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实施的个案研究卢立涛 著本书在理清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四所个案学校评估历程的深入描述,剖析了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现实环境下实施的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在既有的教育生态下我国发展性学校评价实施和推广的条件对策。
-
经济独立与生活变迁张明武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教师的经济生活地位,是他们创造性教学活动赖以实现的必要社会条件。《经济独立与生活变迁: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生活状况研究》通过认真梳理民国武汉教师薪俸发展的进程、特点和影响,探寻了近代教师薪俸制度的近代化走向,也为当前我国教师工资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不仅弥补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的不足,而且拓展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开展教育生活史研究,将教育史研究引向一个较深的层次。其既有学术上的研究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
西方大学的共同治理吴慧平 著《西方大学的共同治理》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对西方治理理论展开系统的研究。不仅停留在概念的辨析与理论体系的建构,而且还详细地介绍治理理论对国外高等教育变革实践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外高等教育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实施的变革举措,尤其要详细介绍西方大学开展共同治理的各种情形,来为治理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借鉴与适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佐证,从而让中国大学治理变革从理论上和实践层面上铺展开来,让“治理理论”这朵异域之花在中国大地粲然绽放。本书由吴慧平著。
-
走过五年王亚龙 等编2007年2月,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下沙学校全面合作,以推进下沙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双方合作满五年之际,上海市下沙学校对五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走过五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与上海下沙学校合作成果总结》是其总结成果的结集,分为“诊断,重谋学校课程蓝图”“切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共建,探索教研结对模式”“对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四个部分,可供中小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
中国数学课程研究30年李善良,宁连华,宋晓平 主编本书是对1978~2011年这30多年中国数学课程论研究的全面回顾、梳理和思考。内容涉及数学课程论的内容、制约数学课程发展的因素、数学课程结构、数学课程目标设计、数学课程内容选择、数学课程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程评价、数学课程比较等专题。本书采用历史分析与分类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数学课程论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同时结合一般课程论以及国际上的研究情况,对每一专题的研究进行反思,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本书集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硕士,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数学教师培训的辅助教材。
-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易社强 著 , 饶佳荣 译《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全书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生动叙述了联大到昆明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西南联大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该书的出版,势必会令广大读者注目与着迷。
-
蕴藏在文物中的教育刘晓 编著文化企业家刘晓同志,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二十年如一日,搜集抢救了一批铭刻着中华民族教育足迹的文物,编纂成《蕴藏在文物里的教育》一书。作者从状元文化的视角来折影我国古代教育的文化内涵,力求揭示文化发展的规律,引导人们对文化的发展进行理性思考。作者在文物中找到了新的教育史料,让文物说话,理清了一些教育史研究中难以把握的内容,与教育思想、制度层面的研究相互印证,弥补了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这是教育文物收藏的一个开端,也是较为系统地研究教育文物的一个开端。
-
心与教育一起走毛远飞 著2010年9月7日,响应广东省教育厅的号召,受中山市教育局和学校的委派,笔者很荣幸地成为省“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中的一员,走进郁南县开始了充实而又愉快的支教学习生涯。一年来,本人不忘使命、务实奉献、勤奋乐学、积极开展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做了一些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每天认真记录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对“教育理想”的“思想”;有对学校教育的“思考”,有对教育教学日常2r-作的“反思”;有对学习方法中的“思维”技巧的深入探究与实践;还有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就像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做一个教育的旅行者,尽情欣赏教育的风景。
-
中央民族大学年鉴马文喜,曲木铁西 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女子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演化研究杜祥培 著为了总结中国女子大学办学经验和规律,发现中国女子大学办学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更好地促进当今中国女子大学健康发展,对中国女子大学办学思想和实践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者以社会性别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为支持理论,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课题研究。为此,研究者根据办学主体、办学时期、办学特性三素合一原则,将从l891年到现在一共经历了l20年的中国女子大学,划分为四个办学历史形态。即清末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女子大学、清末民国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新者开办的国人自立女子大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开办的革命化女子大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多主体开办的市场化女子大学。研究者发现,受时代背景和主体办学宗旨的深刻影响,每个办学形态的中国女子大学,在办学思想、办学实践、办学特色、办学功能等方面,形成了差异化办学特征。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女子大学形成了权力配置教育资源制度将其分割为前后两个办学时代,每个时代开办所数总在4-5所这个均值上波动,经济和社会越发达地区拥有女子大学数量越多,越凸现政治目的其办学存续时限越短,办学类型不同其数量占比不同,办学文化多样化等外在的办学演变规律;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女子大学形成了如下内在办学特质规律: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女性主体意识作为自己的重要教育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性施教的教育法则、选择特色办学模式,才能保证自身在高等教育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女子性别教育规律;必须将素质教育与性别教育结合,并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培育女性素质的第Z-课堂的女性素质教育规律;要达到强国智民和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教育目的,国家必须把女子大学当作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来建设,女子大学也应将女子培养成高级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在培养女性高级人才过程中必须采取因性施教的教学措施的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教育规律;将女子大学办成培养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确立自养、自知、自强的女学教育宗旨,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兴趣组织教学,在培养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女生的问题处理能力的人文主义女性教育规律。从中国女子大学四个历史办学形态来看,尤其从最后一个办学形态来看,当今中国女子大学办学面临两类问题:一类是面临的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生存与发展危机、办学层次较低、忽视养成教育等内部问题,这是女子大学的内在办学缺陷;另一类是面临的招生压力、就业压力、师资队伍建设压力等外部问题,这是社会变化尤其是教育市场给女子大学带来的外部压力。对于当今中国女子大学而言,需要吸历史教训,采取健全女子大学教育体系结构、提高办学存续时限、提高办学层次、持之以恒地开展养成教育等策略,才能克服内在办学缺陷;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根据用人市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大力发展女子特色教育等策略,才能保证自身在当代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办成在国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