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李泽厚论教育李泽厚 著,杨斌 编李泽厚的教育思想扎根于其哲学观(人类学本体论)、美学观(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思想史观(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批判借鉴了马克思、康德、皮亚杰、杜威等人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立美育人”的教育美学思想。李泽厚认为,教育之美的前提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美的根源在遵循规律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美学是教育最高的一种境界。提出“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审美教育在于合规律合目的的实践”“教育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心理建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发展”等振聋发聩的观点。科技的进步,要求重新定位教育的功能,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李泽厚的教育思想必将更加得到重视。
-
STEM与创新思维李德威正确有效地实施 STEM 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两者都被认为是21 世纪重要的技能。本书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创新思维培养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并附有新加坡和中国的案例,对有效实施 STEM 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乡村教师社会生活的代际研究王成龙本书运用田野调查方法,采用生命历程和代际比较的视角,探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乡村教师生命经验的影响,揭示民办教师转正教师、中师生教师以及新生代教乡村教师这三代乡村教师的社会生活代际变迁,主要关注他们在职前生命历程、教育教学、婚恋家庭、社会交往、文化生活等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特征。
-
读文与读图王帅本书从语言文字本体与图像本体的视角审视个体求知,旨在阐释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如何因知识生产技术、知识传递媒介的演进而产生量变与质变,集中探讨了新兴信息技术如何渗入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场域,又如何导致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被重新界定。同时,本书还对个体求知演进史进行了剖析,从中可以窥见个体求知的来龙去脉。本书基于传统求知与信息技术时代求知的相互对照,从“主动索求”与“被动接受”这两个维度,分析了以语言文字为主因和以图像为主因的个体求知的特点与演化,对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教育形塑机制及其具体实施进行了“形而上”的阐释,既关涉个体求知基本理论,也关涉知识教育的具体现象。在信息技术时代,视知觉成为其他知觉的引领者,个体无不处于“看”与“被看”之中,视觉经验即个体的观看史。图像的普适性在不断增强,正以前所未有的效能建构个体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像资源才能避免被排斥于各类求知机遇之外。然而,图像的文化教化功能也变得日趋复杂化。图像误用也容易导致非真实化机制盛行、复制泛滥、狂欢无度与理性放逐。从形而上的角度审视图像,既跟上读图时代的节奏与脉动,又对其负性效应保持警醒,成为必需。基于这种认知,本书对图像的类型、价值进行细分,将图像及其内蕴的认知逻辑视为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的基础性要素,重点关注图像对个体认知建构、图像对知识教育的重大影响,从图像文化与图像技术的角度对个体求知困境和知识教育变革做出诊断;将图像从语言文字辅助品、网络时髦因素、移动虚拟空间社交工具,转换为相对独立的知识论和知识教育核心要素,试图构建服务于个体求知和知识教育的图像认知逻辑与图像认识论体系。
-
设计思维工具箱 让学生学会创新闫寒冰本丛书包括小学3-6年级STEM教材(分上下册)8册,每册计划18课时,另外配套一本《设计思维工具箱·让学生学会创新》指导手册,共9册。除《设计思维工具箱·让学生学会创新》这本教材外,其他教材内容分为发现的世界、创造的世界、数字的世界三大部分。本教材内容分为与其它STEM教材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专项理线索,整合为特色;学案做支持,项目为主导;设计思维先行,提供创新路径;小说工程融入,整合语文学科;材料来源生活,方便教师实施。
-
赋权性变革周玲《赋权性变革:提升学科领导力》包括“和美语文”“和智数学”“4I英语”“和真道法”“和创科学”“和韵音乐”“和趣美术”“和健体育”八个课程群建设方案,在课程设置中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自我赋能梁增红特级教师梁增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从在教育思辨中生长、在教育细节中修行、在教育阅读中明亮、在提升格局中突围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自我赋能的有效做法与成长经验。教师不能仅仅迷恋他人的成长,也应关注自身的成长,自我赋能恰恰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修炼,有助于教师实现职业生涯的蜕变。
-
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黄建初校本研修需要做在根基上,用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作为培育的根本。站在今天的门槛看研修,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追求。同理,教师也需要通过修炼融会贯通于核心素养。本书阐述了教师校本研修的目的、路径、方法和境界,分八章例述,简称“八条主张”。书中有研修目的——改善心智模式,有研修路径——好实践长出新观念、何以走向日常化、建立自己的山峰,有研修方法——培苗先培根、用观察打开课堂“黑箱”、用调查搜集证据,还有研修境界——心灵世界的宽广。书中涉及的观点和例证均为作者主持工作室或校本研修班培养 骨干教师的经验总结。本书将作者的经验与理论思辨呈现给教师,期望给教师个人研修和校本研修提供一种样例作为参考,给教育大厦添砖加瓦。
-
大数据时代下学科精准教学模式及其典型案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本书中,首先概述了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理论体系,提出大数据精准教学的核心要素,涉及大数据来源和个性化两大核心,以及精准教学的“目标精准”、“问题精准”和“干预精准”三大要素。大数据精准教学的价值取向则包括了走向人机协同、实现轻负高质的技术价值,强调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价值,秉承因材施教、追求极致发展的文化价值三类导向。大数据精准教学所具有的四大共性特征,即学情诊断全面化、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这些技术特征为大数据精准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支撑。大数据精准教学模式可以划分为教师的精准教和学生的精准学,本书结合案例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大数据精准教学过程框架由课前、课中和课后组成,课前采集数据,诊断学情,课中高效互动,即时反馈,课后学习分析,精准推送,借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与适应性的学习服务。
-
童味园课程马要青 主编《童味园课程:这里有最难忘的童年》具体展示了“跃动健康、绘声语言、和润社会、探秘科学、趣美艺术”五个幼儿园课程群建设,具体包括领域课程性质与理念、领域课程总体目标与年段目标、领域课程结构与设置、领域课程实施途径。每一章中都有典型教育案例与班本故事供一线幼儿园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