篇,涉及全面抗战时期后方国营小型钢铁企业研究、技术史视野中的中法马江之战评析、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和解放区钢铁材料的生产及供给;国际比较栏目文章2篇,涉及日本安川电机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研究、英国煤气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书评1篇,简评《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生成与演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产业与科技史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资料丰富,论理有据,颇具参考价值。
-
中子科学数据手册(法)阿尔贝-若泽·迪亚努等编;童欣,杨华译《中子科学数据手册:原书第二版》是一本涵盖中子产生、中子散射相关基础知识的口袋书籍,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中子知识体系,能够帮助读者更快迈入中子科学的大门。《中子科学数据手册:原书第二版》主要介绍了中子的散射长度,中子的基本相互作用,中子散射相关原理与实验技术基础,以及与中子源相关的中子产生、探测、屏蔽等相关内容。本《中子科学数据手册:原书第二版》同时列出了元素及其同位素的中子性质相关参数,便于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查阅。
-
管理决策沈强等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了系统论述,分别是研究工具与方法、个体决策、社会决策。本书从神经科学这一国际前沿的视角出发,对管理决策及其机制进行系统解读与分析。第一部分为研究工具与方法,主要介绍神经科学视角下管理决策使用到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脑电技术、眼动追踪技术及遗传学等知识的系统介绍和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在个体决策层面,介绍跨期决策、风险决策、动机、强化学习的内容;第三部分以社会决策为主题,主要讨论共情与决策、信任、公平、从众、社会折现等议题。
-
中国至2050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Dadao Lu 编As one of the eighteen field-specific reports comprising the comprehensive scope of the strategic general repor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is sub-report addresses long-range planning for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of reg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They each craft a roadmap for their sphere of development to 2050. In their entirety, the general and sub-group reports analyze the evolution and law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scribe the decisiv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predict that the world is on the eve of an impending S&T revolution, and call for China to be fully prepared for this new round of S&T advancement. Based on the detailed study of the demands on S&T innovation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reports draw a framework for eight basic and strategic system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 out Chings S&T roadmaps for the relevant eight basic and strategic systems in line with Chings reality, further detail S&T initiativ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provide S&T decision-makers with comprehensive consult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 innovation consistent with Chinas reality. Supported by illustrations and tables of data, the reports provide researchers,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entrepreneurs with guidance concern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49,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s the nation's highest academic institution in natural sciences. Its major responsibilities are to conduct research i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sciences, to undertake nationwide integrated surveys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vide the country with scientific data and consultations for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to undertake government- assigned projects with regard to key S&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nitiat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o promote Chinas high-tech enterprises through its active engagement in these areas.
-
布兵盆地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李大伟本书是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布兵盆地第四纪不同时期古人类生存环境进行研究的总结,包括对人科步氏巨猿、早期直立人、早期现代人、晚期现代人的研究。主要使用牙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手段,结合哺乳动物群组合分析、洞穴黏土矿物分析,以及考古年代学和类型学等多学科手段,重建布兵盆地第四纪古环境,并进一步讨论古环境变化与古人类演化关系,以及气候环境与古人类演化节点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吹风洞和么会洞遗址研究表明,更新世早期人科步氏巨猿和直立人生存时期的古环境较为温和,以森林环境为主,并没有出现大的气候突变事件。陆那洞遗址多学科研究表明,在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生活环境较为温和,适合古人类生存发展,有力反驳了关于距今100 ka~50 ka 东亚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并未出现早期现代人的理论。中山遗址多学科(牙釉质同位素、哺乳动物群、年代学等)研究表明,在低纬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栖息环境依然受到气候事件(YD 事件)影响,同时,晚期现代人对栖息环境突变快速响应,调整自身生存方式以应对栖息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