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兰溪诸葛后裔祭祖褚子育诸葛后裔祭祖是金华兰溪诸葛村以祭祀先祖诸葛亮为内容的宗族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礼仪大约定型于明嘉靖年间,春祭为农历四月十四日,秋祭为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冬至还要举行祭冬。诸葛后裔祭祖是明清以来兰溪孝道文化、民俗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旨在抒发弘道扬善之志,崇尚家国情怀,传承弘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河上龙灯胜会褚子育河上龙灯胜会源于唐代的泾河龙王传说,是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一带元宵期间举行的民俗活动。河上龙灯胜会包括出灯、闹元宵和化灯一系列完整的仪式活动,集合了河上地区舞蹈、民乐、体育和民间传说等项目,“又有龙灯又有会,还有马灯来凑队”,生动立体地呈现了民众信仰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江南节庆风俗的典型代表。《河上龙灯胜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以五个章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河上龙灯胜会的内容和特点、内涵和价值、传承和保护等内容。
-
海宁潮神祭祀褚子育“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宁盐官是著名的钱江潮观潮胜地。历史上,海宁一带的人们在与潮灾的不断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潮神信俗及祭祀仪式,既反映了劳动人民修筑堤岸、疏浚通道等防灾、抗灾的努力,也体现了民间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融合了民间信仰、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内容,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海宁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机组成部分。
-
鳌江划大龙褚子育鳌江划大龙,清末时在平阳兴起,是当地民众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庆贺丰年而形成的民俗活动,在浙、闽交界地区影响广泛。当地至今保留着制作大龙、龙灯、画龙点睛、巡街游行、祭神祈福等一系列完整的民俗仪式。鳌江划大龙内容丰富,集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间表演艺术和多种民间手工艺于一体,乡土气息浓郁。
-
渌渚周雄孝子祭褚子育孝子祭是富阳渌渚祭祀南宋大孝子周雄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上,孝子祭有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大形态。官方祭祀始于清道光五年,每年三月三、九月九举行春秋两祭,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民间祭祀活动主要有设醮肃拜、周王出巡、演戏酬神等。周雄的孝道故事在民间相传不衰。孝子祭对弘扬孝道文化、秉承传统美德、激发社会向好向善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草塔抖狮子褚子育草塔抖狮子也称线狮,是起源于清代诸暨草塔一带的传统杂技,后来发展成为当地百姓祈福消灾、贺昌隆、庆太平的一种表演活动。它集精巧手工制作和体育、杂技、木偶技巧于一体,以狮子的各种惊险、诙谐的搏球动作以及控狮艺人和舞球者配合默契、张弛有序的操控表演,成为当地春节、元宵、庙会等节日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
-
上舍化龙灯褚子育上舍化龙灯发源于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流传在安吉县、长兴县及安徽广德县一带,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上舍村杨氏祖先将庙会上演出的花灯串成龙形,扎龙头、龙尾,称花龙灯。清道光年间,艺人杨九林使龙灯完成“四变”,同时配扎十二盏花瓶灯、两只牌头灯,花龙灯演变为化龙灯。化龙灯的大特点在于其“四变”,即聚宝盆变龙头、寿桃灯变龙珠、蝙蝠灯变龙尾、九盏花灯变龙身,形成“进门是花灯,出门是龙灯”的特色。
-
青田百鸟灯舞褚子育青田百鸟灯舞盛行于青田县一带。自唐景云年间以来,百鸟灯舞一直是青田百姓在逢年过节和喜庆日子里自娱自乐的活动。当地百姓举着以山区鸟类为原型制作的灯具,围绕“百鸟觉醒”“莺歌燕舞”“孔雀开屏”“百鸟争鸣”“喜鹊衔梅”“晚鸟归巢”“松鹤延年”七大舞蹈主题进行表演,配以民间打击乐器的伴奏,舞蹈氛围轻松、活泼、欢快,体现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
民间礼俗用乐研究项阳文集共收有七篇论文,均是各位作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经过精心调整、修改而成,是关于中国河北、山东地区的民间礼俗音乐研究,包括房山地区北窖村音乐会研究、济宁地区礼俗用乐、山东莱芜吹打乐班考察等。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之间相互依附而存,对某一地域的专题性音乐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究礼俗用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讨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何以延续的问题。本这七篇论文的选题都经过导师项阳先生精心地选择和设计。他既从构建学术团队的意义上整体设计、宏观布局,又考虑到每个学生研究的志向、兴趣,学习的程度、进度,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本文集内的论文共同体现着项阳先生学术研究的一些特点,比如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强调在田野考察基础上”接通”历史文化”大传统”,史论结合,对研究对象所蕴含的音乐文化深层内涵进行挖掘,同时每篇论文又有自己的特色。
-
八宫取用卷译注注《八宫取用》记载了水族社会在老人临终前后的礼仪习俗程序及有关民间禁忌。水族丧葬习俗别具一格,该书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之一。该卷水书对研究水族民族习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