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及其防治
-
滑坡监测分析预报的非线性理论和方法张军 等著本书紧密围绕滑坡监测、分析、预报与稳定性评价这一主题,对应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在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报领域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进行了研究。本书共分9章,包括绪论、滑坡监测技术及数据预处理、滑坡监测位移数据时频分析、滑坡监测灰色系统分析与预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滑坡位移数据处理、改进神经网络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变点分析及其在滑坡位移分析中的应用、基于神经网络与GIS的滑坡敏感性分析和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本书可供从事各种工程的监测分析预报和灾害评估的生产、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
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杨林,官秀珠 编著《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是一本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和灾害防御知识的读本。它内容丰富详实,通俗易懂,向社会及公众介绍气象科学基础知识,宣传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防御避险应急知识和农业生产应对气象灾害措施等,有利于提高广大公众防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城市和乡村群体防御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能力,充分体现气象工作“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
-
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郝平,高建国 主编《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讲述了2009年7月11日至13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议以“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为主题,旨在对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总结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海内外数十家科研部门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提交论文30余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论文集,就是本次研讨会的一项成果。文集中大多数作者均为当前活跃在中国灾荒史研究领域的一线学者,且以灾荒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少数学者虽不专门从事灾荒史研究,但对本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体现了多学科的特点,这就保证了本文集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准。文集第一部分包括5篇文章。研究者们从各自学科立场出发,并不专注于历史时期的某一次重大灾害问题,而是基于对灾害史学科的整体关照,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颇具启发性。第一篇论文的作者通过大量例证对灾害史料的现代利用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这一研究可分史料的数量化(如频率统计、强度统计、综合统计)和数字化(如查询功能、复原功能、对比功能)两个阶段进行。
-
玉树不倒新华通讯社 编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立即启动应急报道机制,成立应急报道领导小组和前方指挥部,并从陆地、航空两路派出记者奔赴玉树,第一时间达到地震灾害现场,第一时间发出权威报道。在随后的报道中,前方同志及时、准确、全面、充分、权威地发出了大量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报道,把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融入到新闻报道之中,从抗震救灾的点滴中发掘撼人心魄的闪光特质,推出了一批充满力量、饱含温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报道精品,捕捉了大量精彩生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感人瞬间,被媒体广为转载转播。本书就是从这些感人瞬间中精挑细选出来编辑成册的。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张楠楠 著自然灾害风险是伴随文明活动产生且不断演变的,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将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本降至最低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项持续性课题。《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从研究背景与文献梳理出发,按照风险管理的顺序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识别、衡量,并通过模型构建、比较分析等方法详细论证了损失控制、保险、结构化金融产品三类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策略的最佳分工与实施路径,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制度和环境建设的具体建议,以期实现最优的风险与损失分配。
-
地震数据采集站原理与测试易碧金 等著《地震数据采集站原理与测试》全面论述地震数据采集站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和测试方法。全书分为5章,第1章作为基础,介绍地震数据采集站所涉及的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第2章说明作为现代地震数据采集站核心的过抽样∑-△A/D与D/A转换器的原理及其典型器件。第3章从地震勘探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出发,详细描述以∑-△A/D与D/A转换器为核心的现代地震数据采集站的原理、结构及各个重要部件的组成。第4章从信号处理的理论出发,论述数据采集站各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第5章介绍测试地震数据采集站的仪器与测试实例。《地震数据采集站原理与测试》作为第一本系统描述数据采集系统测试方法的专著,可供从事有关数据采集与处理特别是地震勘探与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和地球物理仪器研制、使用及维据的科技人员参考,或作为从事设备计量与检定、设备校准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和教材。
-
2012来临,我们如何自救(美)马丁 著,李华颖 译马丁在《2012来临,我们如何自救》书中给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并用科学的态度列举了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将要面临的灾难。注意,我们面临的已经不再是“问题”了,而是“灾难”。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玛雅人关于2012末日的预言没准就成真了,到时怕是真有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的那天,若是真到了末日,一切都晚矣,我们大概是造不出诺亚方舟,也没那个运气等到炼五色石补苍天,立四极的女娲吧。在本世纪,贫富两级分化、能源危机、气候灾害、人口泛滥、恐怖主义袭击以及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日趋严重。地球已经在我们无节制的破坏行为中超负荷运转了很久,马丁毫不讳言,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整个地球生态体系崩溃的临界点上,除了自救和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外再无别的选择。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不平凡的十字路口。 我们选择作为,或不作为,在未来20年内,将决定地球和人类文明未来数百年来的命运。 这是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时代。地球上人类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如果我们能够让地球继续正常运转,文明进一步发展的话,我们将面临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如果我们失败,就可能会走向一个新的黑暗时代。 这本书描述了其中的差别。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还要面临大量的问题。公众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些认识,还有许多不可逾越的巨大障碍,一些情况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更脆弱。 好消息是,它们都将得到解决方案。
-
近海与海岸带地质灾害李培英,张海生,于洪军 主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近海与海岸带开发日趋增强,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大型海洋与海岸带工程规模型建设,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制定和大力推进近海与海岸带开发规划,并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以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沿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地人口向沿海规模迁移,大量工矿企业向沿海集聚,对近海与海岸带资源环境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同时,也会因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异的双重作用,导致近海与海岸带系统格局或要素的巨大改变,将直接影响到沿海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海与海岸带作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层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键地带,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复杂,具有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和对灾害抵御脆弱的特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大幅度增强,对近海与海岸带作用的强度也越来越大。这种作用为我们带来了利益,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当前,我国近海与海岸带面临着严重的灾害问题,既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又有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叠加其上,愈显复杂而重要。其中,地质灾害作为不可逆转的近海与海岸带的严重灾害,应该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的研究。
-
地震·雪崩·泥石流(英)肖恩 编写,(英)斯彭德 绘,周子男,王洁花 译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地震、雪崩、泥石流等等都是自然灾害它们频频发生,给人类制造了数不清的灾难和损失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生成、发展和表现的吗?《绘画版"愤怒的大自然"系列丛书之地震·雪崩·泥石流》就以动漫的形式向青少年读者们讲述了有关它们的真实的故事,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大自然。
-
火山·海啸·洪灾(英)肖恩,(英)杰弗里 编写,(英)赖利 绘,陆瑶瑶,马晓婷 译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火山、海啸、洪灾等等都是自然灾害。它们频频发生,给人类制造了数不清的灾难和损失。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生成、发展和表现的吗?《火山·海啸·洪灾》就以动漫的形式向青少年读者们讲述了有关它们的真实的故事,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大自然。