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就是服务华长慧 等著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是当今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教育体系的建立将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由外在指令型向内在需求型转变。《教育就是服务:宁波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分析教育的服务属性论、高等教育的服务职能论、教育经济一体化理论,从纵向的历史梳理与横向的国际比较中论证了教育就是服务。书中设计了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组织制度模型;构筑了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内容框架;最后探讨了政府管理行为创新的议题,认为政府应从规划体制引领、投入体制引领、办学体制引领、评价机制引领等方面推动区域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教育就是服务:宁波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力图探索一种关于我国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科学理论,是一部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具有全新意义的研究区域教育的著作。当然,其意蕴所及是呼唤整个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
-
教育展望·14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 编,华东师范大学 译暂缺简介...
-
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包海芹 著《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研究的是我国国家学科基地政策的扩散问题。国家学科基地主要指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并获得迅速扩展的一种重要现象。《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从政策扩散现象出发,对国家学科基地政策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梳理,并结合制度主义理论对这种国家级学科基地政策的形成、特点及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可以为教育决策部门进一步改进学科基地政策提供参考和帮助。
-
河北书院史吴洪成,刘园园 等著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一块独具风格的瑰宝,在漫长的千年历史中,书院为中国历史上教育的发展繁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书院教育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书院教育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
社会变革与语言教育朱红梅 著英语是全球性语言和“地球村”事实上的“普通话”。作为世界通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社会变革与语言教育:民国时期学校英语教育研究》以民国时期的学校英语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当时的社会教育改革为背景,从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人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英语人才、英语人才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民国时期学校英语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成就及不足之处。总结了民国时期学校英语教育从传授语言知识到培养语言技能、再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功能的演变历程,阐述了这一时期英语教育功能从英语教学到育人、从育人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两次飞跃。《社会变革与语言教育:民国时期学校英语教育研究》对当前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拓展了教育史的研究领域。本书由朱红梅著。
-
中国经验夏巍峰 主编《中国经验——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行业精英对话录》集纳的“中国经验”,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极其珍贵的。它是本土的、符合中国特殊环境的经验,更是我们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在八年创造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在国际化日益成为潮流的今天,在中国已经为各国教育机构所瞩目的今天,这些经验对世界远程教育发展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
沉默的权威丛立新 著探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织机构教研室的性质、历史与现状、基本职能、以及与教研室工作相关的各种社会、教育因素,并对教研室的历史使命和未来发展作出深刻的理论思考。
-
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李明华 著提出“消费者无知定律”,市场的基点从买-卖转变为买-认证-卖。教育市场无例外,本书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农民工的教育市场。农民工教育有私人和公共需求,一亿人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的是以大专层次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育,私人需求虽然大,但属于教育市场的“贫矿”,需要国家战略来保证农民工教育的消费达到公共利益极大化的水平。建立覆盖工业区农民工聚居区的以学习中心为基点的社区性开放大学,这是一个教育的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分离的模式。需要一个多元和多层次的教育认证体系,包括国家主导的元认证,以使这个系统发出的认证信号清晰、强度高、成本低。
-
中国女子大学办学思想与实践演化研究杜祥培 著为了总结中国女子大学办学经验和规律,发现中国女子大学办学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更好地促进当今中国女子大学健康发展,对中国女子大学办学思想和实践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者以社会性别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为支持理论,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课题研究。为此,研究者根据办学主体、办学时期、办学特性三素合一原则,将从l891年到现在一共经历了l20年的中国女子大学,划分为四个办学历史形态。即清末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女子大学、清末民国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新者开办的国人自立女子大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开办的革命化女子大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多主体开办的市场化女子大学。研究者发现,受时代背景和主体办学宗旨的深刻影响,每个办学形态的中国女子大学,在办学思想、办学实践、办学特色、办学功能等方面,形成了差异化办学特征。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女子大学形成了权力配置教育资源制度将其分割为前后两个办学时代,每个时代开办所数总在4-5所这个均值上波动,经济和社会越发达地区拥有女子大学数量越多,越凸现政治目的其办学存续时限越短,办学类型不同其数量占比不同,办学文化多样化等外在的办学演变规律;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女子大学形成了如下内在办学特质规律: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女性主体意识作为自己的重要教育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性施教的教育法则、选择特色办学模式,才能保证自身在高等教育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女子性别教育规律;必须将素质教育与性别教育结合,并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培育女性素质的第Z-课堂的女性素质教育规律;要达到强国智民和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教育目的,国家必须把女子大学当作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来建设,女子大学也应将女子培养成高级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在培养女性高级人才过程中必须采取因性施教的教学措施的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教育规律;将女子大学办成培养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确立自养、自知、自强的女学教育宗旨,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兴趣组织教学,在培养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女生的问题处理能力的人文主义女性教育规律。从中国女子大学四个历史办学形态来看,尤其从最后一个办学形态来看,当今中国女子大学办学面临两类问题:一类是面临的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生存与发展危机、办学层次较低、忽视养成教育等内部问题,这是女子大学的内在办学缺陷;另一类是面临的招生压力、就业压力、师资队伍建设压力等外部问题,这是社会变化尤其是教育市场给女子大学带来的外部压力。对于当今中国女子大学而言,需要吸历史教训,采取健全女子大学教育体系结构、提高办学存续时限、提高办学层次、持之以恒地开展养成教育等策略,才能克服内在办学缺陷;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根据用人市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大力发展女子特色教育等策略,才能保证自身在当代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办成在国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大学。
-
pen项目在中国曲学利 主编本书详细介绍了进入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网络组织PEN-internaitional项目(PostsecondaryEducation Nerwork International :For Student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进入中国并发展多所院校成为组织成员的过程,并具体介绍了PEN项目组织在推进中国聋人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取得的成效。本书还通过中国国内领先的几所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介绍各自办学和教学的研究成果,来自学校教学,管理一线的一些干部,教师深入研究有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残健融合等问题,把近10年中国聋人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供从事残疾人教育的同行们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