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舞蹈教育学吕艺生著作为文化部“九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大系”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国家队”院校的各学科领头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在相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统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对少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从内容到方法均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并且比较稳定、完善的优秀教材,其中已被列为国家级重要教材的有9种,部级重点教材19种。况且,这些教材在交付出版之前,均经过各院校学术委员会、“大系”各分卷编委会以及总编委的三级审读。可以相信“大系”的所有教材,足以代表当今中国专业艺术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也有理由预见,它对中国规范今后的专业艺术教育,包括普通艺术教育,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
图解老年按摩除百病查炜[等]编著本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按摩的作用、老年按摩的特点和一些按摩基本常识,第二部分介绍了100多个常用的按摩穴位,第三部分介绍了老年按摩中常用的18个手法,第四部分着重介绍了常见老年病症的按摩方法,第五部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自我按摩方法。本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穴位和选取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方法简便,易学易做。掌握了书中的按摩方法,可随时随地用来预防和治疗自身的疾病,及时消除身体中潜伏的隐患,保持健康的体魄。
-
中国教育哲学史张瑞璠主编;于述胜,张良才,施扣柱著近十多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无论在通史、断代史,还是在专题研究、人物评传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更进而尝试从哲学高度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理论总结。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较为系统的《中国教育哲学史(第3卷)》著作。有感于此,华东师大中国教育史学科点部分成员会同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决心对这一前沿课题进行开拓性探索研究,并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文科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哲学史(第3卷)》应该写成什么样式,随着研究的展开和认识的深入,一致认为:《中国教育哲学史(第3卷)》理应写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切忌用西方教育哲学的概念范畴进行生搬硬套。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
-
中国纺织文化概论孟宪文,班中考著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衣着纺织的发生发展入手,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纺织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意义。这里既有纵向的历史勾陈,又有横向的宽泛涉猎,以及在科技、文学、美学、思想渊源诸方面提示传统纺织文化传承着的人文精神。全书以浓重的文学色彩,紧扣纺织文化这一主题,把纺织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读者对象:纺织、服装行业人员,大中专师生,具有中学以上文化水平的各类读者。
-
中国高考报告何建明著高考,举国上下,亿万人瞩目,牵动多少人的生活,影响多少家庭的命运走向!高考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焦焦点。但是,恢复高考制度22年以来,竟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立体地考察这一百姓生活的重大事件!著名作家何建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经过多年深入广泛的调查采访,以充满激情的笔墨,对这一最为百姓关注的“战争”,进行了首次全景式的扫描,深入到了事件的内层,考察在波澜壮阔和轰轰烈烈之下,隐含着的几多悲愤;这部具有史诗气概的报告,既有对22年来高考大走势的梳理,更有对当下千万学子临考状态细致入微的描摹,社会百态尽在基中。作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高考体系中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可恶的腐败、留学的陷阱、畸型的旁门左道等,都有鞭辟入理的揭示。这部作品气势恢宏、文笔精彩、生动传神,读来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曾在社会上引起相当大的震动;《中国高考报告》同样是一部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作品,它必将引发一场全面的阅读热潮。
-
姜夔与南宋文化赵晓岚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姜夔的文艺思想及学术成因、姜夔的文艺创作以及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等内容。
-
以学生为主彭贤智主编本书是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专题攻关研究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分九章,其内容包括以学生为主教育思潮、以学生为主教育可参照的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教育的教学模式等等。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及教师阅读、参考。
-
筑起21世纪新的长城杨设平,吴辅佐编著本书是一本国防教育简明读本。旨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建国之志,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
-
师承·补课·治学费孝通著精彩片断摘录:留英记我是1936年作为清华大学公费生到英国去留学的。进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读人类学。1938年毕业回国。这里要追记的是这一段留英生活。但顺着回忆的思路联想到许多和这段生活有关的事,不受题目的拘束,也把它们写了下来。先说我是怎样得到留学的机会的。30年代,我在大学里念书时,周围所接触的青年可以说都把留学作为最理想的出路。这种思想正反映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青年们的苦闷。毕业就是失业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单靠一张大学文凭,到社会上去,生活职业都没有保障。要向上爬到生活比较优裕和稳定的那个阶层里去,出了大学的门还得更上一层楼,那就是到外国去跑一趟。不管你在外国出过多少洋相,跑一趟回来,别人也就刮目相视,身价十倍了。留学已多少成了变相的科举。有些大学生着了迷,搞得颠颠倒倒,这些形象对于读过《儒林外史》的人似乎是很熟悉的。但是以留学和科举相比还有点不同:封建时代有资格大做其金榜题名美梦的人范围似乎广一些,至少传统剧目里足够反映出状元公这个人物在群众的想像中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熬得过十年寒窗,百袖的青衫也会换得成光彩夺目的紫袍。留学却没有这么容易。这是个资本主义的玩意儿,讲投资,比成本。最便宜的是留东洋,一年也得五六百块白洋,要留西洋就得五六千。如果要取得个洋博士学位,至少也得两三年,没有千把万把白洋,只好望洋兴叹了。留学要花钱,钱从哪里来?这里有“官费”、“自费”、“公费”等等的不同。初期,清朝政府要培养洋务人才,派留学生出洋,但是当时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还很多不愿离父母之邦,人鬼子之国,更少愿意自己掏腰包送子弟出洋。因此,留学生的费用全部得由官家负责,此之为官费生。留学回来的人,官运亨通,洋翰林比土翰林更吃香。学而优则仕,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守则,留学回来有官可当,群焉趋之。官费留学的机会逐步就被达官贵人所把持,用来培养他们自己的子弟,扶植自己的势力,和这些有权选派留学生的权贵没有关系的就沾不着官费之光。沾不着光而又有钱的人家,要送子弟出洋,就只有自己出钱,此之为自费生。
-
中小学体育竞赛全书高谊,郝光安主编本书是一部中小学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必备的大型工具书,内容包括了在中小学中开展较为普遍的38个体育项目。全书由国内不同地区的具有多年体育教学和竞赛经验的体育专业教师联合编撰,对每一个比赛项目都有认真细致的介绍,包括运动项目简介,怎样组织该项比赛,比赛的具体规则和方法以及比赛中必备的器材物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