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
-
首饰艺术彭伟哲首饰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社会化的劳动过程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巩固,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首饰艺术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装饰项目、种类及造型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传统的美学教育侧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艺术技巧的磨练,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语境之下,有些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正面临挑战,并影响着人们既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如何学习首饰设计,如何设计有个性的首饰作品,如何使首饰设计与市场接轨,国外的首饰设计的理念是什么,首饰设计如何创新?这些一直都是作者思考并在解决的问题。
-
乐队协奏曲常平《乐队协奏曲:为民族管弦乐队而作》以广东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充分调动乐队各组乐器之间的彼此协作关系,注重风格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突出乐队高超的演奏技术,对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乐队协奏曲:为民族管弦乐队而作》作品于2006年获得由文化部主办的第12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暨国家文华奖民族管弦乐作品一等奖。
-
中外音乐史学对话吕钰秀《中外音乐史学对话:中国音乐史学术交流专题》主要内容包括欧洲音乐史与各国国家音乐史,先秦音乐:研究成果与问题性,20世纪以来中国古琴历史之回顾与思考,面对大明,我们的音乐史学研究做了什么?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分期的特殊性及复杂性,音乐研究的学术化转向——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等。
-
郭祖荣钢琴作品选郭祖荣《郭祖荣钢琴作品选(手稿影印版)》由郭祖荣先生手工誊写的乐谱直接扫描而成,这在国内外的钢琴曲谱出版界是相当罕见的,但对郭先生而言却是家常便饭——先前出版的《金色的秋天——郭祖荣室内乐作品选》(1999)、《郭祖荣交响曲集》(2012)、《郭祖荣交响曲选集》(2017)等乐谱都是手稿版。郭祖荣先生对待创作的态度极为认真,凡是他认为可以定稿的作品,必定一丝不苟地誊写一遍,且音符工整、排版清晰,完全不输给打谱软件制作而成的版本。《郭祖荣钢琴作品选(手稿影印版)》选入的作品几乎横跨了郭祖荣先生整个创作生涯——既有20岁那年的《随想曲》,也有耄耋之年写下的双钢琴合奏曲《山歌与小调》;而绝大多数作品则创作于1950-1961年之间。在郭祖荣先生年过九旬之际,该书不仅囊括了他钢琴作品的精华,更是对他漫长而成果丰硕的音乐创作生涯的纪念。
-
萧友梅画传张雄,黄旭东,陈琛《萧友梅画传》采取了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章节叙述性文字简略,图片说明文字尽可能详实的研究方法,力求达到以图叙史,以图证史,图文并茂,详略得当的效果。《萧友梅画传》通过萧友梅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手稿、文件、证书、书信、出版物乃至实物等的图片及其所相配的文字,生动展现出萧友梅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
-
中国传统民歌歌典陈川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古至今和人民生活密切相依,形影不离。所以,民歌是民间的歌,劳动人民的歌,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为适应劳动生活的需要、表现思想感情和抒写事实的歌。民歌之所以受欢迎不在于它有什么精湛的技巧,而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欢乐与痛苦,记述了各个民族和地区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是人民的心声,又是时代的镜子。它是人民集体创造的智慧,是一种世代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这门艺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世代相传,百唱不厌,长传不衰。《中国传统民歌歌典》所选歌曲是传统民歌中之精华,是历史传承的精品。这些民歌深受人民大众喜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歌歌典》不仅雅俗共赏,更是一本极具实用和收藏价值的书籍,是一本填补中国民歌空白的音乐工具书,也是音乐市场急需的民歌大典。一书在手:演唱者在书中能找到自己非常喜爱的各民族优秀歌曲;研究者在书中,可以领悟到各民族的民歌发展史,以及各民族民歌之间的传承关系和自身的独特魅力;创作者可根据《中国传统民歌歌典》提供的资料,写出56个民族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国传统民歌歌典》的价值是弘扬、传承中国民族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民歌歌典》的出版,可逐渐形成围绕该书旋转的文化产业链。
-
理性结构的多风格嬗变孙志鸿《理性结构的多风格嬗变:20世纪以来西方管弦乐赋格创作研究》课题研究赋格在20世纪以来西方管弦乐创作中的运用,总结这一独特的复调形式的创作技术规律、应用特征、表现功能以及风格的演变等,是目前国内一项深入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管弦乐赋格的课题。该课题对于提升我国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水平、完善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复调学科的教学理论体系,丰富这一体系的教学内容,以及推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繁荣新时代音乐文化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中提琴中国作品八首王昌海中提琴的音色极具魅力,在交响乐团中起着承上启下、平衡声部的重要作用。作为室内乐的内声部,中提琴也担任着四部和声里中音声部的重要角色。近代的中提琴独奏作品层出不穷,中提琴作为独奏的形式也是很多的。在我们国内,由于中提琴专业相比其他一些专业起步晚些,中国的中提琴作品不是很多,而为小提琴或大提琴改编的作品更多一些,如《渔舟唱晚》《夏夜》等。近些年来,我们的一些作曲家也给中提琴写过几部作品,如郭文景教授为中提琴作的《戏曲两折》等,但中国的中提琴作品还是缺少的。王昌海教授的《中提琴中国作品八首》对我们中国的中提琴曲目是种丰富。他基于多年积累的在教学及演奏中的经验,并结合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曲调,创作、改编了八首作品,丰富了中国的中提琴曲目。它们中的大部分曲调素材都是王昌海教授原创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该书内容丰富,曲调流畅优美,对中提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部《中提琴中国作品八首》的出版,对中提琴演奏者是个幸事,对中提琴专业的教学也是个贡献。
-
中央民族乐团节目单辑录1960-2020席强节目单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介绍一场演出内容的项目表和说明书,从功能上看,它对演出起到“向导”作用;从内容上看,它既体现了一台演出的整体风格,又展示出表演团体的品牌形象。每一张节目单都是历史!每一张节目单,都承载着艺术家们的精彩瞬间和中央民族乐团的集体鸣响!因此,我们从60年间的艺术档案中,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节目单并汇集成册,以重温艺术家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采,展现他们在中国文艺舞台上创作与表演的艺术历程。由于建团初期的资料极度匮乏,这一时期的内容几乎空白,成为《中央民族乐团节目单辑录1960-2020》编撰中的一个缺憾。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大量后期资料的搜集,整理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节目单,我们刊印在此,铭刻历史、展望未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中央民族乐团的发展再创辉煌!
-
音乐表现教学研究王朝霞《音乐表现教学研究》通过对中小学音乐表现教学现状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在戴维·埃里奥特(David J.Elliott,1948-)的音乐教育哲学及埃德温·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表现教学目标:学生“想表现,爱表现”“会表现”和“享受表现”,在教学中遵循成就原则、参与原则和融合原则。采用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经过两年初中音乐表现的实地教学,论证了表现教学的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是一本能为中小学音乐表现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