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李紫娟“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与含糊性,而进入中文语境后,此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演变,这对今天我们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本书把“意识形态”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尤是马克思在著作、文稿、书信等文献中对“意识形态” 概念的论述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对“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中文语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传播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考察,进而批判性地审视当前国人对“ 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理解和使用,为新时代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提供借鉴,进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认识基础。
-
大数据时代下学科精准教学模式及其典型案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本书中,首先概述了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理论体系,提出大数据精准教学的核心要素,涉及大数据来源和个性化两大核心,以及精准教学的“目标精准”、“问题精准”和“干预精准”三大要素。大数据精准教学的价值取向则包括了走向人机协同、实现轻负高质的技术价值,强调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价值,秉承因材施教、追求极致发展的文化价值三类导向。大数据精准教学所具有的四大共性特征,即学情诊断全面化、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这些技术特征为大数据精准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支撑。大数据精准教学模式可以划分为教师的精准教和学生的精准学,本书结合案例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大数据精准教学过程框架由课前、课中和课后组成,课前采集数据,诊断学情,课中高效互动,即时反馈,课后学习分析,精准推送,借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与适应性的学习服务。
-
探秘汉字朋友圈孟强《探秘“汉字朋友圈”——特级教师的 64 堂“字谱识字”课》一书,基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架构与实施,尝试改变“按部归类”“逐字解读”的识字解字方式,提出“汉字朋友圈”“字谱识字”等学习概念,编排为十个篇章、六十四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认识‘主人公’”“走进‘朋友圈’”“点亮‘思维场’”“梳理‘关系图’”等四个学习板块,试图通过穿针引线、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解读,力求还原和梳理汉字衍生演进的脉络,架起追根溯源、关联识字的桥梁,实现从纯粹识字到字理识字,再到字谱识字的“三度进阶”,让汉字学习有源头可对接,有谱系可寻访,有理趣可品味。
-
别害怕,去长大吴志本书是作者在杂志专栏中回答学生来信的文字。88封来信,88个问题含了青少年生活世界中很多可能遭逢的困境,诸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业成绩焦虑、两性情感的困惑、亲子沟通的障碍、自我认同危机等方面的内容。在的问题与疑问时,作者尽一切可能的回到经历者孤立无援的现场,设身处地的观察他们的境遇,体贴他们的需求。这些文字的读者不限于青少年学生,家长和老师通过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可以更清楚地洞察孩子们的境遇,聆听他们的心声,觅得达成理解和有效沟通的途径。
-
四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韩振峰本书为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年度报告,为连续性出版,每两年一本,2019年该书转入我社出版。 《“四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从多方位、多视角探究探讨了“四史”教育融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融入内容、融入方法、融入举措等重大问题。该书对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和掌握“四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和现实启发作用。
-
德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建构机制研究胡德鑫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持续演进的背景下,专业认证作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工具,其价值与地位日益凸显。自中世纪以来,德国高校素有高度自治的历史传统,但随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华盛顿协议》的广泛开展等外部因素的强力驱动,其被迫在坚守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作出艰难抉择。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德国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传统路径依赖被迫中断,从制度正常期进入断裂期。从本质上看,通过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德国终构建起以专业认证制度为核心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商周小李 著“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需从本、原、用三个层次论“道”。其思想性是“本”,本质上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道之以政”,实现其合政治性与合目的性。其理论性是“原”,阐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结构层次、逻辑及教育规律,“察迩来远”,确保其科学性与真理性。其亲和力和针对性是“用”,考察其现状和实际成效,“有的放矢”,提升其认同度与实效性。坚持以政治性为统摄、以学理性为依托、以亲和力为保障,三者辩证统一,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树的生命力常青。
-
新东方 走向远方周成刚新东方CEO周成刚从2013年发起“探寻世界名校之旅”活动,本书是他对这场历时7年的国际教育寻访的总结。7年间,作者及其团队穿越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地20多个发达国家,行程超过40万里,足迹遍布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200多所世界名校,从教室到实验室,从食堂到宿舍,从图书馆到创业中心,采访了数百位学生、教授、毕业生、创业者、诺贝尔奖得主、校长和政府官员,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旅途中的故事和风景、探访中的见闻与思考。这是一部全方位展示世界知名顶尖学府理念、文化、思维的教育启示之书。多年来,新东方CEO周成刚走近名校,观察名校、探索名校,以摄影师的审美捕捉名校无与伦比的风采,以记者的敏锐挖掘教育强国培育精英的真正奥秘,以教育者的初心探索更有利于中国孩子的成长路径。本书将为中国家庭和教育工作者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鲜活地呈现出来,帮助我们以更加广阔的眼光、更多元的视角、更高的维度思考当下诸多教育议题,发现更多成长的可能。是一部全方位展示世界知名顶尖学府理念、文化、思维的教育启示之书。
-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载体研究王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也是比较特殊的载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活动,活动载体中作为活动中的活动,有着规定性和阶段性,它联结着教育各元素在同一时间段相互作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其中发生双向互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载体只是静态地呈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通过活动才能让受教育者去认识。受教育者接受了一定的思想观点后并不一定全部转化为自我意识,这时又需要通过活动去强化,上升为自我意识的思想观点后又需要转化为实践活动去作用于社会。活动载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研究价值。事业的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以德为先。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对活动载体创新的发展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加强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黄志红,周嘉,辛海洋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要求各学科均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STEM课程不是某几门分科课程知识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求学校“因地(学校)制宜”和“因人(学生)制宜”地对国家课程部分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再开发,或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途径开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如何设计或找到理想的STEM课程”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如何设计一门适合教育环境、适合学情的STEM 课程呢?本书归纳总结了STEM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目标确定的原则和目标表述的策略,介绍了课程内容的挖掘途径、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以及多种 STEM 课程实施路径,强调了STEM课程要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本书集合了许多教学一线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为教师深入开展跨学科实践,把STEM课程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