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自由软件与开放源码运动文集孙玉芳 等 著《自由软件与开放源码运动文集》包括“自由软件与开源运动发展历程”、“Linux大事记”、“国内外开源公司产品概况”及“开源许可证文集”等四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和开源运动的思想理念、商业模式、经济技术活动,并以众多的许可证资料为开发者提供了依据。
-
软件工程(英)Lan Sommerville著本书是系统介绍软件工程理论的经典教材,自1982年初版以来,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更新,销售逾400000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软件工程人才,对学科本身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最新版重点论述在开发大型复杂软件系统时可以采用的一些实用方法。全书重新组织为7篇,涵盖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内容,从初始的需求导出到设计和开发,再到软件项目管理。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软件工程人员参考。本书的主要特点●涵盖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整合软件工程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着重讨论了需求和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提供Java程序示例以及用UML表示系统模型。●配套网站(www.software-engin.com)提供了丰富的软件工程资源和教学材料。本版新增内容●新增4章,分别是:"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快速软件开发"(包括敏捷方法)、"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和"软件进化"。●大幅改写和重组了11章的内容,增加了许多最新资料。●其余各章也进行了修订和更新。●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不同的软件工程技术,●增加了敏捷方法和软件复用的相关知识。●结合讨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面向对象技术邓正宏 等编著内容简介目录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内容,在了解对象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统一建模语言(Ub4L)、UMl分析设计过程;抽象类、应用框架、设计模式、组件、面向对象设计原则、面向对象自动化测试框架等内容。内容覆盖了这一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最新的面向对象技术。本教材可供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的计算机工作者参考。面向对象方法是当今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最有影响的方法。本教材结合作者使用面向对象多种技术的实际经验,通过对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测试等知识的综合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面向对象技术,并通过应用实例为读者学习和使用面向对象方法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参考资料。在本教材中,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对象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了统一建模语言(UML)、UML分析设计过程、抽象类、应用框架、设计模式、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组件、面向对象自动化测试框架件等内容。由于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这一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最新的面向对象技术),因而在讲述时尽量避免一些严格的形式化系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相信读者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以后,可以较顺利地阅读其他有关的专著,以求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本书中没有采用统一的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程序,主要使用目前流行的C++、Java语言。我们感到,这样做尽管从表面上看不够统一,但是可以使读者接触较多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而且有利于读者阅读有关专著。因而,权衡利弊我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本教材可供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讲授时数约40学时,也可供计算机工作者参考。本书的第1章、第3章~第5章及第7章、第8章由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邓正宏编著,第2章和第6章由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郑玉山编著,第9章、第10章由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薛静编著。如果我们的合作能对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新兴学科有所帮助的话,我们将感到十分高兴。另外,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樊蓉、张世芳、齐震、梁春泉同志参加了部分编写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的蒋立源教授在百忙中认真审阅了全书的内容,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同行的专家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内容,在了解对象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统一建模语言(Ub4L)、UMl分析设计过程;抽象类、应用框架、设计模式、组件、面向对象设计原则、面向对象自动化测试框架等内容。内容覆盖了这一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最新的面向对象技术。本教材可供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的计算机工作者参考。面向对象方法是当今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最有影响的方法。本教材结合作者使用面向对象多种技术的实际经验,通过对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测试等知识的综合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面向对象技术,并通过应用实例为读者学习和使用面向对象方法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参考资料。在本教材中,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对象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了统一建模语言(UML)、UML分析设计过程、抽象类、应用框架、设计模式、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组件、面向对象自动化测试框架件等内容。由于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这一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最新的面向对象技术),因而在讲述时尽量避免一些严格的形式化系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相信读者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以后,可以较顺利地阅读其他有关的专著,以求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本书中没有采用统一的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程序,主要使用目前流行的C++、Java语言。我们感到,这样做尽管从表面上看不够统一,但是可以使读者接触较多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而且有利于读者阅读有关专著。因而,权衡利弊我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本教材可供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讲授时数约40学时,也可供计算机工作者参考。本书的第1章、第3章~第5章及第7章、第8章由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邓正宏编著,第2章和第6章由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郑玉山编著,第9章、第10章由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薛静编著。如果我们的合作能对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新兴学科有所帮助的话,我们将感到十分高兴。另外,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樊蓉、张世芳、齐震、梁春泉同志参加了部分编写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的蒋立源教授在百忙中认真审阅了全书的内容,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同行的专家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作者
-
软件开发方式(德国)奥斯特海希著、姜南等译本书解释了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优点,同时从专业角度对这种技术进行了描述。本书采用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的统一建模语言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虽然只用较小的篇幅简单描述了UML(统一建模语言),但却包含了它的所有重要内容,其符号和语义是面向对象建模过程中所用的最新标准。为了更容易地切入主题,本书中不包含UML元模型的内容。本书所讨论的重点内容,即用例驱动的、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渐进式开发方法主要应用于嵌入式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中,但也适用于其他技术和应用领域。 本书概述了面向对象的结构,对一个软件项目进行建模的过程,以及组成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图和模型元素。本书是供具有很少的OO软件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学习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的入门读本。
-
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李芷等编著软件工程学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现代工程方法论相结合,着重研究软件过程模型、设计方法、工程开发技术和工具,是指导软件生产和管理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本书以传统的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为主线,根据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结合大量的应用示例,系统地介绍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软件过程、开发方法、应用技术和实用工具。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通用软件工程课程,或者需求工程学、软件设计、高级程序设计和软件管理等软件工程学专题的教科书,还可以作为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研究和项目开发等应用型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
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苏俊著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数据处理=数据结构+数据管理的理念。通过介绍数据结构,使得读者能在编程环境下熟悉和使用常用数据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介绍数据管理,使得读者具有管理海量数据的知识、操作和素质。全书始终贯穿两条线索:一条是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条是数据规模逐渐变大。本书从第1章到第6章以Java语言为基础介绍了数据结构的知识。首先从建立最基础的线性表类开始,继承和发展为栈、队列、广义表、图等数据结构;从建立普通二叉树开始,在继承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基础之上形成了线索二叉树、排序二叉树、平衡二叉树等复杂数据结构。通过对许多常用数据结构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方法进行封装从而形成新的数据处理平台。本书从第8章到第13章以Oracle数据库系统为试验平台介绍了数据管理的常用知识,主要包括数据库体系结构、SQL语言、数据管理常用工具、数据库安全性以及实用数据库设计等内容,使得读者能够具有大型数据库的知识、操作和素质。本书沿着从常用内存数据结构到文件、再从文件到数据库存储、继而延伸到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和管理的思路,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数据库技术)的实用技术和知识,并附有大量的练习题、实用Java程序、SQL语句以及Oracle数据库操作命令。本书适用于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程序设计经验的读者。
-
软件工程概论陶华亭主编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用教材。本书概括论述了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工程方法论、软件生存周期理论、软件开发模型、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结构化软件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对于继承、复用、UML、面向对象的建模、软构件等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全书共分12章。前6章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及传统的和结构化的软件工程方法,第7章作为面向对象方法的引论,详细对比讨论了各种软件工程方法论的特点以及面向对象方法论的优点和开发背景。后5章主要讨论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并且与UML结合起来,在UML的技术背景下介绍和讨论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在介绍面向对象技术的过程中,没有机械地重复调研、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各阶段的的全部内容,而是重点剖析了面向对象方法的特殊之处。全书内容紧凑,深入浅出,实例贯穿始终,突出实用。本书适合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民办高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作为教材作用,还可供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参考。
-
软件领导Murray Cantor著;朱剑平等译;朱剑平译软件开发团队对高效率开发的高需求,以及公司对高质量软件的需求,使得资深专业人士成为软件公司的宝贵资产。新一代的经理人必须快速掌握该职位所要求的关键技能,而资深专业人士也必须掌握能大大缩短软件一发周期的团队协作的新方法。本书对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经理人以及如何构建一支有竞争力的软件开发团队等方面提供了生动、实用的指导。本书适用于那些有一定软件背景的经理人以及资深的软件专业人士。本书是作者多年专业经验的结晶,对每个成功的团队领导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技能做了精准而易懂的介绍。成功的软件领导必须理解的内容包括: ·软件质量 ·高效开发实践 ·团队动力学 ·适当的领导风格
-
软件质量保证(以)Daniel Galin著;王振宇[等]译;王振宇译本书特色:■SQA的广阔视野。除了讨论经典的顾客定制软件,还讨论内部软件开发、外包软件和小机构的SQA。■实践问题的全面讨论。重点放在SQA应用、运行、机构与控制。■SQA问题的全面覆盖。讨论了许多其他SQA教科书中较少涉及的问题,包括:规程与工作条例、支持性质量手段、软件质量的费用与参与SQA框架的行动者。■最新主题。覆盖的问题有:自动测试、计算机化SQA工具与国际标准(例如IS09000-3)。■教学支持。每一章都有小结、案例研究、现实的例子与执行提醒、复习题和讨论题。■联机教师指南。指南包括课程计划指南、PowerPoint讲解材料与题库。本书全面覆盖了IS09000-3的要求。它还提供了ASQ(美国质量协会)CSQE(认证软件质量工程师)所需的知识。本书全面介绍软件质量保证的有关问题,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全书覆盖面广,不仅涉及有关内部软件开发和商用成品软件的质量保证问题,还有许多一般SQA书籍很少涵盖的议题,包括规程与工作条例、支持性质量手段和软件质量费用等,以及最新的SQA议题:自动测试、国际SQA标准和计算机化SQA工具。另外,本书各章都有小结、复习题和讨论题,有利于读者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本书适合软件开发部门的经理和负责软件开发和维护质量的质量管理人员阅读。译者序 也许没有人否认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正像几乎没有人否认软件的重要性一样. 但是, 是否动真格地做好软件质量保证工作, 则既涉及理论:观念与认识问题, 又涉及实践二-执行问题. 这本关于软件质量保证的书有个副标题:"从理论到执行". 其实这本书的重点就是执行方面. 不言而喻, 软件质量保证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问题. 它的基础来自软件工程学和质量学两个方面, 虽然有了30多年的探索, 但是如何将两方面的理论基础结合起来, 却仍然有许多未知的东西. 把理论付诸实施:执行, 有一系列的问题, 观念性的. 技术的. 费用的和人的方面的. Galin博士的这本书把重点放在执行方面, 无疑是正确的, 也符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书中除了有一般教材中都有的复习题之外, 还有数量不少的讨论题. 读者会发现, 有些题确实是很值得讨论的. 对这些题给出一个回答并不困难, 但是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些题中用得最多的话是"列出你的论据", 这就非得多动动脑筋不可. 本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软件质量的费用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 费用问题是软件质量保证执行的核心. 这又反过来向领导层的管理人员提出一个问题:为了达到你和上级要求的软件质量等级, 在项目的计划安排中有足够的投入吗?这里我们把"费用"泛化成了"投入", 它包括资金费用. 人力和时间. 除封面署名外,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还有:张立(武汉工程大学). 余扬(华南理工大学). 王晓军(中船重212709研究所). 满益智(中船重工2709研究所). 段姗(中船重52709研究所). 周一帆(华中科技大学). 徐关勇(中船重工12709研究所). 李阳(中船重32709研究所)等. 王振宇(中船重工709研究所) 陈利(华中师范大学) 王志海(武汉理工大学) 2004年5月31日作者简介 DanielGalin博士在以色列海法市的以色列工学院Technion工业与管理工程系获得工业与管理工程学士学位和运筹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 他在Ruppin学术中心工作, 现在是Ruppin学术中心信息系统研究部的负责人. Galin博士通过SQA教学. 写作和咨询工作获得他在此领域的专长. 他在Ruppin学术中心信息系统研究部. 海法:市Technion的计算机科学系和特拉维夫的行政学院讲授软件质量保证和信息系统的课程. Galin博士同Z. Bluvband博士合著了《软件质量保证》一书. 他的许多论文已经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主要是英语杂志. 他以前的所有关于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软件质量保证的书都是用希伯来语写的, 并由以色列的一流出版社出版. Galin博士2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包括许多项目中的软件质量保证咨询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前言 新的丹佛国际机场(DIA)在1995年2月的通航是科罗拉多市民的喜庆日, 但它肯定结束了信息技术产业的一段风光时期. 按照计划, DIA要成为美国最大的机场, 到2020年, 每年要为1. 1亿位乘客服务, 每天要通过200个出入口和12条跑道处理1750个航班. 但是, DIA的运行推迟了16个月, 主要是由于基于软件的行李处理系统失效, 估计总损失20亿美元. 此外, 最终投入服务的行李处理系统同最初规定的系统相比, 其能力也有大幅度的缩减. 虽然自从1995年以来已经遗憾地记录了若干其他巨大的失败, 但在DIA的IT技术失败对于盯这个行业来说仍然是特别令人不愉快的, 无论是在损失的规模方面还是在引起的公众兴趣和批评方面都是如此. 许多SQA专业人士(包括作者在内)都相信, 如果从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应用合适的软件质量保证系统, 那么这种规模的损失是不会出现的, 至少能使其损失大幅度减低. 在本书中讨论的方法和工具, 尤其是风险管理规程, 能够在很早阶段识别出状况的严重性, 并及时在整个项目中采取合适的改正性措施. 其他SQA工具也有可能保证系统按计划安排完成, 并完全符合其规范要求. 根据作者的软件质量保证概念, 可以通过下列方面达到软件质量的可接受水平: ·各种SQA部件的组合应用. ·特别强调软件开发早期阶段的质量, 包括项目前阶段. ·实施控制外部参与方(分包商. 重用软件模块和COTS软件产品的供货商和自己完成部分项目的顾客)的工作质量的全面SQA活动. ·基于对于功能需求. 进度安排和预算计划的预期, 根据连通器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ng vessels)将SQA活动扩展到项目进度安排和预算控制. 这个原理是指这三个容易变化的部件中有一个失效(或降低了实现等级)都会引起其他部件的立即实效. 软件质量保证这个概念通贯全书指导我们. 本书的特征 本书的下列特征是特别重要的: ·SQA的广阔视野. ·全面讨论SQA执行问题. ·全面覆盖SQA主题. ·最新的议题. 下面详细讨论这些特征. SQA的广阔视野 本书对SQA问题的讨论大大超出由大型成熟软件公司进行的顾客定制软件开发的边界. 它致力于重点关注反映软件产业当前状态的另一些软件开发与维护环境: ·信息系统部门的内部软件开发. 本书讨论内部项目的SQA. 传统顾客-供货商关系缺失或模糊的状况, 并简要给出对相关风险的推荐解决办法(见5. 6节和6. 4. 2节). . COTS软件包. COTS软件包在整个产业使用的软件包中所占的比例正在增长. 保证这些要直接集成到顾客软件系统中的软件包的质量已经变成一个重要的问题(见第12章). ·小项目和小机构. 本书也讨论同小机构的软件开发和小软件项目执行有关的问题(见6. 4. 1节). 全面讨论SQA执行问题 全书强调SQA部件的执行中产生的组织. 控制和其他问题. ·专门的章节, 讨论执行过程. ·例子, 把引用现实状况. 尤其是涉及执行问题的例子整合到本书中. ·执行提醒, 大多数章里有同特定执行问题有关的执行提示. ·讨论题, 在每章的末尾, 鼓励读者对执行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办法. 全面覆盖SQA主题 本书全面覆盖了SQA的主题. 它包括了其他SQA书中难得涵盖的议题. 这些议题包括: ·规程与工作条例, 它们的编制. 执行与更新(见第14章). ·支持性质量手段, 即模板与检查表, 它们的编制. 执行与更新(见第15章). ·软件质量的费用, 根据经典质量费用模型和一个更好地表示软件质量费用专有性质的新扩展模型进行费用估计(见第22章). ·在SQA框架中的SQA单位和其他行动者, 尤其是机构里促进SQA问题的那些活跃的和临时的实体的活动与职责:SQA单位. SQA理事. SQA委员会和SQA论坛(见第26章). 最新的议题 本书强调下列最新的SQA议题: ·自动测试, 包括有关各种类型的自动测试及其执行的讨论, 以对自动测试优缺点的评述结束(见10. 3节). ·计算机化SQA工具, 同本书中提到的几乎所有SQA部件相关联地进行讨论. 完全致力于讲述计算机化工具的专门一章(见第13章)评述CASE工具. 特别强调显著提高SQA工具性能的技术, 诸如自动测试. 软件配置管理与文档编制控制. ·国际SQA标准. 有两章(见第23. 24章)致力于对软件质量管理标准和项目过程标准的最新发展的全面考察. 可从WWW. booksites. net/Salin获得更多关于本书的信息. 本书的读者 本书的目的是满足对软件质量保证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群的需要. 我们针对四个主要的读者群: ·软件开发部门的经理. 项目经理等. ·参加或讲授假期培训课程的人. ·大学和专科学生. ·涉及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质量问题的实践人员. 此外, 还有在"针对专门读者群的指南"中提到的专门读者群. 致谢 本书得益于软件顾客的意见以及我在以色列工学院的Technion. Ruppin学术中心和其他地方的学生所问的问题. 他们帮助我改进我的讲解, 并激发我提供许多例子. 还有人通过回答问题或提供有价值的论文. 书籍和其他材料帮助过我. 由于人太多, 我无法一一提到他们的名字, 我感谢每一个人. 要向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arson Education)在以色列的代表Andrea Shustaritch致以特别的感谢, 是他鼓励我写这本书, 并一直关注其进展. 我的编辑Keith Mansfield, 也是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在英国的高级组稿编辑,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 他不断提供指导和有价值的建议与合作, 也值得特别感谢. 我要向Nicola Chivers表示我的谢意, 他负责本书在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的印制, 他的效率和和蔼作风使得和他一起工作是如此的愉快. 此外, 我想向Nina Reshef表示我的谢意, 她专心编辑我的手稿, 对本书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最后, 我想说:我十分感谢我的家庭, 我的妻子AmiraGalin. 我的女儿Michal Nisanson. 我的儿子Yoav Galin, 他们不断地支持和鼓励我, 并对本书的手稿提出过重要的意见.
-
软件需求(美)Karl E.Wiegers著;刘伟琴,刘洪涛译;刘伟琴译本书是有关软件需求的经典教材,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讲述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返工不仅在技术上给开发人员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还使软件性能深受影响,所以在开发早期提高项目需求分析的质量,减少重复劳动,通过控制项目范围的扩大及需求变更来达到按计划完成预定目标,是当前软件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本书对第1版的内容进行了扩展,不仅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还引入了一些新知识,以求与时代发展同步。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非常适合作为项目经理、软件开发人员的指导性参考书。译者序随着计算机软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软件开发组织越来越认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工程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人们已经从中受益。软件需求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阶段,在软件项目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项目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莫过于了解所要开发的软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就是软件需求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软件需求为软件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如果软件开发人员与客户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就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达成共识,就匆匆忙忙开始着手编写代码,其后果可想而知,很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不得不对项目进行返工,这就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如果我们在软件项目开发之前,充分地完成软件需求的相关活动,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需求工程参考书,书中按照需求工程的各个阶段,即需求获取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编写需求规格说明阶段、需求确认阶段和需求管理阶段组织起来,并提供了许多有效技术,这些技术为用户、开发人员和管理层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方便。本书作者卡尔·E·威格(KarlE.Wiegers)是需求工程领域的权威人士,他曾担任过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经理以及软件过程和质量改进负责人,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第1版曾荣获"软件开发"效率大奖,目前已成为参与软件开发过程的所有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本书第2版对第1版中所提出的最佳实践进行了许多扩充,这一版不仅在每一章中都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并提供了新的案例,而且,作者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完成不同的任务提供了颇具特色的检查列表、范例文档和模板。另外,作者还从自己丰富的职业生涯中精选出了一些趣闻轶事,增加了技术书籍的趣味性。相信阅读本书之后,读者对于需求工程一定会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人员还有苏正泉、米强、张颖、夏红、谷昀、江峰、徐利生、李宏为、赵琪、姬凌岩。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