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图画书教室姜晓燕本书以主题单元编排,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由10个课例组成,各课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该书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和进度保持一致,能帮助老师们走进绘本课程,开展绘本教学,拓展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这本书中的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创造,发挥他们最大的创造力。
-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精选30例王哼 主编课题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注重过程研究,加强团队合作,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幼儿健康和谐成长,促进园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鉴于此,本书精选了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30例,为一线幼儿教师提供课题研究学习模板,厘清课题研究思路,让幼儿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可以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
造梦课堂周益民《造梦课堂:创意语文13节》收录了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老师的13节课堂实录,包括诗歌、童话、神话等,展示了周益民的诗意母语课堂。这些案例是周益民老师针对不同文本教学的课堂实录,集中呈现和阐释了他的“诗化语文”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自我标榜的旗帜,而是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是老师和学生心灵的对话。这些诗意与审美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对语言形式化和空洞化的批判,也是对语文教学抽象化和狭隘经验化的批判。此外,每篇课堂实录之后,都附有专家、学者的精彩评论,相信会给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以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
师者之道任勇《师者之道——给教师的50个叮嘱》系作者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来的切身感悟,以“师者之道”为主线,从“做有生命情怀的教育”“做有理性思辨的教育”“做有诗意追求的教育”三个维度,给出教师专业发展的50个建议。这些建议围绕课程、课堂、德育等教育要素,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智慧,以深入浅出的笔触,给广大教师朋友理性而又不乏深情的叮嘱。
-
追寻教育突破之道孙民云本书是《追寻对的教育方式》一书的姊妹篇,系作者从教30年来积淀的教育成果,以“追寻教育突破之道”为主线,结合其当教师、校长、教育局领导等不同阶段的经历,描摹了一个教育实践者的读、行、言。上卷“读之道:走向更高处”记录了帮助作者走向更高处的那些经典好书;中卷“行之道:拥抱变化,走向未来”介绍了作者从教30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案例;下卷“言之道:让教育真正发生”精选了教学、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教育讲演文章。本书呼吁教师以及教育领导者多读书、多行走、多思考,不断追寻教育突破之道,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创见。
-
整合性变革黄红波《整合性变革:特色学科的内在生长》在整合性变革的视域下,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紧扣学校培养具有“健美、雅美、慧美、弘美”的“四美”少年的育人目标,打造“醇美语文、慧美数学、臻美英语、灵动音乐、健美体育、缤纷美术、神奇科学、活力信息”特色学科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增长,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品质。
-
新时代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培育研究马寒,郭红彦本书以我国农业劳动力供需变化为切入点,以新时代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培育为研究对象,对其重大意义、存在的问题、政策支持和推进策略进行系统解析。
-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词汇与阅读发展研究刘洋《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词汇与阅读发展研究》,是中国儿童语言研究中心阅读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儿童母语的学习和认知发展密切联系,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是体验世界和认知发展的过程。具身认知提供了看待语言习得的不同视角:将人身体和情感等方面的经验也作为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为对具身认知的哲学基础与主要理论、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具身认知视角下的二语表征和习得、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语言学习理论、具身语言学习的实现方式、具身学习对儿童词汇习得的影响、具身学习对儿童阅读学习的影响、影响具身学习的因素、具身认知对儿童二语学习和教学的启示几方面的论述。
-
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郑宇红 等《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聚焦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有关传统节日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对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和课程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为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设计思路与指导策略,帮助教师与时代同频共振,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心中根植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
-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唐雪梅,陈媛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将生涯的概念统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内容包括自我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准备、价值观澄清、生涯决策、生涯发展等等,时间由幼儿到成人,涵盖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为了推动生涯规划的教育,国家颁布了系列文件。本书为老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手册,引导学生对内进行自我探索,对外进行环境探索,帮助孩子不仅关注眼前学业的发展,而且面向未来,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培养他们的幸福感知,培养孩子如何去建立自己的梦想,“帮助想走自己路的孩子,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