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
-
当代大学德语(德)Uta Ettel暂缺简介...
-
快乐德语 练习册 第1册引进暂缺简介...
-
德语语法&正字法(德)伊内丝·巴尔奇克,克劳斯·煦尔《德语语法&正字法》是为德语学习者编写的语法学习参考书,基本覆盖基础语法知识,并设置独具特色的正字法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等内容。全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全面讲解了德语语法知识,并在讲解中列举很多实用例句,有助于读者迅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第1章讲解了德语的音素、字母和单词,第2章讲解了德语中的十类词,第3章讲解了德语句子的特点和用法,第4章讲解了逗号以及其他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德语语法&正字法》还有主题索引、内容丰富的专业术语和词条索引,可帮助读者很快找到想找的所有内容。另外,《德语语法&正字法》还附有100道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能训练并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
德语初级听力江楠生,朱兵《德语初级听力》是一本专门针对于德语初学者的听力入门教材,适合于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和社会同等语言水平的自学者使用。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适用范围广泛。在内容选择上,不仅根据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所学知识的词汇范围,更着眼于社会上自学者的实用要求。这样做可以让使用者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二、书中每个单元都设有短课文和长课文。短课文训练听者的快速反应能力,长课文训练听者的综合听力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附有综合练习,对在该单元中出现的重点句型进行巩固训练,并考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三、本书中设置了\
-
康乃馨德汉分类词典康乃馨出版社 编本词典是商务印书馆从德国康乃馨出版社引进的“康乃馨外汉分类图典”系列分类词典中的一本。以日常生活为主,分36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词汇、短语、句型等若干具体情境。8000基础词汇,6000常用短语,4000鲜活句型。为尊重各国的语言使用,彰显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一些重点篇章,附有菜谱、简历、信件、广告等实用例文。书中配有千余幅插图,清晰精美,生动直观。书后附全书词汇的索引,供查找使用。所有的外语学习者在与目标国语言打交道(无论是将目标国语言翻译成本国语,还是将本国语译成目标国语言)之前都需要构建语言的某种“基础框架”。所谓的“基础框架”绝不仅限于词汇量和语法,更包含了将前者正确无误的嵌入上下文和语境的使用能力。本词典即立足于此,旨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理想、有效的解决之道。
-
新求精德语简明教程教育部直属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暂缺简介...
-
我们的德语A1Corinna Gerhard《我们的德语》是从德国知名出版集团Ernst Klett原版引进的青少年德语教材。该教材于2010年初版,已在全世界十多个国家作为青少年德语学习教材畅销多年。此次引进的版本为2017年新修改版,不仅全面更新和丰富了文字和图片内容,在强调语言交际和课堂互动的同时,更增加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整套教材是一套理念新颖、特色鲜明、更加适合青少年读者学习的、配套齐全的立体化德语教材。 \n全套教材分为A1, A2和B1三册,每册均配有学生用书(配套音频)、教师用书和练习册。考虑到中国青少年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本书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部分和词汇手册,并将课文练习进行了汉化。词汇均以单独的小册子形式呈现,方便学生随时翻阅和记忆。该教材的所有配套音频均可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德语与欧洲文化出版中心官网(www.tongjideyu.com)的下载中心免费下载,同时也可下载官方APP“同济德语”免费获取。
-
走进德国B2乌特·科依坦 等《走进德国》(B1 plus 、B2、C1)(Aspekte neu)系列教材是一套专门为德语非母语(Deutsch alsFremdsprache)学习者编写的德语学习教材,由德国柯莱特教育出版社(Klett)出版发行。本教材适用于德语中高级课堂和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完成本套教材将达到\
-
欧标德语语法和词汇A1虞龙发,虞之奇《欧标德语语法和词汇A1》覆盖德语欧标A1水平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练习。语法单元先介绍基本结构和用法,举例典型,突出重点,再配以练习先机械化得替换,再逐步举一反三,使用自如。词汇单元先列出特定场景同类型的词汇,加以解释,在附以不同的练习以便掌握。练习形式强调多样性,同时很好地践行由浅入深的原则,书内附答案,不仅适合课后参考书,而且也可用于自学,更可以用来复习和备考,巩固A1水平语法和词汇知识。
-
中德谚语对照手册马树德 编本书精选了280条常用的中国谚语,与意思相近的德文谚语对照呈现。中文谚语注有拼音、德文直译,有的列出了近义谚语,德文谚语注有中文释义。每条谚语皆配有充满创意巧思的幽默漫画,西方视角、中国元素、图解谚语,生动、直观、趣味无穷。正文以中国谚语音序排列,书后附有德文谚语音序索引,双语互查,实用方便。既可作为中外读者学习和查询谚语的教材和工具书,又可作为欣赏中国文化的课外读物,通过共情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