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
-
教授手稿李全民《教授手稿》以艺术家创作草图和随机勾勒草图为主,是原生态、不加修饰且具有一定艺术美感的草图,每张草图辅以少量注释性和启发性文字。本书收集李全民教授几十年艺术生涯中的创作草图300余幅,注重教授的代表作与手稿的对照,以及教授的点睛之评。
-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郝炎峰本书延续“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系列丛书,从清到民国,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史各个阶段的风貌,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书法史实物资料的汇编。内容不仅包括康乾时期因崇尚董其昌、赵孟頫而一度兴盛的馆阁体,更多的是以“清四家”为代表的翰苑正统嫡脉,不仅具有特殊的艺术之美,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中1300余位地方书家的作品均为首次面世,为各地方书法研究机构提供了大量的人物信息。精选的故宫藏清代帝后书法,历史信息丰富,为了解清代历史和帝后文化生活提供了依据。本项目图片清晰,还原度极高,首次呈现故宫博物院最全面、最精彩的清代书法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鉴赏和学习的价值。本书为书法编第26卷。
-
妫川文集 镜头里的日子乔雨本书收录作者纪实摄影作品294幅,跨越20年光阴,将30多个国家普通百姓的日子一一再现。语言有局限性而思想却没有。文字的边界就是人们认知的边界,而镜头却直面人生,让思想伸向远方。人们生活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沐浴着同样的阳光,走过同样的岁月,却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有过憧憬,潇洒过青春;一样忍受过痛苦与绝望,分享过快乐与成功。读过本书,或许你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些什么。
-
跨越边界的亚洲电影易莲媛“跨界电影”(crossover cinema),融合了生产、文本和接受三个层次的“跨越”。它描述这样一种电影形式:在概念化和制作阶段跨越了文化边界,在文本层面表现出一种混合的电影语法,并在传播和接受方面跨越了国别和区域。与“跨国电影”(transnational cinema)强调的本土文化输出和全球合作制片的模式不同,“crossover”一词隐含的“交叉、重叠”的词源学意义描述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即对地缘政治边界基于影像的反映、构建、干预和重新配置。这些影片往往融合了对殖民历史的反思、传统神话和文化的再阐释、对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反抗以及重塑世界秩序的欲望。“跨越边界的亚洲电影”,作为一种描述历史的方式,指引我们看到“边界”被拆除后的现实图景。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研究视角,其理论结构强调生产一消费的和美学一叙事的双重维度需要被同时考察和分析。本书聚焦曾经(中国香港电影)和目前(印度电影)在区域性市场上有一定优势地位的两个电影工业,从“跨界电影”的角度,探讨其发展脉络中的几个关键性侧面:概念、理论、早期形态、裂变过程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最后从中国电影的题材和类型上分析了其跨界的可能性。
-
渴望 圆梦解海龙30多年来,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纪实照片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被编入到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其中的《全校师生》照片被写入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编著的《世界摄影史》。时隔13年,摄影家解海龙和他的希望工程系列摄影作品再次呈现于纸面,《渴望·圆梦——希望工程摄影作品集》让经典影像再发新声,力图通过震撼的图片、有温度的文字、精心的编辑、国际化的设计、优质的印制,展现凝结着摄影家解海龙30余年心血的经典作品,让读者更多领略摄影的魅力。
-
古筝原创作品选Ⅱ祁瑶 主编本书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祁瑶主编继她创作出版的《古筝练习曲24首》《古筝视奏练习曲50首》《古筝五线谱视奏训练》等书后推出的第五部教材。《古筝原创作品选Ⅱ》该书收录的七部独奏作品均为祁瑶教授及其指导的古筝专业学生所创作,并附有演奏示范音频。几位学生在祁瑶教授的指导下在专业领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受邀国内外演出并多次获得大奖。七部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丰富,每部作品前附有演奏技法说明和诗情画意的简介文字,作品具有古今、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特点,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具有很高的演奏实用性和学习性。
-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朱迹钟怡,赵平,叶国祥,赵琳娣,蔡奎等入党誓词是成为预备党员后,在入党宣誓仪式上,需要宣读的誓词。《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都对党员的言行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作为一条写进了党章。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都重申了这一条。《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的党员,用篆刻的形式将党员誓词展示出来,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
-
颜真卿书大字麻姑仙坛记江吟大字《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今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称:所使拓本为横刻帖本,传宋时有原墨迹木刻本。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今已无原碑拓传世。传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据载,宋刻帖本就有张之洞、何子贞、端方、罗振玉藏本和戴熙、赵子谦跋本等数种,可见此刻帖传世情况的复杂。本书选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大字麻姑仙坛记宋拓本》为底本。
-
宋拓颜鲁公多宝塔碑江吟《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世称颜鲁公书,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回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致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本书选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拓颜真卿书多宝塔碑》为底本。
-
西藏素描崔炳元,崔程本书乐谱为大管与钢琴重奏谱,附大管分谱。篇幅不大,内含三首组曲。乐曲内容主要是对西藏自治区民俗生活及自然、人文风景的描绘,表达藏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以音乐的形式表现了西藏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情,对于国内外音乐人士了解西藏有特殊的价值。这部作品可听性很强,少数民族风格鲜明,目前我国自己创作的大管音乐作品很少,出版该作品增加该乐器的教学曲目,同时也可以提供舞台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