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NIT)
-
三北地区沙棘工业原料林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胡建忠《三北地区沙棘工业原料林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开宗明义,首先点明沙棘工业原料林的概念,指出它包含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中一级林种——用材林的二级林种——工业纤维林,一级林种——薪炭林,以及一级林种——经济林的二级林种——果品林、其他经济林,用于反映我国三北地区以经济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沙棘人工林,而不同于一般的沙棘生态林。沙棘工业原料林的建设,既是解决企业原料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的客观要求。书中首次将全国沙棘工业原料林种植区域,划分为半润湿气候“自然型”沙棘种植带、半干旱气候“集流型”沙棘种植带、干旱气候“灌溉型”沙棘种植带等3个一级区,又在每个一级区下,按现阶段适宜种植的范围划出7个二级区——东北“自然型”沙棘种植区、华北北部“集流型”沙棘种植区、黄土高原中北部“集流型”沙棘种植区、河套“灌溉型”沙棘种植区、河西走廊“灌溉型”沙棘种植区、北疆“灌溉型”沙棘种植区、南疆“灌溉型”沙棘种植区,并就每个二级区提出了良种选择、苗木繁育、种植模式等对应方案,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沙棘果实、枝、叶的采收和储运,详述了资源初加工和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特别是对10大类沙棘产品的开发利用工艺技术,浓墨重彩,用笔颇多。为了方便规划设计参考,书中对食品类、保健品类、药品类、化妆品类等4大类开发利用,均专门列有主要加工设备设施一节,附有较为详尽的设备清单等资料。全书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培育沙棘生态产业化体系,努力推动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与交融,立意新颖,信息量大、知识点多,且图文并茂,注重方法,深入浅出,可供从事农业、林业、水保、生态、环境、医药、食品等方面科研、生产、管理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
生态环境保护文件选编2018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生态环境保护文件选编2018(套装上下册)》的主要内容为汇编2018年度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文件、生态环境部与有关部委联合发文,生态环境部令、生态环境部规范性文件、生态环境部公告、生态环境内部情况通报以及各业务司局的公开文件等等。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于2017年出版,在国家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起到了有力的技术指导作用,在土壤环境监测界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结合近两年的实际监测工作经验和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发展需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18个省级和4个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的技术人员编写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第二辑)》。《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第二辑)》主要内容包括5个理化指标、7个无机物和13个(类)有机物共25个标准方法的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涉及的测试项目包括pH、阳离子交换量、铍元素、氟化物、氰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酚类、多氯联苯和二英等。全书共四篇十一章,在不改变标准方法原文的条件下,以标注的方式对监测过程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第二辑)》可供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在监测工作中参照使用,也可供其他土壤环境监测人员阅读参考。
-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关键技术及城乡统筹一体化应用温宗国,焦烽,金宜英,田海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其处理已成为许多国家城镇化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活垃圾造成的大气、土壤、水体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镇环境质量,而且威胁人体健康,生活垃圾成为社会公害之一,是目前城镇环境卫生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解决城镇生活垃圾问题主要依靠垃圾减容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然而,城镇垃圾产生量和历史堆存量巨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加速缩短填埋场寿命,大量填埋场“超期服役”或陆续进入封场阶段。与此同时,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且有害介质多,未经安全处置的城市固体废物伴生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激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邻避效应”,易导致相关重大社会事件频发。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厌氧消化和堆肥是目前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主要采用的4种技术。焚烧发电占地少、可回收能源、减量化和资源化优点明显,但过程产生的大量无机炉渣、含毒性有机氯化物等残余飞灰难以处置;卫生填埋具有规模化快速消纳的优势,但占用土地资源且选址较为困难,浪费可回收资源,渗滤液和重金属等带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的能源转化效率高,但副产固相残渣和消化沼渣处理成本高;垃圾堆肥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和易于机械化操作,但受限当前脆弱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使复杂的垃圾组分影响了堆肥产品肥效,有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会污染环境,垃圾堆肥一般难以规模化。将生活垃圾制成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将垃圾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比较突出。生活垃圾分选后剩余以塑料、纸张、草木等为主的可燃物,制成达到一定热值的RDF用作水泥窑的替代燃料,可以降低其燃烧时排放的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煤炭消耗,减少S02排放,节约土地资源。在水泥窑内的燃烧温度可达1450~1800℃,能够有效控制二英类等二次污染物质的产生,产生的烟气经过简单处理即可,焚烧灰渣则直接进入水泥熟料中作为骨料。因此,以新型干法为代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具有优势突出的技术潜力。
-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11—2012於方在环境经济核算账户中,为了充分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在核算方法上不够成熟以及基础数据不具备的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项,没有计算在内,目前的核算结果是不完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代价。《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11-2012》中的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包括环境污染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价值量核算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计算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
-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潘贤章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下垫面,在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从土壤学角度出发,概述了土壤长期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现状和CERN土壤长期观测的概念模型,针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农田、森林、草地、荒漠和沼泽湿地),详细介绍了土壤要素的观测目标和任务、样地选择和设置、观测指标与频次、采样方法、样品制备和保存、土壤指标分析方法以及土壤长期观测质量控制措施,基本涵盖了土壤长期观测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技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主要用于规范CERN土壤长期观测,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用于指导相关领域的土壤监测。
-
生态文明理论与制度研究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将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建设之一,并自觉将*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研中心的核心和重点工作。多年来,逐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学科五个核心领域:一是构建“理论一战略一实践一宣传”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并配以国内国际两条主线进行贯穿式分析,横向增加研究覆盖面,纵向提高研究深度;二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重点聚焦*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系统性探讨;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制度研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构建、美丽中国阶段性目标实现路径分析、生态文明新思想新制度新实践、生态文明国际比较和国际表达路径等长期跟踪性研判;四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实践研究,梳理总结我国地方生态文明领域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五是积极承担生态文明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多年来学科建设和研究成果积累,政研中心正逐步发挥生态环境领域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作用,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部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阵地。政研中心在该学科领域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近90篇,完成了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等8部著作,涌现了一批专家学者,政策生产力不断加强,在国内外均产生了广泛影响。2019年是政研中心成立30周年。以此为契机,梳理了政研中心多年来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精心挑选41篇具有典型性的文章结集成册,以飨读者。《生态文明理论与制度研究》以摘录为主,重点体现政研中心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历程,其他领域文章暂未摘录。
-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研中心自成立以来长期关注并深入研究环境经济政策,在财政、税费、价格、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投融资、生态补偿等多领域全方位持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为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和实施相关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服务。《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政研中心在环境经济政策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分6个篇章共收录了59篇典型性文章,其中环境经济与政策7篇、财政税收与价格政策8篇、环保产业与投融资政策13篇、绿色金融政策17篇、环境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政策9篇、绿色消费政策5篇。
-
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2010年10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采用“绿色发展”一词。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化”,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战略任务后强调的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统领全局的发展理念,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推进绿色发展作出了专门部署。我国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深化,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作为重点学科之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长期关注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开展绿色发展基础理论分析和模型开发、绿色发展评估与试点示范、“两山”理论转化路径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研究。长期以来,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绿色增长、绿色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基础,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分析、评估评价和政策实践等工具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全面贯彻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服务。近年来,政研中心先后出版或参与出版《中国省域和城市绿色发展报告(2013-2016)》《绿色经济——联合国视野下的理论、方法与案例》《促进中国绿色转型十年之路》等多部著作,在各类学术期刊、报纸等发表了大量与绿色发展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政策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在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政研中心近两年先后承担了生态环境部“迈向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与实施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空间异质视角下我国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与配套政策研究”“环境规制下企业动态调整的机制路径、生产率效应及对策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绿色转型测度与绿色消费战略研究”“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战略路径研究”等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为国家环境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应用和实践研究方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在绿色经济试点示范、绿色发展指标与评估方法、绿色发展战略路径等领域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同时对江苏省,青海省,湖北省十堰市、仙桃市,山东省东营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方绿色发展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剖析和实证研究。
-
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018年,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各项研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与经济定量关系、环境法治、排污许可立法、环境社会治理研究、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际环境政策比较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政策专报、学术文章成果。这些成果得到国家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一些政策建议和方案已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2018年卷)》即是对这些专报、学术进行分类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