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许军,暴景阳,于彩霞 著《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水深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中的水位控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位控制的基本原理;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的传递技术;平均大潮高潮面的定义扩展、算法设计,海岸线定义的完善;传统水位改正方法的模型参数求解、时空规律、实施条件与评估方法;中国近海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的实施及实例分析;中国近海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在航海动态水位保障、遥感测量模式下的海岸线推算等应用中,水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例分析;基于GMT软件的潮汐图件制作、水位数据管理与计算及多站水位改正三种软件的功能、技术特点等。《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可供海洋、测量等领域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
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徐子蒙 著本书将长江经济带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流动变化特征,建立基于水源涵养空间流动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生态补偿核算模型,提出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建立跨行政区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合作提供新的视角。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探究到政策建议,让读者了解到生态补偿的巨大意义。本书并不是对于知识的简单介绍,而是在其中埋下了人类认知、知识进步、学科成长、应用发展的脉络,在知识点的介绍同时也让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
数字水深优化建模及滚动球处理技术研究董箭,彭认灿,张立华,贾帅东 等 著数字水深模型构建技术直接决定了舰船航行的安全性与真实海底地形的表达程度,是近年来海洋测绘和航海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字水深优化建模及滚动球处理技术研究》在系统梳理数字水深模型构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滚动球变换应用于数字水深模型的地形形态分析与控制中,对精确表达海底地形和保证舰船航行安全的数字水深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水深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我国标准化、规范化海底地形建模提供了参考借鉴,为海洋国土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地学研究及海战场环境建设、武器装备使用等提供了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持。《数字水深优化建模及滚动球处理技术研究》可供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航海和海洋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海洋测绘专业研究生课程教材使用。
-
从法律的视角看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张艳芳 著《从法律的视角看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内容主要包含:1)从丁文江自幼接受的良好中国传统教育以及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受到的正规、坚实的地质学教育入手,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丁文江在地层学,区域地质、地质图及其测量方法,矿床学、矿业及矿物,造山运动,工程地质方面的贡献;2)丁文江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在地质学的相关领域,如再版《徐霞客游记》,编制《申报》地图,编写《梁启超年谱长编》、《爨文丛刻》、再版《天工开物》等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3)总结丁文江在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贡献;4)对丁文江在地质学领域的贡献、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期间的贡献和他担任“淞沪总办”的历史事实进行评价。
-
羟基磷灰石基生物复合涂层研究曹丽云黄剑锋海国娟 等 著本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涉及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及其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结构表征等,阐明了水热电泳沉积法对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深入研究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书可供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地层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张雄华,徐亚东,喻建新,张木辉 著本教材是与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地层学教学配套的野外实习教材,是地层学野外教学实习的工具书。教材介绍了武汉周边蔡甸侏儒山、湖北黄石等地的多条野外地层教学路线,包含了地层学分支学科,如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事件地层学、旋回地层学中的野外典型现象,以及地层学野外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还根据野外具体现象安排了相应的野外作业及思考题。本教材旨在加深学生对地层学基本概念的感性认识,提高野外地层学实际工作能力,适合于地质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
-
地下水水文找水技术宋中华,田慧,李倩,王世正 等 著地下水(ground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及城市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该书介绍了多种寻找水文地下水资源的方法,包括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瞬变电磁法、核磁共振法、双频激发极化法、放射性氡气法、直流电法、综合物探法等找水方法。从基本原理、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仪器使用方法、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水文地下水找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西北地区大地构造环境与成矿王永和,高晓峰,孙吉明,王超,查显锋 等 著暂缺简介...
-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办公室 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年鉴2019》全面系统地反映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事业发展及重大活动的基本情况,重点反映学校党的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对外合作交流、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工作、事件、活动和所取得的经验、成果等,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职员工提供学校的基本文献、基本数据、新工作进展和经验,是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窗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年鉴自2012年起开始编写,每年一期。一、年鉴客观地记述2019年学校各领域、各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分特载、专题、学校概况、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术管理与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基本情况、财务与资产管理、办学支撑体系与保障服务、机构与干部、学校发布规范性文件、表彰与奖励、院士及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者、学校十大新闻、大事记、媒体地大等栏目。二、年鉴的内容表述有专文、条目、图片、附录等几种形式,以条目为主。年鉴主体内容按分类排列,分栏目、分目和条目。三、年鉴选题基本范围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及各个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信息,依实际情况,部分内容时间上有前后延伸。四、年鉴编委会确定年鉴编写框架体系,年鉴所刊内容由学校各二级单位负责撰稿,年鉴编辑部负责统稿。
-
煤层气开采增透理论薛东杰 著本书的主要内容,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三种不同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前方采动煤岩增透机理,其中主要包括假三轴应力状态下煤岩体变形理论模型。第三部分是保护层开采瓦斯卸压增透量化评价,其中主要包括相似模拟试验及沉降变形理论推导和上覆岩层裂隙拓展力学机理。第四部分是采动煤岩体渗透率分布规律与演化过程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体积应变-渗透率关系建模和采场变形-渗透率关系。第五部分是采动中煤应力-瓦斯渗流耦合试验研究。第六部分是采动岩体裂隙网络演化的逾渗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裂隙网络演化的逾渗机理研究和重正化群研究。第七部分是上覆岩层裂隙演化逾渗模型研究,主要包括采动裂隙宏观演化特征和逾渗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