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中国农家张云飞《汉书•艺文志》有言:“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农家以许行为代表,宣扬重农思想,参与百家争鸣。后来经过稷下学派和吕氏门客两个发展阶段,农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农学和农学家中得以复活和延续。重农思想、民本主义、农业管理和生态农学是中国古代农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在考察农家的流变沿革、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本书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生态农业模式的贡献和价值,尤其是从天时、地利、人力和御旱济时四个方面对之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农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本书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历史上农家思想的原貌,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农家的窗口。农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深刻的历史借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重要的历史资源,有助于我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当然,从“农家”到“农学家”的叙述存在着“观念冒险”,有待时间的检验。
-
日本白桦派文学暂缺作者日本白桦派文学开启了日本人文主义文学的先河,对我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日本白桦派文学(日文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研究丛书》精选有影响力的十位白桦派作家及其作品,由中日两国学者耗时数年协力完成,日本著名学者岛村辉教授还就白桦派的阅读、研究方法亲自撰文,参见《日本白桦派文学(日文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研究丛书》第1章。《日本白桦派文学(日文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研究丛书》既包括中国读者熟悉的“白桦派三巨头”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也有中国学界尚待着力研究的长与善郎、里见弴、木下利玄、仓田百三、岸田刘生、千家元磨、柳宗悦,所选作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散文、随笔、信件等多种文学门类,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是日语专业人士阅读、研究、课程教学著作。
-
认知与视觉艺术(美)罗伯特·索尔索暂缺简介...
-
跨文化对话乐黛云,(法)李比雄《跨文化对话》40辑共收入论文19篇,访谈1篇,书评和简讯各2篇,首届“汪德迈中国学奖”专栏特稿8篇,共约30万字。“汪德迈中国学”奖由法兰西学院历史*为悠久的金石美文学院设立并颁发,可以看作是中法文化交流界的一件大事,本刊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设立了专栏,介绍汪德迈先生的中国学研究成就以及颁奖典礼的各篇致辞。体现了本刊站在文化交流*前沿,介绍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宗旨。
-
历代牡丹谱录译注评析郭绍林我国牡丹谱录,今存较早的是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此后历代续有作品,直至清朝覆灭。本书搜集宋元明清的所有牡丹谱录,对原文进行分段、标点、校勘、注释、翻译、点评,并在各谱正文前就其作者、内容、得失、流传、影响等方面作出研究性评述。注释用以解释原文涉及的人物、著作、职官、地理、典故、引文、生僻词、难句、名物、制度、习俗、节令、宗教义理等。散文的译文采取直译方式,诗词的译文一律押韵。点评着眼于历史发展大势,辨析小说传闻和历史实录的区别,廓清迷雾,发微发覆,纠正习焉不察的流行错误说法。
-
华茶故里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文化权力与社会变迁陈辉晚清以降,《红楼梦》是20世纪中国*受重视的一部文学作品,它与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精英发生了紧密性的知识性联系与碰撞。本书以《红楼梦》研究的当代命运探究变化社会中的文化符号,透过文本研究及其相关人物之命运、批判与论争来解读历史、社会、时代、管理与组织的多重镜像,分析不同阶段社会与政治的文化网络,文化权力与社会嬗变的知识谱系及其互动关系,梳理政治的跌宕起伏、研究话语与人物命运发生的紧密勾连,从思想行为层次深入探究中国的现代化,反思中国现代性的历程与经验。全书内容丰富多彩,论证精到深刻。作者取用了详实的口述史料,系统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前有追溯,后有延伸,案例分析详尽细致,寓深刻的道理于清晰的阐释之中。
-
苏州风物纂委员会办公室,叶正亭本书以苏州风物为主题,介绍了苏州的物产美食、名胜古迹、园林胜景、评弹昆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等,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苏州风貌,给读者呈现了精致风雅的苏州,展现了细腻智慧的苏式生活,以及独具匠心的传统工艺。
-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变迁与重构李涛该项成果系统考察了百年中国社会结构嬗变下的文化心态变迁及其走向,反思了百年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建构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全球视域下世界美国、苏联、德国各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经验,同时通过分析儒学背景下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选择的经验与教训,*后提出了大国复兴进程中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建构的理论思考及政策建议。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张智荣,柴国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内蒙古全面建设文化强区的背景下,于党的“大会”召开前夕完成定稿的。书中从总、分两个维度,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内蒙古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的状况,剖析了内蒙古文化产业各领域发展的具体现实,对“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文化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客观判断,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并就内蒙古文化资源整合、跨境电子商务、文化产业项目竞争力等进行了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