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女教育研究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 著本书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为依据,全面展现了中国流动儿童的基本状况和教育状况,深入解读了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流动现状及其特点,系统分析了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同时,在全面把握国内外随迂子女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多元比较析了相关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并基于中国的国情,对随迁子女的流动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判断,针对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对策建议。
-
现代大学后勤管理理论与实践黎玫高 主编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参加2010年7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的交流论文集,通过对近几年反映人大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文章和实践总结进行汇编,将人大后勤的管理模式、改革经验、实践思考介绍给全国高校后勤同行,供大家参考和指正。本书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这些作者本身就是人大后勤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平时都承担着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探索,能形成这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成果实属不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一兵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陈建立、副总经理王永胜、赵淑慧及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秋荣等也参与了部分文章的讨论、修改和完善。
-
台湾百所名校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 编《台湾百所名校》选取了在台湾排名靠前的百所大学,全景式地介绍了这些学校的情况,既可让大陆学子了解台湾高校的资源与特色,也可帮助大陆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台湾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况。大力发展两岸教育交流,是不断改善两岸关系、增进两岸共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前驱性内容。教育是最公开公正、利人利己,也是最无争议、拥有最大公约数的交流活动。台湾宝岛临海靠山,自然环境优美,人文风情热情可爱:而台湾教育极具多元特色,师资教学专业严谨。《台湾百所名校》对于推动两岸的教育交流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9袁振国 主编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如何得以顺利成长,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当前正值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关键日寸期,我们是否能够创设适宜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是否能够创设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并通过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改革乃至社会发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书不仅梳理了创新人才成长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且从国际视野分析了国外创新人才成长的相关政策和成功经验,从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两个方面对我国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走向作了较为深刻全面的探讨。
-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周光礼 等著《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遵循中层理论的研究进路,以U/H大学为个案,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理论解释,建立了一个开拓性的理论模式,用于解释博士培养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首先从宏观制度变迁角度梳理了中国博士教育的百年历史,继而对U/H大学博士质量进行了深度描写,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U/H大学博士培养质量问题。《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通过数据和图表反映了中国博士培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一本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而进行深度分析的院校研究著作。
-
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冯文广 主编本成果共分十章内容,第一章对四川省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作了整体性的简要描述和分析,第二章至第十章就四川省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领导体制、办学定位、教育教学与评估、融资模式及校园文化建设、与省属公办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之对比以及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从实践及理论两个层面总结了四川省独立学院发展的经验,并对四川省独立学院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成果采用了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成果采用文献法获得我国关于独立学院变化、分布情况、与母体关系、办学机制以及管理模式等文献资料和原始数据。另一方面,课题组通过对教育厅主要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访谈,获得关于独立学院文献资料外的个性教育思想和理论;通过与省内数个独立学院的领导班子的座谈,获得非常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大大充实了本项目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不同类别的独立学院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了本研究的实证性。
-
名校春秋马联芳 著作者擅长用历史的眼光叙写名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名校春秋》中不仅有经过作者披沙沥金的办学掌故、轶闻趣事,更有理性眼光的独到见解。各个名校优良的教育资源、厚重古朴的学校文化,乃至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都在作者散文化的笔下娓娓道来。
-
当代中国农民办学研究吴渊 著吴渊同学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围绕宣村小学20世纪60年代创办以来的历史,收集了大量乡村文书,包括各种计划、年报、帐册、礼单、名册、发票、发言稿、工程书、决算书、工资单、工作笔记、会议记录以及相关政府公文、报刊资料,做了大量采访,并整理成谈话记录。论文详细叙述了宣村小学的创办经过,交代了这所学校在本世纪初停办之前大约40年时间的办学历程,揭示了在国家统一政策行为之下农民含辛茹苦、节衣缩食的办学情形,介绍了宣村小学的历任公办和民办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集体化时代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小学普及教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作出巨大奉献的典型。这个典型,不仅是集体化时期的一份个案,而且在这个时代具有普遍的意义,是这个时代中国农村教育的真实写照。随着农民办学时代的结束,目前大批农村小学已经被撤并,多数已经湮灭,历史资料流失,本文是在这样的时刻被及时挖掘出来的一桩鲜活的历史事件。随着时代的演变,它的意义和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
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丛立新,郭华 主编“课程与教学论”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自觉关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马叙伦与民国教育界林辉锋 著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学术平台。科研实力颇为雄厚,在学术界声誉卓著。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希冀在促进北师大历史学科更好发展的同时,为学术界和全社会贡献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学术力作。这些作品或为专题著作,或为论文结集,但内在的探索精神始终如一。当然,作为探索丛书,特别是以中青年学者作品为主的学术丛书,不成熟乃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学界同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