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美)托马斯H.李本书是《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第二版,这本被誉为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指南的著作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设计千兆赫兹(GHz)CMOS射频集成电路的细节。首先简要介绍了无线电发展史和无线系统原理;在回顾集成电路元件特性、MOS器件物理和模型、RLC串并联和其他振荡网络以及分布式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史密斯圆图、S参数和带宽估计技术;着重说明了现代高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方法,详细讨论了关键的射频电路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基准电压源、混频器、射频功率放大器、振荡器和频率综合器。对于射频集成电路中存在的各类噪声及噪声特性(包括振荡电路中的相位噪声)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最后考察了发送接收器的总体结构并展望了射频电路的发展前景。书中包括许多非常实用的电路图和其他插图并附有许多启发性的习题,因此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有关射频电子学方面课程的理想教科书,对于从事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或其他领域实际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参考书。
-
数字逻辑集成电路手册赵负图主编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世界先进的数字逻辑门、缓冲、驱动、触发、振荡、锁存、寄存器、存储器、计数器、乘除器、多工器、分工器、反相器、比较器、电平转换、总线收发、开关、通用数字逻辑电路等。对每一个逻辑电路均给出其用途、特点、原理、功能块图、管脚图、技术参数、应用电路等。本书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实用,可供通信、电子信息、电气、机电控制、计算机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和中等院校师生参考。[前言]数字逻辑电路、微控制器和数字处理器是现代数字控制技术的核心电路,也是现代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集了现代世界先进的数字门、缓冲、驱动、触发、振荡、锁存、寄存器、存储器、计数器、乘除法、多工器、分工器、反相器、比较器、电平转换、总线收发、开关等通用数字逻辑电路。本书介绍了逻辑电路的用途、特点、原理、功能块图、管脚图、管脚名称、功能、技术参数、应用电路及生产厂家。本书逻辑电路及参数表中使用了不完全统一的标记和符号。由于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为了便于查阅,书中对各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逻辑电路一律采用各公司提供给用户的逻辑电路,对图形、部件、元件的符号及标注方法均保持原样。本书适用于自动控制、数字逻辑控制电路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用于高等和中等院校师生参考。本书资料来源为国外公司、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办事处、代表处(详见每个产品的生产厂家)。经过有关负责人同意,将资料编入该书。书中产品数据参数、图形符号等的处理均为编者的理解,仅供读者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有关详细资料请读者向有关公司(生产厂家)了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公司、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美)Andrew N.Sloss等著;沈建华译;沈建华译【内容提要】本书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M处理器的基本体系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优化方法。内容包括:ARM处理器基础;ARM/Thumb指令集;C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与优化;基本运算、操作的优化;基于ARM的DSP;异常与中断处理;固件与嵌入式OS;cache与存储器管理;ARMv6体系结构的特点等。全书内容完整,针对各种不同的ARM内核系统结构都有详尽论述,并有大量的例子和源代码。附录给出了完整的ARMv4/v5/Thumb指令的功能、编码、周期定时以及汇编参考。本书适于从事ARM嵌入式系统教学与研发,或想把其它嵌入式平台的软件移植到ARM平台上去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要求对ARM处理器有一定的了解,并有C语言和汇编语言基础。若在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则效果会更好。本书也可作为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作者简介】Andrew N.Sloss于1992年获得Herefordshire大学(英国)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英国计算机协会认证注册工程师(C.Eng,MBCS)。他已在计算机行业工作了16年,从1987年开始参与有关ARM处理器的研发,在ARM处理器上开发了众多领域的应用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为Emerald出版集团(英国)设计了首个能够在ARM2和ARM3处理器上运行的针对中文和埃及象形文字的编辑系统。他在ARM公司工作了6个多,目前是ARM在美国加州Los Gatos的技术销售工程师,负责为开发新产品的公司提供建议和支持。【目录】第1章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1.1 RISC设计思想1.2 ARM设计思想1.3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1.3.1 ARM总线技术1.3.2 AMBA总线协议1.3.3 存储器1.3.4 外设1.4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1.4.1 初始化(启动)代码1.4.2 操作系统1.4.3 应用程序1.5 总结第2章 ARM处理器基础2.1 寄存器2.2 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2.2.1 处理器模式2.2.2 分组寄存器2.2.3 状态和指令集2.2.4 中断屏蔽2.2.5 条件标志2.2.6 条件执行2.3 流水线2.4 异常、中断及向量表2.5 内核扩展2.5.1 cache和紧耦合存储器2.5.2 存储管理2.5.3 协处理器2.6 体系结构的不同版本2.6.1 命名规则2.6.2 体系结构的发展2.7 ARM处理器系列2.7.1 ARM7系列2.7.2 ARM9系列2.7.3 ARM10系列2.7.4 ARM11系列2.7.5 专用处理器2.8 总结第3章 ARM指令集3.1 数据处理指令3.1.1 MOVE指令3.1.2 桶形移位器3.1.3 算术指令3.1.4 算术指令使用桶形移位器3.1.5 逻辑指令3.1.6 比较指令3.1.7 乘法指令3.2 分支指令3.3 loadstore指令3.3.1 单寄存器传送指令3.3.2 单寄存器loadstore指令的寻址方式3.3.3 多寄存器传送指令3.3.4 交换指令3.4 软件中断指令3.5 程序状态寄存器指令3.5.1 协处理器指令3.5.2 协处理器15(CP15)指令语法3.6 常量的装载3.7 ARMv5E扩展3.7.1 零计数指令3.7.2 饱和算术指令3.7.3 ARMv5E乘法指令3.8 条件执行3.9 总结第4章 Thumb指令集4.1 Thumb寄存器的使用4.2 ARM-Thumb交互4.3 其它分支指令4.4 数据处理指令4.5 单寄存器load-store指令4.6 多寄存器load-store指令4.7 堆栈指令4.8 软件中断指令4.9 总结第5章 高效的C编程5.1 C编译器及其优化概述5.2 基本的C数据类型5.2.1 局部变量类型5.2.2 函数参数类型5.2.3 有符号数与无符号数5.3 C循环结构5.3.1 固定次数的循环5.3.2 不定次数的循环5.3.3 循环展开5.4 寄存器分配5.5 函数调用5.6 指针别名5.7 结构体安排5.8 位域5.9 边界不对齐数据和字节排列方式(大/小端)5.10 除法5.10.1 带余数的无符号重复除法5.10.2 把除转换为乘5.10.3 除数是常数的无符号除法5.10.4 除数是常数的有符号除法5.11 浮点运算5.12 内联函数和内嵌汇编5.13 移植问题5.14 总结第6章 ARM汇编与优化6.1 编写汇编代码6.2 性能分析和周期计数6.3 指令调整6.4 寄存器分配6.4.1 分配变量给寄存器6.4.2 使用超过14个的局部变量6.4.3 最大限度地使用寄存器6.5 条件执行6.6 循环结构6.6.1 减计数循环6.6.2 展开计数循环6.6.3 多层嵌套循环6.6.4 其它计数循环6.7 位操作6.7.1 固定宽度的位域打包和解包6.7.2 可变宽度编码的位流打包6.7.3 可变宽度编码的位流解包6.8 高效的switch6.8.1 在范围0≤x 6.8.2 基于通用变量x的switch6.9 边界不对齐数据的处理6.10 总结第7章 基本运算优化7.1 双精度整数乘法7.1.1 长整型乘法7.1.2 128位结果的无符号64位乘法7.1.3 128位结果的有符号64位整数乘法7.2 整数规格化和前导0计数7.2.1 ARMv5及以上体系结构的整数规格化7.2.2 在ARMv4体系结构上的规格化7.2.3 后缀0计数7.3 除法7.3.1 通过试探减法实现无符号数除法7.3.2 无符号整数的NewtonRaphson除法7.3.3 无符号小数NewtonRaphson除法7.3.4 有符号数除法7.4 平方根7.4.1 通过试探减法计算平方根7.4.2 使用NewtonRaphson迭代计算平方根7.5 超越函数:log,exp,sin,cos7.5.1 以2为底的对数运算7.5.2 2的乘幂7.5.3 三角函数7.6 字节顺序反转和位操作7.6.1 字节顺序反转7.6.2 位变换7.6.3‘1’位计数7.7 饱和及舍入运算7.7.1 饱和32位数到16位7.7.2 饱和左移7.7.3 舍入右移7.7.4 饱和的32位加减法7.7.5 饱和绝对值7.8 随机数产生7.9 总结第8章 数字信号处理8.1 表示一个数字信号8.1.1 选择一种表示方法8.1.2 操作以定点格式存储的值8.1.3 定点信号的加法和减法8.1.4 定点信号的乘法8.1.5 定点信号的除法8.1.6 定点信号的平方根8.1.7 小结:数字信号的表示8.2 基于ARM的DSP介绍8.2.1 ARM7TDMI的DSP8.2.2 ARM9TDMI的DSP8.2.3 StrongARM的DSP8.2.4 ARM9E的DSP8.2.5 ARM10E的DSP8.2.6 Intel Xscale的DSP8.3 FIR滤波器8.4 IIR滤波8.5 离散傅里叶变换8.6 总结第9章 异常和中断处理9.1 异常处理9.1.1 ARM处理器模式及异常9.1.2 向量表9.1.3 异常优先级9.1.4 链接寄存器偏移9.2 中断9.2.1 分配中断9.2.2 中断延迟9.2.3 IRQ与FIQ异常9.2.4 基本的中断堆栈设计与实现9.3 中断处理方法9.3.1 非嵌套中断处理9.3.2 嵌套中断处理9.3.3 可重入中断处理9.3.4 优先级简单中断处理9.3.5 优先级标准中断处理9.3.6 优先级直接中断处理9.3.7 优先级分组中断处理9.3.8 基于VIC PL190的中断服务例程9.4 总结第10章 固件10.1 固件和引导装载程序10.1.1 ARM Firmware Suite10.1.2 Red Hat Redboot10.2 例子:Sandstone10.2.1 Sandstone的目录结构10.2.2 Sandstone的代码结构10.3 总结第11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11.1 基本模块11.2 实例:简单小型操作系统SLOS11.2.1 SLOS目录结构11.2.2 初始化11.2.3 存储模型11.2.4 中断和异常处理11.2.5 调度程序11.2.6 上下文切换11.2.7 设备驱动程序框架11.3 总结第12章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12.1 存储层次和cache12.2 cache结构12.2.1 cache存储器的基本结构12.2.2 cache控制器的基本操作12.2.3 cache与主存的关系12.2.4 组相联12.2.5 写缓冲器12.2.6 cache效率的衡量12.3 cache策略12.3.1 写策略——直写法或回写法12.3.2 cache行替换策略12.3.3 cache失效时的分配策略12.4 协处理器15与cache12.5 清除和清理cache12.5.1 清除cache12.5.2 清理cache12.5.3 清理Dcache12.5.4 使用路和组索引寻址清理D-cache12.5.5 使用test-clean命令清理D-cache12.5.6 在Intel XScale SA110和Intel StrongARM内核中清理D-cache12.5.7 清理和清除部分cache12.6 cache锁定12.6.1 在cache中锁定代码和数据12.6.2 通过增加路索引来锁定cache12.6.3 使用锁定位锁定cache12.6.4 在Intel XScale SA110中锁定cache行12.7 cache与软件性能12.8 总结第13章 存储器保护单元MPU13.1 受保护的区域13.1.1 重叠区域13.1.2 背景区域13.2 初始化MPU,cache和写缓冲器13.2.1 定义区域的大小和位置13.2.2 访问权限13.2.3 设置区域的cache和写缓冲器属性13.2.4 使能区域和MPU13.3 MPU系统示例13.3.1 系统需求13.3.2 使用存储器映射分配区域13.3.3 初始化MPU13.3.4 初始化和配置区域13.3.5 完成初始化MPU13.3.6 受保护系统的上下文切换13.3.7 mpuSLOS13.4 总结第14章 存储管理单元14.1 从MPU到MMU14.2 虚存如何工作14.2.1 使用页定义区域14.2.2 多任务和MMU14.2.3 虚存系统的存储器组织14.3 ARM MMU的详情14.4 页表14.4.1 一级页表项14.4.2 L1转换表基地址14.4.3 二级页表项14.4.4 为嵌入式系统选择合适的页大小14.5 转换旁路缓冲器14.5.1 单步页表搜索14.5.2 2步页表搜索14.5.3 TLB操作14.5.4 TLB锁定14.6 域和存储器访问权限14.7 cache和写缓冲器14.8 协处理器CP15和MMU配置14.9 快速上下文切换扩展14.9.1 FCSE如何使用页表和域14.9.2 使用FCSE的提示14.10 示例:一个简单的虚拟存储系统14.10.1 第1步:定义固定的系统软件区域14.10.2 第2步:为每个任务定义虚存映射14.10.3 第3步:在物理存储器中定位区域14.10.4 第4步:定义和定位页表14.10.5 第5步:定义页表和区域数据结构14.10.6 第6步:初始化MMU、Cache和写缓冲器14.10.7 第7步:建立上下文切换程序14.11 MMUSLOS示例14.12 总结第15章 ARM体系结构的发展15.1 ARMv6对高级DSP和SIMD的支持15.1.1 SIMD算法操作15.1.2 打包指令15.1.3 复数运算支持15.1.4 饱和指令15.1.5 绝对差值求和指令15.1.6 双16位乘法指令15.1.7 高位字乘法15.1.8 密码算法乘法扩展15.2 ARMv6增加的系统和多处理器支持15.2.1 混合大小端支持15.2.2 异常处理15.2.3 多处理同步原语(Multiprocessing Synchronization Primitives)15.3 ARMv6的实现15.4 ARMv6之后的未来技术15.4.1 TrustZone15.4.2 Thumb-215.5 总结附录A ARM和Thumb汇编指令A.1 如何使用这篇附录A.2 语法A.2.1 可选表达式A.2.2 寄存器A.2.3 立即数 A.2.4 条件和标志A.2.5 移位操作A.3 按字母顺序列出ARM和Thumb指令A.4 ARM汇编速查A.4.1 ARM汇编变量A.4.2 ARM汇编标注A.4.3 ARM汇编表达式A.4.4 ARM汇编保留字A.5 GNU汇编快速查询附录 BARM和Thumb指令编码B.1 ARM指令集编码B.2 Thumb指令集编码B.3 程序状态寄存器附录C 处理器与体系结构C.1 ARM命名规则C.2 内核与体系结构附录D 指令周期定时D.1指令周期定时表的使用D.2 ARM7TDMI指令周期定时D.3 ARM9TDMI指令周期定时D.4 StrongARM1 指令周期定时D.5 ARM9E指令周期定时D.6 ARM10E指令周期定时D.7 Intel XScale指令周期定时D.8 ARM11指令周期定时附录E 建议的参考读物E.1 ARM参考E.2 算法参考E.3 存储器管理与cache体系结构(硬件综述与参考)E.4 操作系统参考
-
常用电子管应用手册郑国川,李洪英编著继编者的《电子管手册》、《电子管功放设计和装调技术》之后,为了使读者对电子管的数据、曲线的含义及其用法等有进一步的了解,特将有关电子管应用知识汇编成这本《常用电子管应用手册》。本手册主要介绍电子管的典型应用功能、参数、曲线的特点,其中涉及业余通讯发射、广播设备、电子医疗器械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功能电路中电子管的应用,重点则放在电子管在目前Hi-Fi音响设备中的应用。手册中摘录了国外发表的许多电子管在音响电路上的实际测试数据,说明电路变化对工作点、各极电压等的影响,对电子管应用中的元件、电路电压的选择都极有参考价值。在编者的《电子管手册》一书中,仅将常见的型号收录其中,本书对其中的部分电子管加以补充介绍,同时还介绍了该手册未提及的一些重要的电子管。除电子管在音响的应用知识外,对某些电子管的特殊用途,以及典型电子管制电子电路,除也适当地列举出实用的电路图,以满足部分读者的特殊需要。
-
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澳)尼尔H.E.威斯特(Neil H.E.Weste),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著本书详细介绍了在一个芯片上设计复杂和高性能CMOS系统的现代化技术。作者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解释了芯片设计的现代化操作,包括时钟、闭锁、动态电路、接插件工程、SPICE和模拟。本书充分反映了近十年中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巨大进展。与前两版相比,本版增添了更多的内容,包括装置、接插件和时钟的最新资料,介绍了设计图表和简单CMOS电路布局,更新了非理想晶体管行为和设计意图的讨论,扩展介绍了接插件等。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本书特点:提供高性能CMOS电路设计的权威性论述。单一的RC延迟模型和逻辑成果的综合,作为讨论快速电路和估计延迟的手段。更关注功率和泄漏。介绍SPICE模拟和处理特性。介绍高性能domino电路和电路缺陷。详细介绍时钟和闭锁技术。统一论述高性能CMOS加法器比较技术。包含现代处理技术的实例。从实用的角度介绍Verilog和VHDL。本书前言前言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的20年中,CMOS技术已经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取得了显著的地位,并广泛用于个人计算机。自本书第2版出版以来的10年中,CMOS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Internet和无线通信迅猛发展。目前最先进芯片的晶体管数和时钟频率已经以数量级增长。重新编写本书是为了反映在过去10年中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巨大发展。虽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由于晶体管预算和时钟速度的增长、能耗的增加以及生产率和CAD工具的提高,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使用本书本书旨在一学期内覆盖较其他课程更宽和更深的内容,适于本科第一门VLSI课程,对于研究生课程也足够详细,对于实际从业的工程师来说,这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文献。我们鼓励根据兴趣选择主题。第1章概览了全部内容,而后续的章节详细描述了具体的主题。如果不需要理解其后的小节,可以将带标记的小节作为可选内容,在第一次阅读时跳过,然后当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再返回阅读。我们已经尽量多地配上插图以便于更直观地思考。对于本书的例子,我们强烈建议你在阅读答案之前自己思考。我们也为需要深入了解本书中介绍的主题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文献。我们强调工业界中所应用的最佳实践,并对容易犯的错误提出了警告。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变化,对具体电路优劣的判断可能会变得不正确,但我们相信试图把好的和坏的分开是作者的责任。辅助材料更新和扩展已有辅助材料是本版的主要目的。我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补充材料。所有这些材料都可以在本书的参考书网站(www.aw-bc.com/weste)上得到。学生使用的辅助材料包括:*有关第1章中8位微处理器设计的实验的配套手册。*指向开放源码CAD工具和过程参数等的VLSI资源的链接集合。*包括部分习题答案的学生解答手册。教师使用的辅助材料包括:*示例课程提纲。*VLSI入门课程的教学幻灯片。*包含习题解答的教师指导手册。这些材料是专门为使用本书教学的教师准备的,请联系当地的Addison-Wesley销售代表或发邮件到aw.cse@aw.com以获得如何得到这些材料的信息。致谢我(Neil)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合著者DavidHarris,他确信由我来写该版可以得到好的效果。没有他的持续努力,这本书不会存在。下一个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夫人Avril,她几次三番地原谅了我:“决不再写书了”—但我又一次食言。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与我的同事一起在辐射通信/思科系统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信号和射频CMOS电路相混合的从概念到生产的知识。这些经验加入到了这个版本中。GordonFoyster编写了将掩模设计转换为postscript的软件,这在10年前可是很不轻松甚至不可思议的工作。SteveAvery就如何处理掩模工艺给出建议,并提出其他各种图书专业性的意见。GeoffSmith综合了第1章中布局和布线的例子,并与Gordon一起提供了设计方法论的建议。JaredAnderson综合了第8章中所介绍的MATLAB和NCO合成。PhilRyan、GregZyner和MikeWebb提供了数字方法论和设计管理的背景。AndrewAdams、JeffreyHarrison和JohnOlip在射频问题上指导了我。RodneyChandler提供了ADC的理论和实践。BrianHart为第12章中的INL/DNL结构做了贡献。TomMcDermott提供了软件指南和其他的资料。ChrisCorcoran利用废弃的膝上型电脑以及从表面上看不可超越的软件和网络问题,使我从困惑中走出来。JohnO誗ullivan提供了本版中的一些照片。BronwynForde给予了后勤援助。DaveLeonard和BillRossi从远方给予了支持。最后,我要为我们之间富有成果的协作感谢我的长期商务伙伴和朋友DaveSkellern、ChrisBeare和DonMacLennan,也感谢思科系统对于这个修订版本给予的支持。与第2版相比,第2版是在马萨诸塞州的地下室中完成的,使用的是苹果Macintosh和SymbolicsIvory处理器。这个版本主要是使用最近10年来已经普及的技术完成的。这个版本包含了遍布于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家庭、旅馆和机场的无线热点和ADSL的内容,PC和Mac膝上型电脑技术在这个修订版中也有大量的篇幅——提供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工作的能力。我(David)感谢与我一起工作多年的优秀的电路设计者MarkHorowitz、JonathanAllen、BillDally、IvanSutherland、JasonStinson、SamNaffziger、TomFletcher和斯坦福的Horowitz小组,是他们影响了我认识电路的方法。我希望能够通过本书传递他们教授我的见识。我也要感谢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PeterCheung,他在一个忙于著作的夏天招待了我。我们感谢给我们审阅和提出意见的很多人,他们是Bharadwaj“Birdy”Amrutur、JacobBaker、KerryBernstein、NeilBurgess、KrishnenduChakrabarty、C.K.Chen、BillDally、NanaDankwa、AzitaEmami-Neyestanak、ScottFairbanks、TomFletcher、JimFrenzel、ClaudeGauthier、RonHo、DavidHopkins、Nan“Ted”Jiang、MarcieKarty、StephenKeckler、FabianKlass、TorstenLehmann、RichLethin、MichaelLinderman、DeanLiu、WagdyMahmoud、ZiyadMansour、SimonMoore、AliceParker、BradenPhillips、ParameswaranRamanathan、JustinSchauer、AshokSrivastava、JamesStine、GuWei、KenYang和EvelinaYeung。JaehaKim、TomGrutkowski和CeciliaKrasuk为大部分原稿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审阅。在此,我们对未提到的帮助者表示歉意。感谢TSMC许可我们在许多例子中使用180nmSPICE模型。MOSISService为众多的其他过程提供了已测试的SPICE参数。Artisan提供了TSMC180nm元素库中的数据表页。HarveyMudd学院提供了由KevinMapp拍摄的芯片图。SteveRubin提出了用于产生许多布局的开放源码电子编辑器。来自几个公司的设计者未署名地提供了9.12节的芯片设计问题的“warstories”。我们感谢你们的“warstories”,并将它们作为下个版本的候选内容。理想的故事就像侦探小说从征兆开始,然后是追踪bug的过程,再以错误电路的简图和校正的方法结束。2002、2003和2004年春在HarveyMudd学院的E158CMOSVLSI课程和在QualcommandSunMicrosystems的工程师课程上测试了原稿的草稿。帮助我们改进原稿的工程师包括MattAldrich、KevinAlley、ChiBui、AyoobDooply、TrevorGile、BradGreer、ShamitGrover、EricHenderson、NickHertl、NicoleKang、ClarkKorb、KarenLee、Li-JenLin、MichaelLinderman、MarkLocascio、ReneeLogan、DimitriosLymberopoulos、KhurramMalik、CharlesMatlack、JoePetolino、GeoffShippee、JoshuaSmallman、KeithStevens、AaronStratton、YushiTian、DanielWoo和AmyYang。HarveyMudd学院的GenevieveBreed、MatthewErler、TommyLeung和DavidDiaz开发了很多贯穿全书的仿真和图形。DavidDiaz、SeanKao和DanielLee帮助提供了HarveyMudd学院的MIPS处理器实例。MaxYi给出了附录A和附录B中的MIPS实例。Addison-Wesley利用繁重的评论和生产过程做了令人钦佩的工作。我们特别感谢编辑MaiteSuarez-Rivas、MattGoldstein和JulietSilveri,版面文字编辑KathySmith,以及排版人员和美工GillianHall。在David还是婴儿时SallyHarris就已经在编辑家庭丛书。她用惊人的注意力发现了许多错误,她(在DanielHarris的帮助下)还主动检查了参考书目。我们已经意识到,如此篇幅的书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我们也很苦恼。剩余的错误是我们自己的过失。请查阅www.aw-bc.com/weste上的勘误表,是否书中的错误已经注明。将包含你的名字和地址的记录发送到bug@cmosvlsi.com。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史秀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供高职高专院校及高级技工学校使用。《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规划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计算机应用类)》分为十一章,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论、80X86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其接口、输入/输出、中断、并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电路、串行接口、模数接口、人机接口以及微机总线。
-
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罗亚非 等凌阳16位单片机(μnSPTM)是台湾凌阳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推出的新一代单片机,具有高速度、低功耗、可靠、实用、体积小、价格低和简单易学等特点。本书以其代表型号SPCE061A为主线,讲述该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及开发工具,并详细地介绍了凌阳公司所拥有的世界先进水平的音频技术,还提供大量应用程序举例和设计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而实用,通俗流畅,易学易懂,例题丰富,可读性强。可作为从事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单片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专的专业教材。
-
微型计算机技术田艾平,王力生,卜艳萍编著本教材内容充足翔实,叙述详略得当,兼具先进性与基础性;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关硬件和软件技术,培养实践和开发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本教材结构合理,取舍灵活,适当选用所需章节,可适应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教学需求。本教材配套有习题手册,可方便教师授课。本教材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本书前言前言21世纪的时代是信息时代,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在21世纪,信息化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育水平、运用水平和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信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贯彻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精神,本教材从满足教学需要出发,在作者已出版的教材基础上,结合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同时参考其他教师已出版的优秀教材,整理和搜集了大量最新资料编写而成。“微型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口(硬件、软件接口)技术,建立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具有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硬件、软件)开发的能力。为此,本教材力求内容充足翔实,注重实践,特别适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技术之一。相应教材内容的取舍历来争论颇多:重基础者有之,重发展者有之……作者以为,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稳定的基础技术完美地统一在微处理器的发展之中。以Intel微处理器(8位、16位、32位、64位)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既可避免这一争论,又可使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①先进性。本教材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更新的微处理器所采用的新技术。如介绍80286存储管理中的实地址和保护地址方式;80386的任务保护与转移;80486的高速缓存;Pentium的并行流水线和分支预测等。②基础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但新技术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也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基础才能进行。因此,本教材对基础知识仍给以充分的重视。如8086/8088的指令、时序、中断等是80x86系列的基础,均在一章中进行介绍。③实用性。本书各章都配有实例,可以独立运行。它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一方面可应用于实际系统的开发,具有实用性。④灵活性。本书结构合理、取舍灵活、适用面广。根据不同专业本、专科的教学大纲要求,可以选用不同章节,适当取舍后仍能形成连贯、相对完整的教材。如电子信息类专业可适当减少专用接口等内容;非电子或非计算机专业根据教学要求,建议适当减少32位微处理器内部结构及时序等有关章节,还可适当减少接口技术的内容。本书由同济大学田艾平教授主编。王力生副教授编写了第4、6、8、9、12章;上海交通大学的卜艳萍副教授编写了第13、14章;田艾平教授编写了第1、2、3、5、7、10、11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限于作者的经验和水平,书中错误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教。田艾平
-
计算机体系结构张晨曦、王志英、张春元、戴葵、肖晓强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流水线技术、指令级并行技术、存储体系、输入/输出系统以及多处理机。本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接触了当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前沿,概念清晰,易于理解,并配有大量的实例分析。本书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书中的内容对于从事计算机研究及相关人员亦有根好的参考价值。本书除了着重论述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外,还强调采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全书共包括七章,第一章论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以及体系结构和并行性概念的发展,并简单地讨论影响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成本和价格因素;第二章论述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寻址技术、指令集的功能设计、操作数的类型和大小、指令格式等,并且介绍一种指令集结构的实例——DLX;第三章为“流水线技术”,论述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计算方法,并对流水线中的相关问题以及向量计算机进行讨论;第四章为“指令级并行”,论述利用硬、软件技术开发程序中应有的指令间并行性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指令调度、超标量技术、分支处理技术和超长指令字技术;第五章为“存储层次”,论述Cache的基本知识、降低Cache失效率的方法、减
-
微型计算机通信与接口技术刘兵、易逵、朱天清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微型计算机通信与接口的相关内容。全书以实用性为指导原则,在讲述计算机通信与接口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讲解了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本书的内容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微机接口,着重介绍了目前较常用的几个芯片,包括可编程的中断控制器Intel8259A,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8255A等;第三部分是总线技术,讲述目前比较常用和流行的几种总线,包括串行通信总线RS—232C、USB总线和PCI总线;第四部分主要讲述设备驱动程序及如何开发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包括VxD开发所需的基础知识,,如何使用软件VToolsD进行VxD开发,最后讲解如何在USB和PCI总线上进行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本书主要内容反映了当今计算机通信与接口领域里的新技术和 新知识。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控制等专业作为微型计算机通信与接口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自学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可以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网址为http://www.waterpub.com.cn/soft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