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张振龙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魏晋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而对魏晋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中古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主要从文献整理与文学关系的视角,对魏晋时期的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情况进行了系统而细致深入的研究。 章对魏晋时期文人典籍整理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二章探讨了魏晋文人文献整理的转型和发展;第三章阐述了魏晋文人文献整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第四章阐述了魏晋文人文学创作对文献整理的影响;第五章描述了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本书对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之间相互影响、推动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拓展了魏晋文学的研究领域。
-
最新网络小说佳作赏评聂庆璞本书共收评了63篇近年来较受观注的网络小说,分为现实篇、历史篇、幻想篇。现实篇指建基于现实生活,以当今生活场景为背景的作品。这里有警察的明察秋毫、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白衣天使的精诚奉献、娱乐明星的叱咤风云、打工仔的埋头苦干;这里有爱情的甜蜜、生活的艰辛,以及职场的尔虞我诈。历史篇指描摹历史、以古代或架空的朝代为背景的作品。这里有唐代的雄壮、宋代的图强、明代的无奈、清代的崛起、民国的战斗,以及一些少年英雄的励志故事。幻想篇指以想象方式建构异世界、异生活的作品。这里有不败的战神、永不放弃的少年、执掌天下的大帝、偷偷发育的大师兄、喜欢飙车的打 人、让人摸不清来路的诡秘之主……他们一个个本领高强,毁天灭地只需动一指头。
-
海南黎族文学研究石晓岩,陈小妹本书将黎族文学界定为以海南黎族作家为创作主体,体现黎族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的文学。本书包括黎族民间文学研究和黎族作家文学研究两部分,上编为黎族民间文学研究,下编为黎族作家文学研究。本书力求建立黎族文学研究的整体视野,将黎族民间文学研究与作家文学研究相结合,将整体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聚焦黎族文学主体性,关注黎族民族身份认同,凸显黎族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同情与理解之心,尽可能了解少数民族文学,避免无知导致的无视。
-
曹植与其作品的经典化研究王津作家作品的经典化是一个以本文(包含作家与作品)潜在经典性为起点的,经由读者发现、揭示而走向经典的阶段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作型读者的模仿学习有时是先于注、评、选等方式的 重要的经典化方式。作家其人、其文的经典化往往并不同步,且存在相互制约或促进的关系,但对经典大家而言,其人、其文的经典化 终会趋向统一。曹植融会其前文学传统而独创,其文学经由两晋、宋齐读者的创作接受而逐渐经典化,唐人的模拟、借鉴又进一步扩充了曹作经典系列《文选》《诗品》《文心雕龙》及唐代李善、五臣等对曹作经典性进行了不同程度、或隐或显的阐发,其观点多成为曹作经典的次生层,影响着后世读者的批评视野,而由于魏晋南北朝读者对曹植人格精神的相对忽略,曹植其人的经典化遭遇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唐代读者那里,其儒者之义终与其文统一起来,其中国文学史大家的地位方由此确立。
-
古代小说研究论丛王子成,秦川《古代小说研究论丛》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言小说研究论丛》之姊妹篇。本著中的四个板块,宏观上说,皆为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且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比较广泛,诸如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具体说来,古代小说与“江右文化”、古代小说与社会风习、《红楼梦》传播及其相关研究三个板块,其中大多数篇幅分别为江西省社联立项的三个课题的核心成果以及王子成博士论文中的内容,而“古代小说之文化史意义钩沉”纯系王子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中关于文化史讨论的内容,所以说这四个板块内部都具有明显的学术系统性,而板块与板块之问也有着一定的学术关联。这也是笔者要特地强调本著“不当以普通的论文集视之”的缘故。本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掘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社会功能”,以弘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以期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示和艺术上的陶冶,进而为当今的小说研究和小说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文学百年 都是人生杜光辉 著《都是人生》共收录《读书:对抗抛弃的坚盾》《感激苦难》《消失的乡村》等35篇散文。《都是人生》全书分为思睿篇、观通篇、桑梓篇、敦善篇、琼崖篇五辑,内容涵盖社会、历史、现实等多个领域。作者以一种沉实厚重的目光审视人生,情感独特,思想深刻,充满了朴素的人文主义关怀。
-
精读世说新语戴建业《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言行风貌的志人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珍品。但其文辞简略,如果不知相关背景,则十分难解。本书作者戴建业,研究《世说新语》三十年,本书即是他对于《世说新语》一书的精读精解,解读不仅结合历史背景还原了书中的轶闻趣事, 带读者领会了魏晋风度的神髓,领会了一个时代的狂放不羁、率真洒脱。
-
爱尔兰当代戏剧中的移民主题变迁向丁丁 著本书题为“爱尔兰当代戏剧中的移民主题变迁”,作者梳理了1964年至2012年的爱尔兰移民戏剧发展与变迁,以出走、流散、回归、流入四个移民戏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经线,同时以各时期的戏剧家及其剧本为纬线,勾勒出爱尔兰移民戏剧的多元面貌。
-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本书是中国新文学面面观,探索如何运用“整体观”的视角和“史的批评”方法来解释中国新文学与书写新文学史。全书分上下两编,共15篇文章。文章讨论的话题都联系着从五四到新时期的每一个历史环节。它们不是局部的、某一历史阶段的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新文学史的现象。上编“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提出“整体观”问题,旨在打通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建立“中国新文学”这门学科。下编“我们的学科”,收录关于学科建设和文学史编写的数篇论文。本书虽是已有著作的再修订,但作者对全书文字,包括引文和注释,又作了认真的校阅修改,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添加了引用文献与索引,以期 便于读者抓住相关研究的重点与脉络。本次修订版为作者期望的定本。
-
文化转场岳永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的加持下,这些非遗化后的“文化”,实现了从“小道”向“大道”的华丽转身。至少说,“雕虫小技”被提升到了与“大道”等量齐观的地位,民族、 情怀满满。然而,非遗化后的这些文化,正如加了配音的箫、笛,情趣迥别,情怀迥异。非遗也就面临着是否“再民俗化”,是否回归生活常态而与个体生命历程发生实在关联的问题。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 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是文化学者岳永逸教授多年来研究非遗文化的成果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