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基础教育评论刘铁芳 主编《中国基础教育评论(第1辑)》主要刊发人文社科领域研究者关于当下基础教育问题的思想性随笔、可读性较强的论文、以及其他教育人文笔谈作品,侧重思想性。致力于对诸种教育问题的踏实、细腻的言说与评论,以及真实教育生话的立体的记录,为思考教育问题和表达教育思想提供一种富于人文情怀、弘扬理性精神共论丛。
-
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辛治洋 著《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基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民范式的研究》认为道德理性有三个层次:自然层次、原则层次和实践层次,道德判断可以区分为四种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视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断的上述特征,在道德判断的过程申促进主体的道德理性发展。三层次的道德教育虽然在现实中存在,但却忽视了主体的道德理性的运用和发展,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公共理性作为道德理性的主要内涵,并由此产生分层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教育。不失为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解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的各种策略都忽视了主体道德理性的发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体的道德理性实际上存在三个层次:自然层次、原则层次和实践层次。主体的道德理性是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不同的道德判断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视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断的上述特征,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促进主体的道德理性发展。自然概念本身的丰富内涵为从哲学自然到道德自然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与途径。从“天命”、“天道”、“天理”到“天演”的转换进程,改变了道德的自然展现方式,但却一直在论证着道德的自然正确性。在道德的自然判断过程中,道德理性一直面临着信仰对自身的挑战。道德教育只有处理好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难舍关系,道德理性才能自然而然地在主体身上形成。如果说自然为道德的存在价值与运用提供了终极依据,那么美好生活则为道德提供了次极的理由和范本。而道德的原则性存在又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道德先后出现了君子、系统、天理、契约等四种判断范式。在不同的道德判断范式中,道德理性努力实现和谐的人际秩序和主体德性之间的沟通与统一。道德教育惟有从这两者之间的和谐一致着眼,道德理性才具有外合于理、内合于性的生长空间。
-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年鉴2009-2010本社 编《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年鉴(2009-2010)》收录了2009年至2010年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作品及教学纲要、理论课程等内容,具体包括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理论、重新诠释中国建筑文化、建筑体系整合、GIS基础与应用、西方当代建筑思潮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课题组 著《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是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的重大成果,课题组最终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本系列丛书:(1)《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战略研究报告》;(2)《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标准及规范汇编》本系列丛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体现在:(1)原创性的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实证研究;(2)首创性的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标准汇编;(3)前瞻性的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其学术价值在于构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应用价值在于成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
中央民族大学年鉴2000任中夏,刀波,王伟 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年鉴2000》内容包括: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思想政治工作、“三讲”教育工作、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全校学生情况、国际交流情况等。
-
改革创新发展第二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编《改革 创新发展:第2集(套装上下册)》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各类文章约260篇。上册主要内容为人才培养总体设计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下册主要内容为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其中包括数学类、物理类、化学化工类、生物心理学类、地矿海洋环境类、机械能源动力类、电子电气计算机类、建筑材料力学类,以及行业特色类。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的风云变迁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编写《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的风云变迁》从众多校史资料中考证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采访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中走出的杰出人物,介绍了现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馆中的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师生的工作现状。读者对象:清华大学在校师生,清华大学校友,清华等著名高校历史关注者。
-
百年医学同济人吴孟超,吴在德 主编本书概述了100年来我国医学事业发展中的同济和同济人。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德文医学堂起,至2007年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同济和同济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在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学事业骨干人才。本书分篇对“百年同济医学史略”、“百年同济医学人物”,以及“学科发展与贡献”作了客观的记录。展望未来,同济人将秉承“同舟共济”的光荣传统,继续为祖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书适合于同济校友、在校师生以及医学教育史研究者阅读。
-
名人眼中的老清华李凌已 编著百年风雨中的百年清华带给我们太多美丽而悲壮的故事.我们向往着这座充满神秘的殿堂,我们追寻着先贤的足迹.他们是一群科学的巨人。他们是一群思想的巨人,他们从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走来.他们坚守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为我们树起了理想的航标。这里是每一位学子都渴望走进的神圣殿堂,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清丽之音在这座殿堂间悠扬回转。这里是经历百年风雨的学府。九州华夏。万千英才的光辉人生从这里起步。这里有着朱自清的月下荷塘.这里有着王国维拖着长辫子的身影。这里有闻一多吟唱着的《七子之歌》这里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支柱的清华大学。
-
北大故事李凌已 编著北大有属于自己的传奇。可是要为北大的传奇做出完整的定义。却显得十分困难。因为你翻拣不出一个固定的词。对那段美丽悲壮的岁月,做出确切的描摹。所以,我们只能退居一隅。为大家奉上一篇篇凝结岁月的文字。是嗟叹、还是神伤。留待您细细地“品尝”。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有这样一所大学,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执著地想着,坦然地活着。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与风趣。重读那所大学。重读那些人物。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重新变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