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集
-
不寻常的讲述洪丽霁本书 提出“ 态人物叙述者”的概念,具体是指一种特殊叙述者,它主要由智力、精神、心理、道德、形态、状貌等多个方面与正常态的人存在较大差异和区别,并且已经参与到故事进程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相对具体和形象化的人物来担任。本书主要针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引人注目的癫狂型、痴呆型、幽灵型和比拟型这四个 规形态的人物叙述者类型展开专门探讨和深入论析。这是在取法和借鉴 外学术界关于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叙事交流、非自然叙事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思考与探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它可以为人们分析、解读乃至审视、理解富有魅力和创造性的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一种新颖独特的思路、角度和方法。
-
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李永平,(荷)伊维德,(俄)白若思 等著《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为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17ZDA266)的关键成果。拟为海内外宝卷研究学者提供一种宝卷收藏研究的 参考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海外中国宝卷研究新成果”精选近些年具有前沿性的海外宝卷研究成果,从宏观的说唱文学史研究,到微观具体的海外汉学家研究个案,以点面结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呈现出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的 情况。下编“海外藏中国宝卷总目”收录近年调查海外收藏的宝卷目录,涵盖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东南亚(新加坡、越南)公私收藏600余种宝卷,是迄今为止 全面、 系统的海外藏宝卷目录。
-
对话与融合孙建光,李梓本成果通过对《尤利西斯》汉译的文献梳理,在具体研究中运用文化翻译理论、对话诗学、间性理论等理论,以《尤利西斯》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对《尤利西斯》汉译进行描述性研究。紧扣现代间性图式理论,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在理解文本对话、文化对话和主体对话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探讨原文本与译文文本、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作者、译者、赞助人、读者之间的对话与融合。在宏观的定性分析、交互式研究与经典译例阐释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实现对《尤利西斯》汉译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
-
爱尔兰文学民族认同研究吴庆军爱尔兰文学 诞生了叶芝、乔伊斯、贝克特等世界 作家,爱尔兰独特的历史和民族认同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突出而深刻的表现。本书融合当代民族认同理论,阐释爱尔兰文学对其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等要素的叙事建构,重点分析了盖尔语叙事以及历代盖尔语作家矢志不渝的文化自觉对爱尔兰民族认同的传承意义;特别关注英爱文学的形成以及爱尔兰文学民族认同的开放性等问题。此外,本书将爱尔兰流散文学纳入研究,阐释当代爱尔兰民族认同的 化主题,同时在理论上,阐述了爱尔兰文学民族认同的非本质主义建构以及后现代叙事建构,拓展了爱尔兰文学民族认同研究视野,丰富了民族认同研究范式。
-
岁月如歌周永战著暂缺简介...
-
增补诗词读写笔记王铁麟 著本书是在先后出版的《中国诗词》(2001;该书及书后所附“中国诗词”多媒体课件于2004年获评选一等奖,以该书为教材的“诗词基础”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中国诗词(修订版)》(2004)、《诗词读写笔记》(2015)三个相延续版本的基础上,再次增补修订而成的第四版。本书志在普及传统诗词。内容分三大部分,分别从格律音韵、文学鉴赏和创作继承的角度,引导读者进入诗词的研创领域。 部分“格律与形式”中关于近体诗律的演绎、归纳法突破旧有教学途径,简明易行,极为可贵。第二部分“原典与解读”以文学史为序,以6章、280首作品的篇幅,讲述诗词的艺术特征,揭示其创作规律与内涵,其中不乏作者对人对诗的独特见解。第三部分“传承与新作”点评了42首当代诗词爱好者的作品。书后附诗韵和词韵常用字表,便于读者检索。
-
洱源这两年黄金贤本书为“洱源这两年”的 年即 本,计划出版两本。本书成稿于上海交通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洱源县背景之下,写作于作者挂职洱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工作期间,以洱源工作为主线,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真实记录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各篇目独立成文并以时间推移串联。书中记叙了作者克服困难扎根洱源的心路过程和在洱源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交大帮扶洱源的各种实事工程和人物,如孔南海、王欣泽、提水工程、抗击泥石流灾害,也有社会各界关心支援的洱源的各种行动,不仅描绘了洱源的山水风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 展现了交大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本书情节生动、语言风趣,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也为乡村振兴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
茅盾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中国茅盾研究会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关注茅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涉及对茅盾研究史料的整理发掘和茅盾文艺思想、文艺批评等问题的纵深研究,体现了近年来茅盾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本书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 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弘扬了茅盾先生心怀天下,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
-
杜诗学通史 辽金元明编綦维《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主编、多人撰写,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六册,系统梳理自唐迄今、涵盖中外、长达1300年的杜诗学发展历程,探讨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杜甫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本书由綦维执笔,内容大体围绕杜诗学著作,依次论“现存元代杜诗学著作”、“元代散佚杜诗学文献”、“现存明代杜诗全注本”、“现存明代杜律注本”、“明代散佚杜诗学文献”等,又按专题设立“金人论杜”、“元人论杜”、“明人论杜”、“元曲与元诗中的杜甫形象”等章节,还对元好问、方回、胡应麟等重要人物进行个案研究。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对辽金元明杜诗学史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
观念的撞击《中国设计现场》编委会 编本书汇集了30多组活跃在建筑、室内、时尚、产品、平面设计等领域设计师们的最新作品,编著者独辟蹊径,以“提问”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当下的设计现场,问题围绕视觉经验与实体经验、个人与社群、工作室与工厂、地方与世界四个方面,希望在外界的不确定、混乱与偶然中架起一条钢索,找寻出路并开辟蹊径。参与回答的设计师们从各自的思想与实践出发,展开属于他们的回应。本书是在上海当代艺术艺术博物馆(PSA)举办的“观念的撞击:中国设计现场2022”的展览图册,共包括四个单元,以精美的版式、高质量的图片、多种文本形式展示了“中国设计”的样貌、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