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第八届固态相变国际会议论文集杨志刚、陈浩、尚成嘉、张文征、罗海文、[荷]斯布朗·范德·兹瓦格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固态相变国际会议”将于2022年6月27日至29日线上召开。日本金属学会、澳大利亚材料学会、韩国金属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作为此次会议的协办单位。 “固态相变国际会议”(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Inorganic Materials,会议英文简称:PTM Conferences)为国际固态相变领域极具**性和影响力的系列学术盛会,自1981年由美国Hubert I. Aaronson教授(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创立以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并形成了每五年在北美洲、欧洲、亚洲轮流举办的系列性国际会议,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 会议组委会共收到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国、法国、德国、印度、以色列、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挪威、秘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等24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的论文323篇,其中国外论文203篇。本次会议旨在为国际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同行提供一个科技交流平台,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将在云端汇聚,与各国参会者相互交流**技术成果和科研经验,研究和探讨世界固态相变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于钦军、王伟鹏《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第2版)》一书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于钦军主任医师组织数十位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共35章,100余万字,本书继承了第1版精炼、实用的特点,涉及心血管麻醉的各方面内容,包括术前准备和评估、术中监测和管理、心血管麻醉药理、不同病种心脏外科的麻醉处理、循环支持和重要器官(心、肺、肾和脑)保护、术后镇痛和管理等,同时本书对麻醉期间的安全性、手术室外的麻醉和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等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临床,非常适合麻醉科、心脏外科、ICU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临床工作时翻阅和参考。同时,本书在纸质图书的基础上还配套了关键章节的数字资源,读者在扫描封底刮刮卡激活后即可扫描前言中二维码观看学习。
-
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自1964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以来,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耦合特征,形成了对期刊、论文、学术机构、学者等相关的科学计量指标。2001年推出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对全球学术机构、学术论文、学者被引频次的前1%进行统计排行,形成了22个专业领域的高被引学术机构、高被引论文和高被引学者等指标,从多个维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学者学术影响力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评估。近年来,我国学术论文产出逐年提高,对我国学术期刊进行有效采集,对学术论文进行规范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中国知识链接数据库”,是推进我国学术论文开放共享和公益传播的基础,也是进行我国科技论文引文计量分析的前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2000年以来收录我国出版的学术期刊论文,囊括了我国出版的科技类和社科类学术期刊7000余种,累积论文5500余万篇,引文记录29500余万条,是目前最完备的中文期刊论文引文库。一方面提供信息检索与全文传递公益服务;另一方面形成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http://csci.istic. ac.cn)数据平台,成为我国基于期刊论文引文的检索评价工具。目前,基于引文进行文献情报计算、基于引证关系进行知识关联分析已成为科学监测和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为了科学地利用论文引文海量数据,遴选各学科高被引论文,合理测算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我们基于“中国知识链接数据库”,借助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数据平台,全面深化学科高被引分析,自2007年始,编制出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于2011年对学术论文数据按学科进行统计分析,以图谱、表格等方式展现,编制出版《中国高被引指数分析》,并于2012年最终形成按年编卷出版的系列《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2020》以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7000余种中、英文期刊(不包括少数民族语种期刊和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期刊)为统计源刊,经过对期刊引文数据的规范化处理,以高被引论文为基础,按期刊所属学科类别统计,从主题、期刊、作者、机构等多个角度分学科进行高影响力分析,全面展现各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情况。按学科领域反映高被引论文、高被引期刊、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机构、高被引国外期刊等,并利用共被引分析等方法,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论文主题关联分析,力求直观地展现领域内研究主题关联情况。
-
中子散射王哲中子散射技术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动态的重要手段。本书从基本物理原理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子散射的相关理论。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详解了中子散射方法在诸多体系中的应用,包括固体、液体、软物质、高分子、界面与薄膜,以及磁性材料。同时还介绍相关谱仪的原理,如衍射谱仪、小角散射谱仪、三轴谱仪、飞行时间谱仪、自旋回波谱仪、反射谱仪等。通过本书,读者可较为全面地理解中子散射的理论和应用,并快速进入相关科研的前沿。
-
科学教育研究手册[美] 诺曼·莱德曼,[美] 桑德拉·埃布尔 著,李秀菊 刘 晟 姚建欣 译《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一书阐述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如何为科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课程和教学法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本书论述了为什么科学教师需要了解他们所教学科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丰富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历史视角,本书向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揭示了科学知识的基础,科学与哲学、形而上学和数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与重大社会事件(包括欧洲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本书深入论述了关于建构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科学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学探究、价值观、教师教育等观点。20周年纪念版中新增了四个章节——启蒙传统,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与光合作用,科学、世界观和教育,科学的本质;本书还包括1,300篇参考文献,为该领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加] 伯纳德·莱特曼(Bernard Lightman) 著★加拿大约克大学科学史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伯纳德·莱特曼又一力作,全新中文版序 ★走进维多利亚时代作家、出版商和读者的世界,领略当时迷人的博物学与视觉文化 ★探索女性在科学写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女作家走上科普写作之路的原因 ★一项涵盖科学、宗教、性别、文学、出版和视觉文化等众多学术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科学》《伊希斯》《选择》《美国历史评论》《科学教育》等权威刊物联袂推荐 ★精装四色,起鼓工艺,70余幅生动精美插图 本书主题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科学传播,伯纳德·莱特曼探讨了30多位高产、有趣和颇具影响力的科学普及者。这项跨学科研究涵盖了科学、宗教、性别、文学、出版和视觉文化等众多学术领域,对科学知识的市场、宗教与科学的张力、科学职业化与文化权威的角逐、科学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意识、进化论的传播和争议等议题提出了全新见解。 要想了解成千上万大众科学读物背后的故事,本书将是必读之作…… 它开创性地复原了女性科学作家的生活、兴趣和面临的障碍。 ——《科学》(Science) 为19世纪英国大众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莱特曼这部著作是迄今为止对19世纪下半叶科学普及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我们对维多利亚时期大众科学的理解。 ——《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
十年山野路漫漫邓涛 著介绍作者在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期间在中国各地,尤其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组织参加的野外科学考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是世界上最年轻和**的高原,其巨大的动力和热力效应迫使亚洲大气环流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青藏高原的隆起及环境效应是当今国际地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追溯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过程,不同时代的地层和其中赋存的化石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焦点。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化石的广泛考察和发掘,在发现大量化石证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和所含的哺乳类和鱼类等化石,追溯了脊椎动物在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的演化模式,揭示了鱼类、哺乳类中一些重要类群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
金传达文集金传达 著本书收录了金传达先生多年来创作的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各类科普作品,主要内容包括星云万象、地球上的风、江淮晴雨、梦幻天空、自然地理、传世贤文、民间寿庆文化等,详细介绍了历法和气象基础知识、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分类、有趣的天气现象、江淮地区天气气候、节气物候和民俗文化等相关知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表现了作者对科普传播工作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对祖国大好河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突破吴茜,刘乙冰 编编者从科创访谈节目《未来邀请函》已开播的百余期节目中精选40期,再撷取这些节目的核心内容编写成本书,围绕大国重器、生命科学、元宇宙、未来能源、人工智能、世界首创等主题,以主持人和两位嘉宾层层推进的访谈形式,解读我国近些年来科技及产业界取得的重大成就。在解读该项前沿科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介绍产业发展的**动向,努力探究其改变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潜在方向。
-
高斯误差条件下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王鼎,唐涛,尹洁昕,杨宾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大数据科学”丛书著作。 全书系统阐述针对非线性观测模型的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侧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论证的严谨性,同时也强调应用性和可读性。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观测模型与方法,含有第Ⅰ、Ⅱ、Ⅲ类等式约束非线性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误差协方差矩阵秩亏损的非线性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第Ⅰ、Ⅱ、Ⅲ类伪线性观测模型的伪线性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第Ⅰ、Ⅱ类参数解耦合观测模型的参数解耦合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多类型参数交替迭代、蒙特卡罗重要性采样非线性小二乘估计理论与方法。针对每一类小二乘估计方法,从参数估计的角度进行描述,给出观测模型、参数估计优化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并且推导理论估计性能。书中含有大量实例和数值实验结果,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大数据科学”丛书涉及大数据理论、技术、产业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旨在帮助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产业界人士了解国内外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前沿进展,也可作教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