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教育·大师谈蔡元培,陶行知 著《中国教育·大师谈》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论等多方面,对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和收录,指出教育不仅是自身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论述了教育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本书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面思考人生的镜子,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教育情况的良好选本。
-
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吴向东 著当今的孩子生活在数字技术与产品随处可见的社会环境中,这一代被称为“数字土著”的儿童的心智模式已与“数字移民”的成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与家长如何随着“数字土著”融入到以数字技术为生活基础的环境中,并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科学教育,以培养孩子的“二十一世纪技能”,成为当今国际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热点。 本书作者从一位长期从事数字化科学教育的实践者的视角,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提出观点,认为科学教育的灵魂是探求事实,对如何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技术探求事实、形成科学解释等做了引人入胜的阐述。还探讨了当今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些核心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他提出的科学课程设计模型和鸢尾花(IRIS)数字化探究学习模式,提供了经典的案例作为学习的参考,为当代科学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这是一本适合教师、家长及学生阅读的科学普及读物。
-
教育的挑战熊丙奇 著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巨大的挑战。《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作者熊丙奇结合对中国教育的现 实观察,对教育面对的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 策略。《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是作者继《大学有问题》、《 体制迷墙》、《教育熊视》、《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走出一个 时代的教育困惑》之后,又一本直面教育现实的著作,可供教育研究者, 教育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人士阅读。
-
性权与性别平等方刚 著开明、开放、负责任的性教育: ◆ 是一种关爱生命的教育;◆ 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 是一种行为选择的教育;◆ 是一种发扬人性的教育。 全书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讲中国性教育的现状与学校性教育的责任;第二部分介绍了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学校性教育的方式;第四、五、六部分分别讲解小学、中学、大学的性教育课程设计与评议;第七部分以问答的形式解答来自教师、家长和学生和困惑和疑问。 这是一本开放的性教育的指导书。 理念上,本书立足于被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性教育中最重要的性人权与社会性别平等理论;实践上,本书是从大量教学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的教学理论。 本书谋篇布局上看似以各级学校教师为读者对象,但家长一样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当孩子离开学校的时候,家长可以拿着这本书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 学校,体制上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阶段。本书没有将幼儿园部分单列出来,但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性教育问题,可以在第四部分“小学性教育”以及第七部分“来自家长的性教育提问”中找到。对于条件成熟的幼儿园,完全可以结合这两部分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性教育课,甚至可以直接把小学性教育的一些课程搬到幼儿园中讲。 从小学到大学跨度非常大,为什么要放在同一本书中?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不同基础的学校和教师可以相应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情况的性教育内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性教育基础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的积累和价值观也不同。所以,有的中学老师可能只愿意讲本书小学性教育的内容;有的大学老师只能接受本书中关于中学性教育的内容;但同样会有一些中学的教师愿意讲本书涉及的大学生性教育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说,本书关于大、中、小学课程的设计,只是一种建议,不是不可变通的。教师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相对自由地选择教学内容。这其实显示了我们的灵活性。 总之,本书具有指导性,但并不高高在上。作者希望和教师们一起努力,在中国当前国情中一步步地推进理念先进、方法正确的性教育。
-
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 著“中国教育怎么了?中国教育怎么办?”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超越教育而言教育”,内心深处始终情系教育。《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即为其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全书首辑历陈作者参与中国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展示“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次辑进一步提炼“真正的教师”坚守的韧性与智慧。作者长期对中国教育保持清醒的思考与批判,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
-
中国教育观察朱永新 著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了今天,是耶?非耶?难以一言以蔽之。这些年,作者通过调研、会议、讲演、支教等各种形式,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从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台北薇阁、苏州十中这样的名校,到延安老区、贵州山区的农村学校。这样的行走,让他知道,中国如此之大,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订都必须因地制宜,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应该是政府教育政策制订的主要出发点。这样的行走,也让他发现,尽管我们的教育有许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线干部、校长、老师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量。作者叹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
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舒新城 编《中华史料丛刊: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所称之“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系指我国仿行西洋教育制度之全体而言,时间断自同治初元至民国十五年。自同治初元设同文馆,至今已六十余年,其间经过之教育事迹甚多,势不能一一追溯原委,罗列无遗,故只择其较重大者录入。
-
思想者言王入辉 等著《思想者言:中国大学管理问题》是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处辉教授有关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结集。内容分为六个方面:感悟与思考,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评议与研究,高校建设与发展,高校与社会问题解读,比较教育研究。 《思想者言:中国大学管理问题》内容丰富、研究深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了解我国高校管理现状,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
走过五年王亚龙 等编2007年2月,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下沙学校全面合作,以推进下沙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双方合作满五年之际,上海市下沙学校对五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走过五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与上海下沙学校合作成果总结》是其总结成果的结集,分为“诊断,重谋学校课程蓝图”“切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共建,探索教研结对模式”“对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四个部分,可供中小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
中国数学课程研究30年李善良,宁连华,宋晓平 主编本书是对1978~2011年这30多年中国数学课程论研究的全面回顾、梳理和思考。内容涉及数学课程论的内容、制约数学课程发展的因素、数学课程结构、数学课程目标设计、数学课程内容选择、数学课程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程评价、数学课程比较等专题。本书采用历史分析与分类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数学课程论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同时结合一般课程论以及国际上的研究情况,对每一专题的研究进行反思,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本书集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硕士,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数学教师培训的辅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