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
美国隐私法[美] 阿丽塔·L.艾伦,[美] 理查德·C.托克音顿 著,冯建妹,石宏,郝倩,刘相文,许开辰 译《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一书是艾伦教授与托克音顿教授的合著,该书代表了美国隐私法研究的高水平,是美国隐私法的论著。本书作者从法律理论、司法判例和美国立法的角度对美国隐私法的起源、发展和新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和分析,并对一些新的隐私领域进行了前沿性的探索,例如基因隐私、因特网涉及到的隐私、进行艾滋病、兴奋剂检查涉及到的隐私、同性恋隐私、堕胎隐私等问题。
-
论传统知识的国际法律保护陈杨 著本书获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传统知识的国际法律保护及中国对策研究”(17YBA002)的资助。本书从生态环境、知识产权和土著人权三个视角全面论述和评析传统知识的国际法律保护问题,并提出中国如何应对传统知识国际法律保护的具体对策。本书作为国内首部系统研究传统知识国际法律保护的著作,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较强的理论、现实意义。其可供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与国际法领域的学习者、研究者及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
中国的海疆与海洋权益范少言,《中国的海疆与海洋权益》编委会 编21世纪,海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海洋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空间的接续地。随着海洋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一方面,海洋经济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和地缘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人类发展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海洋灾害性天气、全球气候变化和潜在的海洋生态破坏也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潜在的毁灭性危害。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推动海洋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沿海国家对其海洋权益和世界各国对公海权益的认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海洋秩序产生重大调整,世界主要大国和沿海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激烈,世界大洋和地区海域国家关系成为沿海各国和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权益。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7年海岛统计公报,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9057千米,海岛数量为10312个,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总蕴藏量为15.80亿千瓦。自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以来,我国不仅在海洋权益维护上成效显著,通过综合机制,强化了对东海、南海海域的有效管控,而且在海洋经济、科技、管理、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海洋外交呈现出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等特征,在多边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地位不断提升。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宽广的海域空间,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逐步步人海洋经济大国的行列,国家海洋事业进入了历史上好的发展时期,为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周边和国际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海洋权益的格局趋于复杂和不稳定,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中国陆上边境渐趋稳定和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国家周边海洋争端逐渐显现,海洋主权争端、域外大国介入争端、海外利益安全、海上航道安全、海洋整体管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海疆权益局势更为复杂,客观现实要求构建完善海洋权益建设战略。
-
国际人权法实施机制研究郭曰君,马玉丽 等 著国际人权法被称为“弱法中的弱法”。长期以来,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相关的国际法的实施机制较为薄弱,《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国际人权法实施机制研究: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较为充分地利用国际人权法立法史料和国际人权机构的判例法,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为中心,从约文谈判、文本规定、实施状况和效果等多个方面对国际人权法的实施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和立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不仅对进一步改进国际人权法的实施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而且就我国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履行人权保护义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
航行自由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袁发强,张磊,王秋雯,郑雷,高俊涛 著《航行自由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全面研究海洋航行自由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在理论方面,分析国际法中航行自由制度的起源、变化和发展,并从航行主体、航行的内涵、不同海域、不同航行活动、海洋开发和自然资源利用、主权管理行为与航行自由的关系、军事活动与航行自由的关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航行自由的关系等角度全面展开研究,对未来航行自由国际法制度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 在实践方面,通过对有关航行自由制度的国际争端和国际事件、国际法院有关裁决,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有关海洋航行自由争议的外交事件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从行为法学的角度对国家维护海洋主权、保护海上对外贸易运输通道和能源通道提供对策性建议。 全面深入研究海洋航行自由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国国际公法中海洋法部分的理论发展,且为我国积极维护海洋和领土主权提供依据支撑,为政府的外交、军事和管理行为的方式、方法提供直接指导。
-
世界重要海峡通道及其扼控支点态势刘宝银,胡筱敏 著本书基于全球重要海上战略通道与多源空间信息之融合,图文并茂地阐述了海上通道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与北冰洋等的空间分布,涉及其地理区位、属性及其发育、战略价值,并辅以扼控的重要军事基地的列述。本书阐明了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关系着国家海洋战略、大洋航线和军事实力的考量等。
-
无害通过制度研究张国斌《无害通过制度研究/海洋法律与权益丛书》通过梳理无害通过权发展的历史脉络,明确了无害通过权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详细分析无害通过权的行使主体、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和无害通过权的含义来确定无害通过权的法律概念;通过比较无害通过制度和同为保障航行权利的自由航行制度、过境通行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来突出无害通过制度的特点;从船旗国和沿海国在无害通过制度下的权利和义务角度来分析无害通过权的行使。《无害通过制度研究/海洋法律与权益丛书》还重点分析了特殊船舶的无害通过权问题,尤其是军舰的无害通过权这一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最后,梳理了近代中国无害通过权的历程以及当代中国国内法中的无害通过制度。全书共分为六章,涵盖无害通过制度的历史、概念、对象、适用范围以及无害通过制度下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特殊船舶的无害通过权等重要问题。
-
国际法研究札记沈德咏《国际法研究札记》是一本个人专著,全书包括史观国际法的意义、国际法的唯物史观、学者的一般意见、关于以上意见的意见、国际法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古代国际法、中世纪国际法、近代国际法、现代国际法共九章及附注,主要记载和呈现了作者沈德咏在求学期间,研究、思考、探寻国际法问题的经验、心得。“附注”部分,则明晰地列出了参考书目。
-
国际法周鲠生(陈一周)周鲠生是中国著名国际法专家,其关于国际法原理性著作有两部,一是民国时期的《国际法大纲》,纳入“大学丛书”,近年又以简体字版收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一是新中国时期的《国际法》。《国际法》是周鲠生1949年后完成的主要著作,也成为中国20世纪国际法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具有浓重的时代烙印,深刻记录了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崭露头角的大国形象与战略思维,特别倡导第三世界国际法。如果将本书与《国际法大纲》相比较,前者代表中国当代国际法,而后者则代表了中国近代国际法。 《国际法》全书分十二章,依次为导论,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国家的承认和继承,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居民,领土,公海,外交关系,条约,国际组织,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国际法教科书,其原理性阐释超过时空,对今天中国倡导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
领土主权与国际法任虎根据国际法院历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年度报告,自1990年起国际法院每年审理的案件中涉及领土主权和划界问题的案件约占案件总数的30%~40%。尽管国际社会尚未就领土主权取得、确认以及权利范围形成专门条约,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已被现代国际法摒弃,但因国际法院在处理领土争端时仍遵循时际法原则,且领土取得相关先占、时效取得、征服、割让、禁反言、时际法、关键日期,以及国际法院管辖权等理论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因素,故系统研究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方式及其构成要件仍然非常必要。本书拟通过系统阐述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及其构成要件、类似概念的辨析,以及在相关案例中的具体适用,以明辨原理,探讨尚需思考的问题,旨在奠定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