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主编进入21世纪新时代,我们的祖国继续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中共十七大会议之后,文化界响应号召,正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热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令我们振奋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教育史学科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为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作出自己的奉献,努力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的创新。由于近年来学术界涌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作者对一些历史问题也有新的体会,教学工作中又积累了新的经验,所以现在综合吸纳这些新东西,对《中国教育史》教材再作一次修订是适时的。《中国教育史》是主要面向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材。自出版之后,许多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师资培训、学位课程先后采用本教材。为满足教学需要,第一版印刷8次,第二版印刷19次,累计印刷27次,印数271600册。
-
回顾和展望卢铁城 主编,唐朝纪,赵德武 副主编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于2008年11月28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了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回顾和展望”的学术年会。出席年会的有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单位代表、个人会员和部分征文作者共160余名专家、学者。年会收到论文275篇,经组织专家遴选,确定了161篇作为年会书面交流论文。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教研究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发挥高教研究在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作用,我们特将年会入选论文编辑成《回顾和展望——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书,供我省教育厅各位领导和高校领导、教师及高教研究工作者参考。从1978年l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的30年,是中国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高等教育界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事业发展为主题,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依靠广大干部和教师,开拓创新、努力进取、艰苦奋斗,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从高等教育大省迈向高等教育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欢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的光辉成就与成功经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四川高教战线全体同志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高教强省而拼搏奋斗。在2008年省高教学会学术年会上,来自我省各高校的代表围绕改革开放30年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年会相关论文有对理论的探索,也有经验的总结,相信会为广大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视角,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次年会的举办和年会论文集的出版是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具有重大纪念意义。
-
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张传燧 著《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采用“教育流派-代表人物-生平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影响”的结构主线,重点介绍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影响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各个主要流派及每个流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与相关实践,再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洋务革新家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维新改良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变科举兴学校”教育思想,民主革命家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大职业主义”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乡村教育家晏阳初、梁漱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农教育”思想,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幼儿园“活教育”思想。《解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对希望了解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规范性与流畅性的近作,可供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中小学教师阅读。
-
新观察胡卫,张继玺 主编《新观察:中国教育热点透视2008》基于谷歌、百度等网络媒体和报刊等平面媒体的无数次搜索,力图描绘出一幅2008年度中国教育的“清明上河图”,呈现出中国教育在这一年的现状与变迁、热点与视角。
-
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曹文孙 主编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恢复法学教育30周年。回顾30年来的中国法学教育大事,总结新时期法学教育历程,对于中国法学教育的下一步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有鉴于此,我们决定编写一部近30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在内容选择上,这部大事记以高等法学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类型与层次的法学教育;在编写体例上,按照编年的方式,以月份为基础编写,每年附以年度综述。共收集、编写大事1000余件,50余万字,分为法学教育法规、法学教育政策、法学教育机构、法学教育人物、法学教育活动等几大部分。所有事件均按年度进行编号,文后附有分类索引,按年度一事件编号排列,以便读者检索查阅。法学教育与国家法制进步、法学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除了纯粹的法学教育大事外,我们还收录了法制进步与法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事件。
-
读懂中国高中陈刚,陆惠芳 主编《读懂中国》是适应当代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而编写出版的。中华文化经典浩瀚如海,这部读本以独特的编辑视角,科学地选取最基本最精要的呈献给读者。它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穿梭古今,中小学读者定会乐于亲近,欣然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提升人的素质,陶冶人的品格,赋予人一种内在的大气与高贵。中小学生潜下心来阅读这部读本,坚持数年,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厚度与高度,享受到茁壮成长的快乐。
-
中国教育史陈青之 著教育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但只将以上所举的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情形,原原本本,按照时代先后,叙述一个明白,还不足以完了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第一,在于说明历代教育制度及学说之变迁的原因;第二,在于比较各时代、各地方的教育之异同与升降;第三,则在于阐发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及统治阶级对于教育之如何利用;第四,尤在于以客观的态度批评历代教育之得失,并标明其特异之点。能够将以上所提示的种种方面,作一个有系统的叙述,以备今后研究教育者应取何种途径的一个南针,方可以成就一部教育史。 本书分期介绍了上自唐虞下迄民国我国各时期的教育概况、教育制度、教育家及其学说,共65章。该书于1934年7月完成,经王世杰、胡适、郑振铎、蔡元培等学者审定,曾作为《大学丛书》之一。在众多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中,被公认为是民国以后影响最大、学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
上海圣约翰大学徐以骅 主编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年)是我国最著名和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圣约翰大学以英文教学而著称于世,并且在引入现代西方学科(如新闻学、工商管理学)、学制(如选科制、考试名誉制)和校园活动(如大学体育运动、英文学生刊物、校友会)等方面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许多先例。在其存在的73年历史中,圣约翰大学先后培养了近万名学生,其中不乏商界巨子、学界泰斗、政界领袖、医界精英和教会名牧,被誉为中国现代工商和外交人才的摇篮,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学术研究的视角对圣约翰大学的发展历程、学校特色、办学模式及历史遗产等,作一概要的叙述;下编则主要为校友文章,是直接当事人对该校方方面面的历史回眸和生动追忆。《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还配有200余幅圣约翰大学历史、校园建筑及其有关人物的图片,以期读者能对这所著名教会高等学府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
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滕星,张俊豪 主编教育人类学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欧洲德国、奥地利等国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在文化教育人类学流派中,又可以划分为主要由人类学家组成的教育人类学理论学派和以教育学家组成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学派。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学派主要注重于从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性和可能性出发,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中的教育人类学学派,继承了英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概念与田野工作方法,并用其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学派则从英美文化人类学那里继承了“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并将其与美国的土特产——美国社会民族理论相结合来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最初目标是为了捍卫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长远目标是想通过教育改革构建一个不分族群、社会阶层、性别、年龄、身体与智力差异的、乌托邦似的国家与全球多元文化社会。
-
改革开放30年四川教育回顾与展望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 编该书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教育系统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党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办好四川教育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该书对于认真总结四川教育的成绩与经验,推进四川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