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会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理论基储功能特点、历史发展以继承改革;采用系统论方法建构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和调节评估方法为主体的方法论体系;概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教育者的修养提高方法。书中有机融入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遗产,我党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评析、借鉴了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有关方法,并吸收了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了许多适应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兼顾了科学性与思想性、时代性和民族、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党建等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教师心理卫生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著台湾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出版。
-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 编有史以来,人类文明薪火便赖教育传承。教育对于造就良好的国民素质,进而立国兴邦,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在今日知识经济的时势之下,高等教育事业更是责无旁贷地担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可谓任重而道远。值此世纪之交,回望来路,不胜感慨:丛书所选介的高校,无一不是筚路蓝缕,历尽曲折,而仍积极向上,与民族同命运,与国家共兴亡;在改革开放20余年后的今天,步入了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栋梁,科教兴国的生力军。我国正在走着前无古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这些著名高校继往开来,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立于世界之林而发奋努力,为中华崛起再立新功。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与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这套“中国著名高校丛书”倡扬科教兴国,沟通各方信息,于高等教育事业有功,于社会发展有益。念此,作序以为勉励。
-
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本社 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事实上已经成为各民族之间通用的语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对于发展和繁荣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民族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汉语课教学必须从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切实加强学生读、听、说、写、译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国内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所学汉语课的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汉语课程标准》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课《汉语》而编制的。它参照了国家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的内容,并结合了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它对于民族学生系统进行汉语教学,使民族学生具备初、中等汉语水平,毕业后为就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都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汉语课程标准》按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划分三个个等级标准和三个教学阶段,依据国家汉语水平初、中级标准和相关等级大纲内容,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适用于不同学制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学。民族地区在使用本《汉语课程标准》时,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
班级教育管理学林冬桂,张华,黄玉华编著实践表明,班级集体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基本环境;班级集体中的学习交往、相互关系和集体意识是影响和作用于集体每一个成员的重要教育因素。因为,“集体以个人意识可以直接感觉得到的形式再现整体社会制度所固有的本质特征和特点”。这就是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等种种关系,无不通过班级集体这一中介,作用于每个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毫无疑义,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必须致力于班级教育的优化和班级学生集体的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生活,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教育集体。这也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保证和落实德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
-
婴幼儿十万个怎么办谈亦文编本书讲述了玩具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如何为婴幼儿选择玩具,如何指导孩子玩玩具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
-
中国教育类别与结构的研究金一鸣主编暂缺简介...
-
教育法制纵横谈朱源星著暂缺简介...
-
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袁振国著是强调英才教育,还是强调大众教育,也就是说,是以培养少数优秀人才为教育的核心,还是以培养广大的适龄儿童和青年为教育的核心,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都会碰到的问题,而制定相关政策的背后理论问题则是教育的平等与益的问题。教育的平等与效益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是困扰着教育理论界的一个基本问题。教育平等是人类的理想,缩小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平等是人们一直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但平等与效益经常是一对矛盾,强调了教育的平等则可能降低教育的效益,强调了教育的效益,则可能牺牲教育的平等。教育效益与教育平等能否并重,甚至相辅相成?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有怎样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怎样处理这两者的关系,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处理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关系?本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回顾和思考。
-
百川归海董泽芳,沈百福著《百川归海》包括教育分流的历史发展、教育分流的客观依据、教育分流的模式构建、教育分流的运行机制等十一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