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
服务日语情景会话(日)石原正宣,宋继庆编著封面题:石原正宣,宋继庆编著。
-
汉日双解熟语词典彭林宜主编暂缺简介...
-
日英汉简明词汇陈富美,郭建编译暂缺简介...
-
日语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日语教研室编暂缺简介...
-
杨氏注音系统杨锡苓著杨氏注音系统是作者根据英语语种(包括英语、美语以及外来语)的发音规律和构词特点创造的一种多功能的英语注音系统,本书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多功能性。
-
生活日语会话徐祖琼编著上海市业余外语广播讲座教材。
-
日汉成语谚语词典王永升,赵苍率主编本书从大量的成语,谚语中精选了8000条左右,连同参考条目,约近万条。
-
日语基础语法题解胡国伟编写暂缺简介...
-
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编辑部编先后有百余学人参与,历经十数年艰辛劳动的《英汉大词典》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全2卷,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英汉大词典》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英汉大词典》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篡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英汉大词典》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质而言之,我们瞄准的是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英汉大词典》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
-
中国服装史华梅著中国人的祖先在地球上站立之时,应该说就具有了服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有了饰品。只不过。那些挂在颈项间的串饰不一定是为了审美,而是有着更原始更郑重的涵义.那就是护佑生命,祈福避邪。生的诱惑对于人,无论古今,甚至说古人更强烈一些。因为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们更企望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保护着一个部落进而是一个部族的繁衍兴旺。这时候,一块赤铁矿粉染过的痕迹、一缕青草、一枝长满嫩芽的枝条都寄予着人对生的希冀。那些在骨管上刻花所透露的人的心思,那些在砾石上钻孔的耐心,都为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古老文明的印迹。虽然说“今人不见古时月”,可是“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的祖先在服饰品上的加工工艺比起今日来是落后的,但是他们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所能制成的骨、石等佩饰的精致程度难道不让我们深刻地自省吗?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在考古中发现或传世的精妙绝伦的古代服饰品面前,我们常常有一种叹观止矣的感觉。原始人在服饰上所倾注的一腔热忱,可以说是后世不可企及的。因为那里面往往蕴藏着一种生命的虔诚,而这一点恰恰是现代人所欠缺的。中国封建文明的巅峰是大唐,在那些宛如夏日夜空中闪闪的繁星之中,服饰是一颗格外璀璨的明星。当然,在大唐之前,中国古人已经使服饰达到相当高度,并已建立服饰制度而且出现了几度大胆改革;在大唐之后,中国古人也屡屡在服饰上用尽心机和智慧,使之更丰富地体现出政治、艺术以及多彩的民俗。我们之所以不能忘记大唐服饰.是因为唐代服饰的成就,应归功于民族文化的活力和民族经济的大交流。丝绸之路的累累硕果在唐代结成,这使大唐人饱览了异域的风采,同时又使世界人民认识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