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王玉振 著《战略环境评价:从国际经验到中国的实践》简要介 绍了战略环评的起源和发展,应用战略环评的理由以及为什么战略环评能够有效提高政策、规划和计划制定时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从而参与综合决策的 过程。全面重点介绍了战略环评的过程、使用的方法和技术。特别介绍了战略环评中分层方法的重要性,并以不同的案例加以说明。对不同国家的战略 环评制度进行了详细比较,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对欧盟战略环评指令在其成员国内的转换和实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提供了战略环评在空间和土地利用方面应用的几个研究案例。还对欧盟战略环评的经验与启示作了小结,同时对中国战略环评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实践作出了评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战略环境评价:从国际经验到中国的实践》系统性强,取材新,内 容丰富。可作为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专业老师和学生的参考用书。对环境科学研究人员、环境管理人员、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与决策人员、政府有关部门 的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而言,此书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书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室内环境治理员》(试行)要求编写,是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介绍了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涉及污染评估、治理施工以及培训指导等内容。
-
台湾利用休耕地来发展生物能源的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估宫之君 著宫之君编著的《台湾利用休耕地来发展生物能源的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估(英文版)》分为5章,主要是针对中国台湾地区发展生物能源所造成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除了对传统的生物能源生产制造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提供了利用热分解技术来制造生物电力的可行性及其与传统生物能源制造技术的竞争。此项研究的规模在地域和农地面积部分涵盖了台湾地区15个县市,1400万亩(93.3万hm2)农地以及390万亩(26万hm2)休耕地;在农牧产品部分则涵盖了超过120种的农作物、林木、畜牧动物以及4种能源作物。数学规划方法为本研究主要利用的分析方法,其内容在第二章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
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曹春香 著《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是遥感诊断系列专著的第一部。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遥感诊断理论设立的一些背景知识;第2章分别从大气、陆地、水体三个方面介绍了环境健康相关参数的遥感提取方法;第3章介绍了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农田、城市六大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类环境灾害的遥感诊断方法;第5章介绍了环境相关疾病的遥感诊断方法,并以禽流感、霍乱、鼠疫、甲流感四种典型传染病为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第6章介绍了人居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方法;第7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8章从国家需求、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对环境健康遥感诊断进行了展望。《环境健康遥感诊断》可供从事遥感监测、环境保护、疾病防控、灾害防治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遥感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
-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报告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报告》客观地分析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状,认真探讨当前及今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共同分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经验,目的是为致力于核与辐射安全事业的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充分利用该报告的成果,不断完善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切实做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
-
环境监测汪葵,吴奇 主编《环境监测》选取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和生物监测等五个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及预处理,监测项目的测定,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的新技术等。编写内容结合了我国环境监测现有的仪器、设备、技术水平及实验室条件,并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本教材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重点突出,深浅适度,便于学生阅读和自学。
-
气候变化新视角下的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徐鹤 等著《气候变化新视角下的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在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减缓和适应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因素融入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工作框架。分析了作为减缓气候变化重要手段的低碳发展的内涵和特点;系统构建了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框架,特别是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将评价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建议型指标两类;重点论述了战略环境评价中的气候适应性评价原则、技术框架和评价要点,并构建了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了城市和交通两种类型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作为研究案例,验证了本书构建的低碳评价和气候适应性评价技术框架。
-
中国室内氡研究王喜元 等著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研究表明,氡污染在肺癌诱因中仅次于吸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19种环境致癌物质之一。我国室内氡浓度水平调查起步较晚,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室内氡浓度水平呈上升趋势。影响室内氡浓度的因素很多,土壤、建筑材料的氡析出、建筑物的通风状况等都会影响室内氡的浓度。考虑到我国住宅建筑的形式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发达国家多为别墅式木结构建筑,我国多为混凝土或砖混的多层或高层建筑),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中国室内氡—土壤氡、室内氡—建筑材料、室内氡—通风等方面关联性研究。本书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室内辐射污染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汇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全国10城市室内氡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室内氡—建筑材料关联性、室内氡—通风等关联性;二、以我国第一台模拟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研究的“土囤-模拟房专用实验装置”和我国第一座模拟室内氡—建筑材料、室内氡—通风等工程研究的“专用氡模拟实验房”为实验平台,开展了系列专项研究,弥补了现场调查研究的条件局限性,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数据。本课题研究成果为了解我国室内(主要是住宅)氡水平现状、室内氡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了我国室内氡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为我国开展室内氡污染防治、以及编制有关国家标准、城乡建设规划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著《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2007-2012)》收集了自2007年以来,评估中心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的相关文章,反映了当前环评工作的阶段性情况,分析了环评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回顾了环评取得的成果,凝集了评估中心的集体智慧,体现了科学评估与阳光评估的精神。理论性与实践性俱佳,对环评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编者根据文章的类型,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2007-2012)》分为对策建议、观察思考、政策研究、调研报告、“十一五”回顾展望五部分。内容涵盖了项目、规划、政策环评与环评管理等诸多领域和层面。
-
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自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战略层面 解决重点、难点和热点环境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引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发展,2012年10月10—12日,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和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在云南省昆明市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三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讨会”。《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第2辑)》是该研讨会的重要 成果之一,收录了研讨会论文共39篇。涉及煤炭矿区、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土地利用及城市总体规划等领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评价指 标体系及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方面面,是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最新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系统归纳与总结。是广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多年来辛勤创 业、努力探索、潜心研究的结晶。反映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第2辑)》由程立峰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