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王金战育才方案王金战 著王金战老师用实践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而他的方法却如此简单。他的每个精彩故事都融入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王氏幽默,告诉我们: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而它随时可以轻轻捅破。王金战是个传奇人物,作为老师,他让无数学生重获信心,找到学习的突破点,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作为家长,他为女儿精心设计,全面发展,最终使女儿考上北大!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他曾让全班倒教第一的学生考上北大;他被誉为“高考战神”,考前面对面辅导2小时,学生一般就能提高20分;他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学生100%考上大学;他的寥寥数语就能打开“问题”学生的心结,被很多家长当成“救命稻草”……在书中,王金战老师首度倾囊传授金战学习法,这不仅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也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智慧。本书附赠的讲座光盘,更能让你零距离感受王老师的魅力,领悟学习之道。
-
教育是没有用的林格 著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什么问题?有多大的问题?在教育专家林格先生看来,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会背负这么多跟教育无关的内容:升学、就业、致富、成名成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大量的家长和教师在学生面前赤裸裸地实施教育行为,但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失效了。其实在中高考存在的前提之下,家长和教师还有另一条出路,林格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教育者减少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孩子成人成才完全有方法可循。林格先生每年培训3000多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亲自走过1000多个县、1200多所学校,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跟教育一线的校长面对面的沟通,让他能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剖析目前教育的困境。教育观念在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刷新,细枝末节和教育技巧上的创新已经不足以缓解目前的全民教育焦虑,本书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有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支撑,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林格倡导回到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教师都解放出来,这也会让教育效果产生惊人的爆发力。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纯真,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任何教育改革都将缺乏深刻的思想支持。
-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苏静 著本书注重作者教学方法的分享。本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午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这本书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本书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每个细节都像一粒珍珠,由“诗意”情牵一线,构成诗意教育的淳美境界。
-
班主任兵法2万玮《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全新教育兵法典藏版)》作者万玮,全国三大名班主任之一,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是其继《班主任兵法》后又一部给众多教师和家长以无尽启发和思索的教育类励志书籍。作者以日记体方式,纪录了一个特殊的初三班级短短28天的28堂奇妙的课程。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作者采用和学生一起背书的方式共同成长、共同促进。在背书的过程中,作者尝试了多种教育方法,诸如诚信动员、设置背书纪录、分组竞赛、绕口令、写日记、倒计时、勇气、恒心训练、善的培养、赏识教育等等。其中充满了紧张、乐趣和悬念与感动,富含教育的智慧。28天,28 堂奇妙的课,凝聚了作者十几载教学经验和智慧,让学生受益一生,更给万千处于茫然之中的教师和家长开了一剂良方,提供了一把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孩子的“金钥匙”,极具实战经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学生、坏孩子,只有不懂方法的不称职的老师和家长。这就是作者在这《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全新教育兵法典藏版)》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365种玩法(美)希拉·埃利森、(美)朱迪思·格雷 著;石晓竹 译适合7-12岁的孩子,不用看电视,天天都有好游戏!随书赠送七巧板卡片一张。实际验证过的超级玩法,让你的孩子长知识!——希拉·埃利森本书共分29个篇章:手工篇、社区活动、厨艺篇、通信篇、生财有道、舞蹈和体操、戏剧篇、生态环保篇、家庭篇、健身篇、参马游览篇、友情篇、兴趣爱好篇、园艺篇、音乐篇、拥抱大自然、神奇的数字、快乐的聚会、头脑的体操、阅读篇、巧手修理工、房间装饰、走近科学、自我认知、学本领、布艺篇、视觉艺术、写作篇、游戏篇。这本书不仅是为家长、老师以及青少年活动的组织者们准备的,更是为那些盼望享受快乐和充满创意的课余活动的孩子们准备的!从游戏、智力题到音乐、手工,还有房间装饰、参观游览、晚会聚餐、阅读写作、社区活动,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超级丰富!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些活动既安全,又有益身心,十分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特点和喜好。希望家长和孩子们身边的其他成年人能更多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和他们一起营造和享受一份成长的快乐。你看孩子们的玩法多么丰富——礼品包装、小园丁、扫雪、清除落叶、去除涂鸦、果蔬饲鸟器、故事接龙、我家地图、狂跳蚤市场、画窗、砂画、撕纸画、书籍装订……
-
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钱理群,严瑞芳 主编《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是“永远的北大人”的一次聚会,一次难得的历史的盛会。《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收录了一批知名“老北大人”的后辈撰写的回忆文章,或是子孙对先辈的零距离的观察,多有历史大叙述所遗漏的具体可触的细节,或是并非目见的家族口口相传的历史,更具一种精神传递的意义,而这些虽然从个人、家族的记忆出发,但指向却是北京大学的历史,或者说,是要将个人的、家族的历史变成北京大学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其丰富性与具体性。这是可以作为“正史”的补遗的。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大传统”,就如同盐溶入水一样,已经渗透在这些丰富而具体的历史记忆之中。现在《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通过这次笔会将其记录下来,当然是期待今天的继承与发扬,即所谓“让历史告诉未来”。
-
毛泽东家风孔祥涛 主编文家也是农民之家。文七妹的祖父是个贫苦农民,积劳成疾,27岁就去世了。坚强的祖母历尽磨难,把三个儿子养大。儿子们给有田之人做长工,打短工。母子四人辛勤劳作,节衣缩食,购买了一些田地和一栋房屋。为此,他们甚至从不吃夜宵。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发展成了一个有20多口人、140亩地的大家庭。人均土地有7亩。文七妹的父亲是三兄弟中的老二。他有三子三女,文七妹是姐妹中最小的。这个人丁兴旺、生活富裕、读书人多的大家庭,不仅是文七妹出嫁后生活和感情上可以依靠的“大本营”,也是石三伢子眷恋不已的温暖之乡。与文家相比,毛家人少。文七妹17岁那年,即光绪十年(1884年),婆婆病逝,家中只有祖父、公公、14岁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妹妹和她,很冷清,也很贫穷。文七妹在家当姑娘时,虽不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但也生活安适,只做些轻微的家务活儿,从未下田劳动。而嫁到毛家,里里外外什么农活和家务都要做,辛苦许多。从当姑娘时天天与兄弟姐妹一起热热闹闹,变成当媳妇,天天侍候老祖父和公婆,照顾弟妹和孩子,下田劳作,她很不习惯。年轻的文七妹经常回娘家诉苦流泪,抱怨毛家人少,又在一个山冲里。她在娘家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石三伢子的出生,这位年轻的母亲渐渐习惯了她的角色和命运。她将全部的爱心放在了孩子、丈夫身上,并施及周围的人。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1893年12月26日),毛顺生和文七妹,一个23岁,一个26岁,有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石三伢子。此前出生的两个男孩都夭折了。两个男孩的相继夭折,给这个农民家庭留下了不幸的阴影,成为这对正式结婚已8年的年轻夫妇心头巨大的伤痛。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文七妹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她终日祈求佛祖保佑她给毛家再添后代,保佑她的孩子平安。她的诚心似乎感动了神明,她平平安安地生下了石三伢子。毛家有后了。上屋场里有了祖孙三代人。盼子心切的毛顺生,对石三伢子的出生喜不自禁。向来不信菩萨的毛顺生,按照当地风俗,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摆盛宴宴请亲友们。族里的文化人按毛氏宗族的辈字排列,给这个新生婴儿取名“毛泽东”,字“润之”。“泽”是他这一辈男孩们的辈字。几十年后,这个名字被陕北农民套用信天游曲调,编人了《东方红》一歌,响彻东方。满月之后,文七妹抱着婴儿回到娘家。娘家嫂、妹多,可以帮她带孩子。再者,她还有一个考虑:毛家人气不旺,毛顺生是单传。自己过门后,祖父和婆婆先后病故,两个男孩也先后夭折,而文家四世同堂,人丁旺盛,“福气”大。托他们的福、借他们的光,能够把儿子养大成人。
-
感受清华尚尔凡清华是全国教育的缩影,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浓缩了校园中最值得回味的东西。相信我在清华园七年里经历的点点滴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兴趣的。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与校园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思考身边全国最优秀的同学,把在清华里体会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把清华人丰富、立体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思考,原原本本的展示给大家,把关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精华部分,系统地总结出来,带给同学更多的思考。 一条把信息从大学传给中学、从清华传给所有学生的网线。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清华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的未来之路。
-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马浩然该怎么经营大学时光?日前,武汉高校12名大学生合著的一部励志书《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诞生。这部名叫《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的书描写了10名大学生面对精神空虚、就业压力、社会诱惑,在历练和突破中逐渐成长的过程。 “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年代人出的书,反映了一种‘疼痛的青春’,要表达我们这代人物质富裕,精神空虚。”该书主编、华师美术专业02级学生马浩然说,为改变这种看法,临近毕业的他决定“做点什么”,2005年6月,他和就读于武大商学院2001级的陈平“一拍即合”,决定找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编一本励志书。 陈平表示,出书是想告诉人们,“我们这代大学生不是迷惘、颓废的一代,而是充满理想和创造力的一代”。10位大学生将个人的兴趣、专业与时代需要、理想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平凡走向不平凡,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走出迷惘,如何认准目标,今后如何走向竞争的社会做出了榜样!给每一位大学生指出了一条可借鉴的路,给每一位高中生提供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给每一位家长展现了孩子的光明前程!
-
怎样培养习惯林格主编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教育。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故而养成教育承担着两大任务:一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二是启迪智慧,提高能力。这也正是现代教育的两大核心任务。 本书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科学.权威.实用.案例丰富,是多位资深教育名家的的集体智慧,编撰过程前后相加达五年之久。全书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到繁,是青少年及家长亲子共享的优秀读物,也是中小学实施养成教育的的核心资料,本书在教育界将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