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职称考试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研究王真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本身固有的科学性和思辨性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大指导和理论支撑作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延安时期是中国人哲学理念奠基的原点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深入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从学术层面上看,有助于凸显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延安时期全党学哲学、用哲学蔚然成风,理论学习的热潮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群体和以艾思奇、和培元、陈唯实、沈致远等为代表的党的理论工作者群体,大力倡导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开展哲学学习运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翻译并出版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立足于中国国情,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在理论批判与思想碰撞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安形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构建为新中国哲学事业发展与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理论导向。《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研究》把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全局视野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成果、主要领域及特征进行详细概括和系统总结,明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就和理论贡献,区分这一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联系与差别。
-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探黄洪雷,龚小平,张栋,徐玉祺 著“形势与政策”课既具有理论性,更带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因此,它具有“常讲常新、常新常讲”以及本、专科阶段“全程不断线”的独特性。一,“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形式上具有独特性。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开学前会下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这是根据近期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重要时事制定的教学要点,每学期都不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所谓的“常讲常新、常新常讲”。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官方的形势报告,有专家学者的政策解读,也有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宣讲;有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有专题性的实践教学,也有针对性的网络教学。二,“形势与政策”课在时间安排上具有独特性。按照教育部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也就是说,“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都要开课,本科四年(专科三年)不断线,这是其他四门思政课所不具有的。同时,“形势与政策”课一般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具体实施,教务处、学生处等多部门分工协作进行,教育教学贯穿于大学学习全过程。三,“形势与政策”课在教材使用上具有独特性。“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政课中国家没有具体要求使用统编教材的课程,与其他四门思政课必须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不同。这不仅是由于“形势与政策”教材具有“常编常新”的特点,更在于“形势与政策”课强烈的政策性,也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教学。因此,各高校一般都将反映国内外形势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同时按照《要点》自行组织编写“形势与政策”教材。可以说,各种“形势与政策”教材种类繁多。四,“形势与政策”课在考核方法上具有独特性。按照教育部要求,“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因此,相对于四门思政课较为明确的严格考核方法,“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在“懂不懂”的问题上要求并不严格,学生了解了也就达到了目的。因此,各校在“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上基本针对学生是否了解对学生进行考核,一般都是采用开卷考或写论文的形式。
-
形势与政策杨晓慧 编本教材全面系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系统阐述“忆辉煌百年启新程看非凡十年迎盛会”“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从严治党”“奋力推动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画卷”“携手全球气候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等专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绘就科技创新、民生福祉蓝图,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周边外交新发展。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引论冯刚,王振 等著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学术著作。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治理的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基于治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评价改革多重背景,本书为系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学理和实践框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重点内容、动力系统、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书中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着力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认识,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深度创新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研究代玉启,白永生 等 著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研究的学术著作。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必须运用全局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思维方式。生态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内蕴系统性、全局性、动态性的思维特征。因此,借鉴并运用生态思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同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体系,不仅是助推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对内在机理和逻辑关注不够。本书在立足当前学界理论研究和发展样态的基础上,跳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治理模式的效应和成因,力图阐释基于质量导向的生态治理模式内涵和特质,优化其展开理路。
-
青年政治学概论海泽龙 著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应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专项分析与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青年民众的政治作用及其政治影响。本书吸收国内外已有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框架与结论,参照高校教材的相关标准及体例格式进行编排,其内容主要包括青年政治学导论、青年政治参与、青年政治体系、青年政治心理、青年政治思想、青年政治社会化、青年政治发展、青年政治与世界未来。本书所涉及的青年政治学既可以作为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管理学、新闻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特色课程,也可以作为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公共选修课程,以期与各类高校、党校、团校及科研院所教学育人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
可持续发展概论罗伯特·布林克曼 著本书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前沿领域重大主题的本主要教科书。该书适用于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介绍性跨学科课程,涵盖地理学、地质学、社会学、规划学、政治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布林克曼写的这本书使学生能够以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同时也鼓励他们成为为确保地球这颗星球长期可持续性所需要发生的变革的一部分。文本的内容包括可持续性领域取得的进展; 环境可持续性问题,如水、食物和能源; 社会可持续发展主题,如环境正义和运输; 经济可持续性话题,如绿色企业和经济开发。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十问孙艳秋 著,路丙辉,孙艳秋 编本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为依托,围绕教材中“明辨”栏目的十个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和阐述。通过深入剖析教材“明辨”栏目中的具体问题,旨在澄清大学生的认识误区,为教师破解和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提供一种思路,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提供有益参考,为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完成释疑解惑工作提供有效途径。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关键词叶荣国 著,路丙辉 编本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为基本遵循,在教材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对教材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力求在准确体现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加贴近教学实际。主体部分设置“教学关键词”“相关链接”“拓展阅读”部分,通过对教材不同角度的诠释,力求帮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地做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为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示范讲稿,为学生提供内容准确、生动活泼、可读性强的学习辅助资料。
-
思想道德与法治图说 典型与教学建议路丙辉,陈勇 编本书立足于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 教材“图说”的 20个先进典型,通过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搜集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试图在教材的基础上全方位展示这些人物的主要生平、重要事迹、重大影响,力求呈现真实、立体、丰富、完整的人物形象,讲好先进典型故事。本书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时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