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
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王辉 著《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一书由王辉著,以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为主线,结合劳工权利保护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以及主要国家的立法,探讨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该书就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同时对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的约定和法律适用原则进行了研究。
-
国际刑事法院研究张贵玲 著《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通过和世界上第一个常设性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对世界的影响非同小可。根据规约的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对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旨在使这些最严重犯罪的罪犯不再逍遥法外,从而有助于预防这些犯罪。根据规约关于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先决条件的规定,如果犯罪地国或被告人国籍国是规约缔约国或者声明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国家,则国际刑事法院可以对上述犯罪行使补充管辖权。并且,即使犯罪地国和被告人国籍国都不是缔约国,但在安理会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情势的情况下,国际刑事法院也可以行使管辖权。鉴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生命线,《国际刑事法院研究》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问题为中心,共分五章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国际刑事法院遵循的刑法原则和适用的法律”、“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罪行”、“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合作及其前景”等重点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将来成为缔约国提供法律支持。
-
发展权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国际法研究龚微 著从环境问题进入国际社会关注视野的最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些差异也表现在气候变化国际法中,体现为有关其结构、性质、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争论,主要且集中体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中各个国家谁应承担义务、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式来承担义务。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规则、制度及基本原则在联合国主持的一系列会议的大量决议中得到确立。虽然发展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许多变化、波折和挑战,但是国际社会对发展权规则、制度及原则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国际法律文件也逐步生效,包含了具体的内容,并产生了法律约束力,成功地实现了从“应有法”向“实在法”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环境会议,国际社会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被通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有关的规则、制度和原则正式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再到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大会正式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一直贯穿这个过程的始终,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
WTO法与中国论丛孙琬钟 主编《WTO法与中国论丛(2013年卷)》是“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以“中国入世第二个十年:新起点与新挑战”为主题,研究了中国与WTO,WTO贸易救济的理论与实务,WTO服务贸易与投资规则及其新挑战,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WTO框架下的贸易与非贸易社会价值的冲突与协调,与WTO有关的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及其他新问题,反映了当下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
或引渡或起诉黄风 著《或引渡或起诉》由黄风著,主要内容:“或引 渡或起诉”原则是近年来国际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 已将其列为重点研讨问题。《或引渡或起诉》考察了 “或 引渡或起诉”原则的起源与发展、具体的表现形态及其适用条件,针对该原则适用中遇 到的主要争议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些 国家的法制和实践对该原则的态度。作者在书中论述了我国关于“或引渡或起诉”的立 法与实践,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本 书还对我国现已加入的国际刑事公约以及现已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中的“或引渡或起 诉”条款进行了分类整理。
-
世界贸易组织法黄东黎 ,杨国华 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世界贸易组织法:理论·条约·中国案例》通过中国世贸组织涉案案例,全面诠释世贸组织法律体系的内容,包括《中国加入议定书》等诸多条款的条约解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WTO、IMF和世界银行,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主流机构。其中,WTO主导国际贸易关系治理,对世界各相关经济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吸引了一大批顶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2012年夏,中国ACWTO悄然出现。此时,刚做了WT011年成员的中国,在WTO中直接作为“原、被告”的贸易争端达到30起,遭受各国贸易调查的数量也位居第一。对WTO法进行专业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成为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和“走出去”的现实需要。
-
WTO下参与法律机制研究彭德雷 著“立法决策机制”、“司法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WTO规则的三大支柱。本文的研究正是建立在“立法决策机制”和“司法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之上,充分考察中国在WTO中的参与实践,进而探讨WTO下中国参与法律机制的构建及价值。《WTO下参与法律机制研究:基于对中国的考察》所指的“参与法律机制”正是指国家(政府)和非国家行为体,在WTO立法决策和司法争端解决参与实践中,从法律层面,所形成的符合自身发展、有助提高自身参与能力的一套运作体制。
-
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的生成与发展刘畅 著《西南国际私法文丛: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的生成与发展》以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科培育与学术成长为要,设近代中国国际法学体系为整体考量,取制度搭建之外的学术思想、法学理论为理论根基,试图进行一次围绕“国际法学”的学科史摸索与探索。展示近代中国国际法先贤之学术成就,描绘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科成长概貌,并试以当代国际法研究的一般思维i,映照近代国际法学术的梗概历程,冀通过不同时代学术精神的接触与碰撞,助学术传承薪火相继。
-
国际商法论丛沈四宝,王军 编《国际商法论丛(第11卷)》注重从比较法特别是英美法的角度,研究跨国民商法律制度,关注前沿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涉外经济法律制度建设服务。本轮丛刊发了一系列“公司投资法”、“侵权法”、“世界贸易组织法”、“欧盟法”、“信托法”、“仲裁法”、“特许经营法”、“代理法”、“不动产法”等方面的文章。《论丛》已在中外国际商法学界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正在成为国际商法前沿知识的重要聚散地与创新平台。
-
国际商法王维芳,王春婕 编本系列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特点:1.质量与特色并行。本系列教材从选题、立项,到编写、出版,每个环节都坚持“精品为先、质量第一、特色鲜明”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口,突出财经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精品教材。2,教学与科研相长。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研究要h教学实践服务,两者相得益彰,互h补充,共同提高。本系列教材汇集各领域最新教学与科研成果,对其进行提炼、吸收,体现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3.借鉴与创新并举。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本系列教材编写中始终坚持“借鉴与创新结合”的理念,舍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探索,充分展示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