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立人以礼吴虎强书稿以“立人为礼”为主题,除绪论外,分为五章,从礼的缘起、内涵及现代转化,学校礼之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体系建构,学校礼之教育的实践过程及路径,学校礼之教育的实践及其成效、现代学校礼之教育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等方面,对礼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作出理论阐释和实践分析。书稿语言整体流畅,揭示了学校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不合“礼”的缺陷,指出了学校制度上需要改进的方向,并以丰富的具体案例启发学生、老师、家长运用“礼”以实......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佘远富,魏吉华全书分总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六个专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该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设置目的和内容要点,深刻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培养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核心能力与素养。
-
美国大学的正确打开方式乔·奥谢作者在本书中,就如何选择大学,以及如何在整个高等教育生涯中做好重要决策,展开详细论述。本书通过最新调研数据,向读者说明学生是如何成长的,并在书中介绍了美国各地的大学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设计的成功项目。本书包含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实用的评估准则,帮助读者从入学前和入学后的不同时段,给予科学指导。本书适合亟待留学的准大学生和家长,大学招生工作人员和高中辅导员,尤其是从事多元化素质教育的产学研人士,阅读参考。
-
赋能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赵建庆,王巧玲, 彭霞,袁艺轩 著本书以教yu部最新发布的2020年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实际案例详细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作为极其重要的“第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全面分析该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提炼并构建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所要求的思政元素七维度体系。然后以该体系为指导,从线下模式、SPOC模式以及O-AMAS有效教学模式,分别探索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融合的路径。鉴于高校图书馆教学工作的团队属性,从团队管理角度探索了信息素养教育中高效展开课程思政的路径,并研究了如何以思政元素七维度体系为指导,更好地帮助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最后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对“游戏化策略”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探索了通过剧本创作融合课程思政,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思政的路径。
-
走向反思学习张生虎本书阐发了反思学习主体的转变及其对应不同时代的变奏逻辑,并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课堂反思学习指导的实践性探索。反思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换到学生;从个体转换到社会群体;从专业学习主体走向基础教育学习主体;从知识及其演进逻辑的接受学习转向了人性人格(情感、认知、道德伦理和行为等)的全部整体参与的课堂反思学习。并针对传统及目前的课堂教学适应科学知识授受的单一目的观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对课堂反思学习的指导得以开展的教育理论前提进行了重构。.此外,还提出了教师在课堂情境下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的规则(内在结构、原则)、模式及其策略。课堂反思学习指导模式是“经验-元经验双螺旋结构”模式。本书结合经验学习的单环形式与转换学习的双环形式,依托心理监控结构中的“元认知”理论,并且汲取了“元经验”概念内涵(知情意的共同参与)祛除传统心理学中“元认知”概念的教学认知一维性,形成了一个复杂性理论视域下的课堂反思学习指导模式,还在基础教育课堂以焦点案例运用检验了其有效性。
-
教学学术王占军本书基于案例研究,收集了案例学科所在学院、学校的关于职称、考核、招聘等制度文件,对22位学科教师和6位学院管理者进行访谈,借助Nvivo11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探讨了教学与科研关系类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A类学科集中的研究型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研究型大学如何通过教学学术促进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结以及教学学术对教师教学观的影响机制。本书从案例出发,聚焦于冲A学科,从学科视角展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对A类学科集中的研究型大学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学与科研是如何通过教学学术联结起来的。
-
扩展现实探究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陆吉健本书结合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多模态自然交互的虚实融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已有的虚拟实验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了平面虚拟、立体虚拟、虚实融合等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机理和效应。首先,本书结合国内教学实践特殊国情,客观、全面和批判地梳理了虚拟实验教学理论的内涵、意义、研究和实践概况。其次,本书重点介绍了团队重点研究的,立体虚拟、虚实融合等实验应用于线上和线下教学,甚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本研究提出虚拟实验教学优化提升路径和政策建议。
-
英语词汇习得研究李庆新《英语词汇习得研究》是《英语词汇记忆研究》的姊妹篇。本书分为英语词汇习得理论研究篇和英语词汇习得实践篇。英语词汇习得理论研究篇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分析了在英语词汇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依据英语词汇习得相关理论,提出了有效的词汇习得方法和策略;英语词汇习得实践篇,依据《大学英语词汇表》和教学实践,选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范围内的词汇,通过例句、辨析、拓展等途径,详尽分析重点和难点词汇,有助于学习者记忆和掌握单词,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
以美塑人孙洁本书基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近年来的美育实践经历,对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活动突出专业特色,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继承发扬中央美院“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优秀作品反映时代,反馈社会。 “以美塑人”,通过雕塑美育,让受教育者得到美的陶冶,提升审美能力、对社会的洞察力、认知的敏锐性,培养“生活的艺术家”;通过雕塑美育,让受教育者受到教化和感化,使其道德素养、人格魅力得到提升。最终,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完整独立的个体。 本书从构建雕塑美育实践体系,搭建青年雕塑人才交流平台,雕塑美育面向社会的意义和提升策略三个维度,全面展现艺术院校的雕塑美育实践,分析其特色与价值,为今后的雕塑美育提供借鉴,不断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探索艺术研究的新领域,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和高水平的创作人才。 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有必要构建新时代的美育体系,在艺术实践中深化美育,在服务人民中彰显美育,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雕塑美育实践体系,既向传统溯源,又紧贴时代脉搏,在传统与现代中游刃。 通过搭建青年雕塑人才交流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的延伸,体现了学院精神的碰撞交融。通过打造艺术品牌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独立人格、综合素质,为培养新时代综合性艺术人才提供支撑。 雕塑美育面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合力。艺术实践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也反哺人才培养。艺术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让艺术教育更全方位的面向社会、面向时代。
-
新西兰文化教育研究徐瑞,徐一帆《新西兰文化教育研究》属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的其中一个分册,内容包括总序、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五大部分,其中正文共十二章,分别是新西兰的国情概览、文化传统、教育历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行政、中新教育交流。本书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介绍新西兰教育的发展历史、基本现状、教育政策、发展战略、相关法规、现存体系、治理模式与师资队伍等,为读者了解新西兰的教育概貌提供窗口和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广大教育理论实践工作者、比较教育研究者、区域国别教育研究者和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了解新西兰教育的特点特色,并对中国教育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思考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