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李瑞峰,郭大,辛贤 著《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及政策建议》得到教育部教育财务管理研究课题项目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特此感谢。《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及政策建议》历时两年,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林万龙、刘晓昀、江文涛、张树颜、汪海波和余康同志都积极参与了课题的研究。
-
中国大学教育史刘少雪 著中国本有大学,但近现代大学不是从中国古代大学演变过来的,而是伴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西方近现代大学的模仿和移植。本书以中国大学的建立、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为线索,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学现代化和本土化的曲折历程,揭示了近现代大学制度之形成与国家政治制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再现了中国大学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救民的一种重要举措、其最大目的是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需要而不是像西方大学所立志追求的以研究高深学问为目的的历史真实。全书既注意到中国大学建设和发展中不同类型——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及教会大学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也注意到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反映大学发展中的客观实际问题。本书资料丰富,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科教报国50年-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文集鹿明 主编《科技报国50年》为中卷创建一流大学的法宝:“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科大与我,科大精神之我见,解读科大精神的核心等内容。
-
省部共建高校战略发展研究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 编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批高水平大学正在形成,对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教育部决定与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兵团)共建一所地方高校,同时,为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教育部还分别与陕西、吉林、湖南、江西四省签署了共同重点支持延安大学、延边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的协议。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共建高校的快速发展,成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引领带动区域高等教育水平提高,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支撑地方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它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是在中央、地方各方主体积极推进地方高等学校建设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它的建设思想和发展理念,会引导更多的地方高校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地方高校“和“怎样建设这样一所地方高校”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不断总结省部共建地方工作的经验,系统构建和不断深化共建工作的理论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省部共建相关工作体制、机制,而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地方高校的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中国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研究孟庆瑜 著《中国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研究》共分五章。导论重点探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三项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第一章介绍了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三章对中国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督导检查制度进行深入剖析,第四章介绍了美、法、日三个发达国家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发展和建设的现状,第五章就三项保障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义务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强力推行义务教育,然而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却并非一帆风顺,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深厚教育传统的国度里,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会变得如此艰难?问题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制度原因。
-
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左兵 著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高校在生存与发展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成功的发展经验表明,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是学校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例如,成立于1891年的斯坦福大学,到19世纪20年代初还鲜为人知,但在1946年特曼教授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后,选择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三个学科作为突破口,经过努力,布赫教授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斯坦福大学也因此步人世界名牌大学的行列。“香港科大现象”也是如此,建校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通过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以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取得了国际科学界瞩目的成果,大大提升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此外,像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生物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原子物理、人类学,康乃尔大学的农业科学、饭店管理,加州理工大学的航空学、应用物理,牛津大学的神学、古典文学等都颇具特色。上述高校也都因为这些学科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而闻名于世。因此,把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对学科建设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
-
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朱晓刚 著大学课程居于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教育的“心脏”,大学教育目的、思想、观念、宗旨等都要反映到大学课程之中来。只要对大学教育进行研究,就不能不涉及大学课程,大学课程研究因而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朱晓刚博士将这一领域作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具有相当的学术勇气和学术探索精神。目前关于我国大学课程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大学课程历史发展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和大学史(含大学校史)等研究成果中。二是关于我国大学课程思想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学科建设研究成果,以及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为解决高等教育课程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相关研究中。目前,大学课程思想对大学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学课程思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尝试对不同的大学课程思想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释,但主要集中在课程制度和课程内容方面,而对大学课程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强势的文化惯习缺少充分估计和客观的历史分析。朱晓刚博士的《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和建构》一书,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我国大学课程思想,弥补了大学课程思想研究的缺憾。
-
中国教育科研报告曾天山,刘立德 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研究程样国,刘德才 主编三十年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开创到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日益彰显出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中国人民发展的脚步不仅从国内踏向了国外,而且从地球跨出了征服外太空的第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成为当代中国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今后,在改革开放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
苏州大学年鉴朱秀林 主编,苏州大学档案馆 编《苏州大学年鉴2008》的编写体例、格式现《苏州大学年鉴2007》基本相同,记载的内容是2007年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所有数据截止时间为2007年12月31曰。《苏州大学年鉴2008》对上一年“党群、行政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及直属单位干部名单”的编排方法作了些调整,各院系的干部不再分党政系统而是以院系为单位编排;在“教学质量与学科实力”一栏中增加了如下内容:苏州大学2007年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