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管理臧文超、王琪 主编《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与管理丛书: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管理》共分7章节,第1章介绍了公约管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种类及性质;第2章简述国外发达国家POPs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第3章到第5章分别介绍了我国二恶英类、杀虫剂类、多氯联苯类POPs的环境管理;第6章主要介绍了有关POPs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框架以及涉及的相关管理内容;第7章则对我国POPs环境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为我国后期的POPs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与管理丛书: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管理》可供各级固体废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并可为从事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参考。
-
天津环境污染防治《天津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著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由于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使得保护环境和科学发展不仅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点。 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先后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更把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政治报告,作为新的战略任务和行动纲领昭示天下,标志着党和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及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也标志着我国在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征程上步入了新的阶段。
-
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杨功焕,庄大方 主编《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本图集是利用现有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再分析,按照空间分析的原则,描述淮河流域过去30年来水环境变化和当地人群死因,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死亡水平变化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运用了水环境的常规监测数据和死因调查数据完成了这项工作。两组数据分别来源于环境和公共卫生部门,数据采集相互独立、互不交叉。当各个断面的水监测数据,按照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湖泊分类在地图上展现时,清晰地显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同时,在比对淮河流域地区人群30年死亡模式的变化趋势时,发现了污染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恰恰是消化道肿瘤死亡上升幅度最高的地区,其上升幅度是全国相应肿瘤死亡平均上升幅度的数倍。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污染地区和新出现的几种消化道肿瘤高发区的分布高度一致,这是本图集最重要的发现。虽然这些结果并不能解释水环境污染如何导致肿瘤,这是致病机理研究要回答的问题,但是这个现象使我们相信,这里一定存在内在的联系:水污染不仅影响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对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媒体报道环境污染导致肿瘤的新闻,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环境与健康的综合监测”也成为环境和卫生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可行的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思路并不清晰。本课题在环境与健康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建立淮河流域环境与健康数据库,利用常规监测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建立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关联关系,评价环境状况,预警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为深入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健康问题的特定影响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也为环境健康综合监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科学证据支持。本图集通过对客观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环境污染和健康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编制本图集,让环境方面的专家、健康方面的专家、各级政府部门能全面深入了解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历史,了解当下和未来淮河流域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为深入研究污染与健康的专家、治理淮河的各级政府、关心污染与健康的各部门和组织及淮河地区人民,了解淮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和健康情况提供依据,以促进淮河的治污取得更大的成效,使淮河变得更安全,淮河两岸人民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实施技术指南五军玲 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有: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编写的《北京市地方标准
-
水污染物排放交易吴悦颖 等著排放交易是目前国内外都备受关注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2009年以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排污权交易试点作为重要工作提出。江苏、浙江、重庆等18个省市区先后开展了试点工作,排放交易所、排污权交易中心、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碳交易市场等相关机构应运而生。但是,另一方面,排放交易内涵与外延、交易与有偿使用关系、交易价格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关系等研究工作尚显薄弱,研究者与实施者和管理者之问的沟通相对缺乏,导致本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存在一些瓶颈的制约。水污染物排放交易是目前众多排放交易制度中的一个典型领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相比,由于水具有清晰边界且流动性较强,水体中的污染物一般很难通过稀释混合作用达到均匀混合状态,同样质量的污染物在河流不同位置排放对水体污染贡献的程度会体现出巨大差异,因此国内外都没有建立真正全面的水污染排放交易制度。对于中国而言,亟待探讨水污染物的排放交易的可行性、水污染物排放交易自然属性,厘清排污权、排污指标、排放交易、有偿使用等概念与定义,梳理水污染物排放交易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些因素构成了作者撰写本书的丰要驱动力。
-
挥发性氯代烃混合环境气体标准样品研究《挥发性氯代烃混合环境气体标准样品研究》项目组 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0。)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灰霾天气不断加剧。我国VOCs污染呈现区域性强和组分复杂的特征,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的城市空气中均检出挥发性烷烃、烯烃、芳香烃、氯代烃等,其污染状况接近国外典型灰霾污染城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污染水平。2010年环境保护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需解决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重点环境问题。在《国家环境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研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和机制、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的支撑技术”和“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关键污染物,研发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估方法,筛选出最佳可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同时,在重点研究领域中提出开展有机监测标准样品的工作任务。2叭2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工作。
-
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研究梁旭 著《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研究》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污染的现状及严重性研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书中还重点分析了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概述了城市环境中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固体污染等污染源的特点及其治理方法,论述了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等问题。
-
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隋红 等编著土壤地下水有机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复杂性以及难治理等特点。为了有效防治污染问题,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书根据多年在土壤地下水修复领域的研究实践,将污染调查、污染物迁移传递机理与修复技术原理与应用有机结合。系统阐述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场地评估和修复调查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与转换规律;不饱和区土壤的修复技术原理与应用;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原理与应用;土壤和地下水联合修复技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检验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技术方法特点及应用。本书内容涉及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土壤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以及生物技术与工程等多领域。书中既有经典理论内容,也有编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
水体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导论钟成华 主编《水体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导论》系统地阐述水体 原位修复的理论,全面介绍各种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对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的水 体原位修复工艺和技 术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介绍,并对所介绍的方法给出 对应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本书包括绪论、水体原位修复理论基础、物 理修复方法、化学修 复方法、生物修复方法、生态修复方法、复合修复方 法、水体原位修复效果监测及评价等章节。 钟成华主编的《水体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导论》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生态工程等相 关学科的 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体污染修复的工程技术人 员和规划管理人员阅读。
-
大气臭氧污染对我国水稻和小麦影响的实验研究耿春梅 等主编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开顶式气室熏蒸系统进行改进,使开顶式气室内气体布气均匀,臭氧浓度稳定且控制精确,系统性能有较大提高。实验装置分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水稻大田实验和在京津唐地区进行冬小麦大田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冬小麦生长生理的影响,获得了冠层和气孔臭氧交换通量,初步评估了我国臭氧污染所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